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解读>文字解读

城口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21—2025年)解读

日期:2021-12-20

城口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212025年)解读

城口县农业农村委员会

《城口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12025年)暨城口县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由县农村农业委员会委托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编制,规划编制工作历时2年。本规划共分11篇,分别为:规划背景、总体要求、重塑城乡发展新格局、构建高效山地生态经济体系、培养“一懂两爱”乡村振兴人才、繁荣发展乡村优秀文化、建设山清水秀美丽城口、构建高效乡村治理体系、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有序推进规划实施,共36章,5.6万余字。

下面将规划重点与相关事项予以简要解读:

本规划充分吸纳国家和市级乡村振兴规划内容,在体例和内容上基本对应。但本规划将周期设定为2021-2025年,不同于市级的2018-2022年,这是根据城口特殊实际并经过多方协商咨询确定的。一是城口全县在2021年前的最重要工作为脱贫攻坚,而乡村振兴将会在2021年全面推进;二是2021-2025年是城口实现“双高”的关键时期,城口的区位条件和发展环境将会面临巨大变化,做好这一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规划布局,把握好“双高”时代历史机遇,将规划期限调整到2021-2025年很有必要。同时,经过征求上级部门意见,本规划将重要指标分解做了阶段性分解,以在充分对照上位规划中“规定动作”的同时布局好城口县的“自选动作”。由于此规划期限与“十四五”规划期限一致,所以本规划也可作为《城口县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

规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目标定位与实施路径。提出抓住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历史机遇,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宜居宜业宜游的大巴山特色生态城、“两山”“两化”先行示范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高品质生活承接示范地和城(口)宣(汉)万(源)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进一步擦亮“巴山原乡、生态城口”金字招牌。在目标实施路径上,以促进发展方式的社会化和生态化转型为基本方向,以城乡关系变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提供持久动力,培育生态、社会、文化、组织四大系统。

二是重塑城乡发展新格局。将乡村振兴工作置于重塑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之下,在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方面创造性提出优化“主城-城口”和“城镇-乡村”两组城乡关系,明确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开展泛大巴山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协作,积极参与三峡新区建设谋划,打造渝东北生态后花园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渝东北样板。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同时,要促进资金、人口等要素的双向互动。

在空间布局方面,立足于大山区大农村小县城的特点,以县域经济发展为统领,构建“县-乡(镇)-村”三级空间格局体系和治理体系。将县城打造成为布局科学、建设精致、功能齐全的特色生态“盆景城”,做强做精中心乡镇,其他乡镇要坚持“小而美”的空间格局,加强以集镇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乡村则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营造平等共享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三是乡村产业振兴方面。明确以“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为抓手,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市民下乡”和“生态进城”为动力,构建高效山地生态经济体系。

首先是因地制宜发展以“山上中药材、林下山地鸡,坡上核桃树、百花中蜂蜜,香菌巴掌田、杂粮鸡窝地,火炕老腊肉、冷水生态鱼”为主要内涵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做大做强“大巴山硒谷”农产品公用品牌。开展全域禁渔,实施“巴山原种”计划,建设完善生态农业业态和产品体系。

其次是围绕功能拓展、产业链延伸、产城融合、多业态复合、新技术渗透五大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配套服务、乡村文化旅游、农村电商等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打造“巴山原乡”(观光)、“巴山原宿”(民宿)、“巴山原味”(餐饮)、“巴山工匠”(手工艺)特色名片,与“大巴山硒谷”生态农产品一道,构建城口生态产业产品体系和对外识别品牌体系。

再次是开展生态资源价值化探索试点。利用城口承担市委深改委促进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改革试点机会,完善生态资源和产品指标体系,建立生态指标交易市场,开展生态资源资本化试点。

最后是建立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立“县-乡-村”三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平台,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和负责人激励机制,建立“人-财-物”支持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推动生产、信用和供销“三社融合”发展。

四是人才振兴方面。突出“内育外引”,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开展“新农人”、“新乡贤”等培养计划,将专家型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党政人才工作范畴,每年定期组织评选全县“十佳农民”和“农业劳动模范”并给予表彰。积极培养农村治理人员、乡村经纪人、乡村工匠、公共服务和社会工作提供者、农业技术人员、风俗文化引导和传承者等,将其全部纳入乡村实用人才体系中,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重视校地共建智库和协同创新,做实做强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城口分院(城口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并依托其建设“城口两山学院”,将其建设成为具有巴山特色、全国影响的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地方智库。

五是文化振兴方面。明确提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重点推进《城口老歌谣》《老故事》《老民俗》等“老字号”系列丛书编撰工作。创新地方志编撰内容和方法,重视影像志工作。开展广泛宣传征集,凝聚城口文化核心内涵。在保护传承基础上通过产业培育活化传统文化。以乡风建设为内涵,以“老年人协会”“妇女协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建设为抓手,涵养城乡融合的新文化。在进一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的背景下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将大众需求与时代风尚充分结合,促进现代技术与传统形式有机结合,提高文化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

六是生态振兴方面。提出“两山”“两化”先行示范区和大巴山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目标,促进环境、生产与生活“三位一体”的生态化转型,创新性提出不仅要保护好生态,还要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促进城口乡村最为丰富的生态资源价值实现。

七是治理有效方面。明确党组织领导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协同发展,推动自治、德治和法治融合发展,重点培育农村多样化社会组织,有效降低乡村治理成本,提高乡村治理绩效,最终实现低成本的简约有效治理。

八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通过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推动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等方面改革,结合城口特点明确提出重视乡村卫生室建设、中医药传承发扬、乡村中心校建设等措施,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降低基本开支,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

九是保障和推动规划落地落实方面。重点提出充分利用过剩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来支持和“代替”政府财政投入,在减轻政府支出压力的同时实现投入的可持续。

此规划文本征求了市农业农村委总经济师黄君一、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艾丰等人意见和建议。规划委托方城口县农业农村委员会已举行专家评审会,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通过此规划,并提出少量修改建议。评审专家包括:

张应良(评审主席):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唐丽桂:重庆市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乡村发展研究所副教授;

刘传磊: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教师;

李廷友: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经管站站长;

达:重庆市委党校科研处副处长;


城口县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1122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