东安:修好一条路 带来大变化

东安:修好一条路 带来大变化
和煦的阳光洒在城口的山野林间。小河潺潺、草木葱茏,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东安镇朝阳村3社的几位村民行走在拓宽硬化的社级公路上“这路呀还是硬化的好,不说车子直接开到家门口,就算是出门走个路都不沾泥巴,多安逸嘛。”
尽管这只是一条宽4.5m、全长1.08km的社级公路,但却实现了仅用60万元资金建成120万元工程,直接惠及群众75户239人的成果。这是一条给朝阳村、东安镇带来众多变化的路。
“民主决策,共同努力,修好‘民心’路”
这条拓宽硬化的公路朝阳村3社群众已期盼良久,“以前只是条毛路又窄又烂,大一点的车都进来不了,家家户户修个房子买材料,家里添个大件都很不方便。”朝阳村村民李国林说。
但苦于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源,毛路的拓宽硬化只得一等再等。2022年底,朝阳村村支书余正海获悉有政策可以为3社公路拓宽硬化提供资金支持,但只有60万元,离正常造价120万元相差甚远。
“村民们尤其是3社的村民对修这条路意愿强烈,我觉得还是要和村民商量一下。”余正海说。随即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村党支部会议提议、村支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群众大会决议同时将决议结果公开并请示上级党委政府,通过民主的自治机制,朝阳村的群众共同决定:3社这条路,咱们修!
“因为资金只有60万元,还是采用先建后补的方式实施,所以,整个工程我们也是精打细算、能省则省。”余正海说。大工的工价从300元/天减到150元/天,小工的工价从200元/天减到120元/天,“这个价格也只是事前商定的价格,最后还要根据项目结余情况结算,实际到手的没有这么多。”余正海补充介绍到。
建设过程中,16户群众无偿出让土地、1户群众无偿拆除畜圈、火房,2名村民免费提供1辆货车、1台铲车。甚至因为工程不包午饭,沿线居民还会自发邀请施工人员进家里吃午饭。为何如此慷慨支持工程建设呢?“修这条路都是为了大家、为了子孙后代,所以大家都没怎么计较工资报酬,一心只想着把路修好。”村民陈永田说。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朝阳村支两委组织召开社员会,选出群众代表,成立建设管理小组,从综合协调、资金使用、质量监管、施工安全等方面全程参与项目管理。朝阳村还组织党员、返乡农民工、热心群众、土专家、乡贤“五支队伍”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齐心协力推进项目建设。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帮助、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民主决策、共同努力修好了这条‘民心路’。”余正海自豪地说。
“人修好了路,路改变了人”
经过3个月的建设,朝阳村3社公路已验收完工通行。一条更宽阔、更通畅的公路,让这群山环抱中的小村落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
“现在环境变好多了,以前路边都是鸡圈,走过路过难免会闻到气味,现在鸡圈要么是拆了,要么是搬了,大家还会在门前路边栽花种树,走在路上感觉干净多了。”谈及社里的变化,村民马贵军不假思索地说。
改变不止于此。3社公路的尽头是一处中药材种植基地,常年种植党参、独活等中药材,公路改造提升完工后,基地赓即将种植面积扩大了一倍。“现在大车可以直接开到基地门口,不仅方便出行,连物资的运输成本都省了不少!”基地负责人高兴地说。
“人修好了路,路改变了人。自从修路以来,村民们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村里的氛围团结向上,如今路修好了,许多村民都想趁着这个势头发展产业,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余正海说。
“花小钱办大事、办实事”
朝阳村3社公路拓宽硬化工程既是东安镇探索公益事业群众参与办、主动办、民主办的基层自治新路径,也是东安镇花小钱办大事、办实事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沙湾村修建人行便桥,方便周边63户248名群众出行;在仁河社区民生巷修建人防河堤,既消除了汛期安全隐患又美化了河道环境......
2022年以来,东安镇统筹各类资金126.4万元,按照受益群众一事一议、投工投劳、先建后补的方式先后建成入户路、人行便桥、人防河堤、山洪沟治理等项目10余个,惠及313户1276人,有效解决了财政投资无来源、群众急切期盼、安全隐患较大的民生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东安镇镇长贺书逊说:“下一步,东安镇党委政府将对前期做法进行再复盘、再总结,用活政策,用好党员、乡贤、返乡农民工等五支队伍,完善好议事、决策、管理三项机制,更好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