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信息>部门街镇

双腿跑赢时间 护我父老平安——治平乡抗洪记

日期: 2021-09-30
字体:


惠民社区地灾监测员袁帮兴正在设置新的警戒线。 记者 杨鹏飞 摄

“今天暴雨一直都在下,河水暴涨,各监测点值班人员一定要在现场,一刻也不能离开。”“惠民社区后面坡上树子都歪了,我们马上组织转移,大家快点过来。”“李家河坝出现大型滑坡,垮了3栋房子,人员全部转移,无一人伤亡!”……打开治平乡政府工作群,满眼都是抗洪救灾期间发布的灾情、汛情信息和密密麻麻的现场照片,一条条信息、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就是该乡全力投入抗洪抢险,确保无一人伤亡的最有力“印证”,也是该乡干部职工坚守抗洪一线,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最美“印记”。

8月27日至30日,暴雨连续3日肆虐治平乡,累计降雨量达到203.7㎜,引发道路塌方、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交通、水利、供水不同程度受损,农作物受灾严重,截至目前,全乡受灾人口2609人,紧急转移安置群众78户188人。

灾情就是命令,现场就是战场。治平乡党委政府及各村社干部迅速行动,及时启动预案,对人员和财产进行安置转移,主动加入抢险救灾之中。哪里有隐患,他们就坚守在哪里;哪里有灾情,他们就冲锋向哪里;哪里有危险,他们就奔跑在哪里,干群齐心、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打出了一场漂亮的抗洪救灾“阻击战”。


治平乡干部组织群众转移。 记者 杨鹏飞 摄

生死600秒

10分钟,600秒,8月30日凌晨6时,一场在时间缝隙中抢救生命的“赛跑”在治平乡新胜村李家河坝“上演”。

新胜村村支部书记张友发就是这场“赛跑”的主人公,当天凌晨5时许,一声爆响惊醒了睡梦中的张友发,他立即起身察看,发现是家对面的堰渠被山洪冲垮,这引起了他的警觉,穿上雨衣、筒靴,拿着电筒就出门四处巡查。

5点50分,张友发回到家,刚换下湿透的衣裤,突然发现不远处半山腰有树木在摇动,这让他脑海中如同响起了一声炸雷——山脚还有5户人家居住,这要是一下子垮了下去,这些人全部都要被埋!

来不及多想,张友发如同咆哮般嘶吼着叫上儿子,飞奔向山脚路边的居民家中,为抄近路,他选择了一条废弃的小道,杂草上的雨水很快就将他刚换的衣裤全部浸湿,遇到3米多高的堡坎,年近六旬的他一跃而下,平时需要3分钟才能走完的路程,父子两只用了30秒。

“快点跑,后头要垮山了。”到了山脚,张友发和儿子兵分两路,挨家挨户嘶吼着通知他们立即撤离,等他和最后一家人一起刚撤离出30来米,轰隆一声,第一次垮塌就发生了,他们刚刚跨出的那栋房屋被泥石挤压,不到3秒就轰然倒塌,当他们在漫天的烟尘中撤离到安全地带,张友发才发现,由于嘶喊过度,他的嗓子已经说不出话。

“从家中出发,到把大家全部喊出来,前后也不过10分钟时间,要是再晚一点就全部被埋了,现在想起来,都是一阵后怕。”张友发说道,3户9个人的生死,就在这短短的600秒之间,这生死的600秒,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我们这里原来并不是地灾点,谁都没有想到会垮,多亏了张支书,不然我们一家人都完了。”李学文就是紧急转移的群众之一,他告诉记者,在第一次垮塌后又接连出现了四次垮塌,他的房屋也被全部摧毁,现在想起来都是心有余悸,后怕不已。


治平乡干部提醒群众注意安全。 记者 杨鹏飞 摄

黄金30分钟

走进治平乡惠民社区菜园上坝集中安置点,曾经热闹非凡的街上如今空无一人,只有尽头处满地散落的墙板、瓦片和后山一大堆涌下的泥土仿佛还在“回忆”8月29日那个下午的喧嚣。

“王书记,菜园上坝后面的山上树子都在歪了,怕是马上就要垮,你们快点过来。”8月29日,暴雨一直未歇,匆匆吃过午饭,治平乡党委书记王浩出门巡查地灾隐患,下午4点50,刚走到第4个点,就接到了惠民社区地灾监测员袁帮兴的电话,听到话筒中传来的消息,只说了句“立即转移,我们马上就到。”便垮上车奔向菜园上坝。

火速赶到菜园上坝,王浩立即跑上居民张其均家二楼察看后山情况,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后山50多米高的地方几株山竹剧烈摇晃,张其均家的后档墙已经被挤压得变形,窗台上的玻纤瓦发出爆竹一样的噼啪声,他立即大吼一声“马上就要垮了,快点下楼。”带着几名政府职工两三步就跳下了楼。

一行人走到安全地带,下午5点20,距离他们撤离不到10分钟,后山的泥堆便奔涌而下,三栋房屋在顷刻间被夷为平地。

“多亏了袁帮兴他们早早就转移了群众,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回想当时的场景,王浩感慨万千,幸好乡里经常开展的防洪防灾宣传和各类型的应急演练,让机关职工和村社职工有了警惕性,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上次专题培训给我们讲过滑坡前的一些征兆,这次真的派上了用场。”作为第一个发现险情的人,袁帮兴说,当他发现后山树木歪斜后,立即让同行的监测员组织群众转移,然后马上报告了乡里,乡里的职工不到5分钟就到了现场,在大家紧张有序的组织下,仅用了10多分钟就将整个安置点55户147人全部转移。

能及时发现险情,更重要的是治平乡上下干部职工严格执行调度要求,24小时“钉”在一线。在滑坡前,袁帮兴从26日起就和另外两位政府职工“三班倒”24小时监测,并坚持每一个小时巡查一次。

鏖战96小时

“从26号开始,我没有好好睡过一个觉。”看到治平乡专职副书记李智远第一眼,记者就看到了他满眼的血丝。这位刚到治平任职3个月的干部,从一开始就坚守在一线指挥调度。

翻开李智远的手机,从8月26日到30日,密密麻麻的都是通话和微信记录。平均每天120多个电话,300多条信息,李智远笑谈:“那几天,不是在打电话,就是在打字。满脑子都是电话铃声和‘咚、咚、咚'的信息提示音。”

“时刻脑子里都绷着一根弦,这么大的雨,一定要保证人民群众没有危险。”从26日起,大雨就开始下了起来,作为值班领导,李智远立即提高了警惕,果然,暴雨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他的心也一直都在悬着。

26、27两日,排查巡查调度后,已是凌晨,他才和衣躺在床上;28日四处奔波,晚上12点接到岩湾村地灾隐患报道,立即赶往组织疏散群众,忙活到凌晨2点;29、30日,接连两天出现滑坡毁房,他和同事们几乎通宵忙着安置群众、监测后续。

不只是李智远,治平乡干部职工分别坚守自己的岗位。

一组数据就是他们坚守的佐证。在抗洪救灾期间,治平乡工作人员以短信、微信、电话等形式,发布紧急调度短信20余条、预警信息60余条,实现全乡防汛抗灾有准备;召开2次紧急调度会议,乡村两级干部职责明确,全员下沉,深入灾情一线;处理紧急突发灾情2次,设立危险警示区域20余处,标示标牌20余块,抢修道路5处,保障阳河村至新胜村道路畅通;设立紧急避灾点2处,转移安置群众8户16人;针对李家河坝泥石流滑坡点、菜园上坝两处大型滑坡,落实56人24小时值班值守,杜绝搬迁避让人员回流居住,乡机关及各村社区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各类信息及政令畅通及时。

4个昼夜,96个小时,治平乡干部群众上下一心,鏖战于抗洪救灾一线,取得了“零伤亡”的优异“战绩”。当前,汛期还未过去,风险依然存在,他们依然坚守在一线,日夜守护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治平乡乡、村干部查看灾情。 记者 杨鹏飞 摄

火线63人

一双筒靴、一件雨衣,这是治平乡分管应急及安全生产工作副乡长张明深近期最常见的“装扮”。

“不好意思哦,衣服都有点发酸了,我先去换一下。”看到记者,张明深笑着打了个招呼,连忙跑到宿舍换了一件相对干净的衣服。他说,从8月27日起,他每天都在大雨中巡查隐患灾害、指挥应急抢险,虽然有雨衣,也不能完全挡住雨水,每天衣服裤子都是湿了干、干了湿好几次,本来周末准备回家拿点换洗衣服,四处出现的灾情让他脱不开身,又来不及洗衣服,只好将穿过的衣服换来换去的穿,大部分都散发出酸臭味。

不只是衣服,双手双脚更是恼火,由于天天穿着筒靴,不通气又被水泡,双脚每天的是白得发泡,没两天就得了“烂脚丫”,不仅臭还又疼又痒,令人难以忍受。双手在掏沟、搬石、清淤时经常被割伤、碰伤,到处都是口子,双臂也因为用力过度,酸软无力。

“再苦再累,一想到老百姓们都是平平安安的,觉得什么付出都是应该的,也是值得的。”张明深说。

像张明深一样坚守在抗洪一线的治平乡乡村两级干部,还有62个。

在接到防汛通知后,治平乡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并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由乡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组织成立了综合调度、现场抢险、现场监测排查、受灾安置、道路抢险、后勤保障、医疗救助、宣传信息8个工作小组。

分工职责明确了,全体人员迅速到达各自岗位,深入灾情一线,摸排受灾情况,排查安全隐患,安置受灾群众。同时,专项安排地质滑坡点转移安置人员(红线区内)返流“一对一”盯防人员,由党员干部负责,做好人员盯防,完善履职记录,及时知晓受灾人员动向、居住情况、生活情况,真正做到了“不漏一人”。

63人,如同63颗“钉子”,“钉”在了治平乡每一个灾害点,他们共同“织起”了“防护网”,守护着全乡百姓平安。

(记者 杨鹏飞)


违法和不良
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