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城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城口县文化和旅游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城府办发2022152

城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城口县文化和旅游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城口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县十届人民政府第18次常务会和中共第十四届城口县委常委会第32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城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1116



重庆市城口县文化和旅游发展

十四五”规划


目 录

前 言

第一篇 发展环境与总体要求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第一节发展基础

第二节发展环境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发展原则

第三节发展思路

第四节发展目标

第二篇加快文化强县建设

第三章推动城口文化艺术创作繁荣发展

第一节推进红色文艺创作

第二节培育文艺精品佳作

第三节完善创作激励机制

第四章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一节打造城口公共文化地标

第二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第三节持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

第四节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第五节共建共享区域公共文化服务

第六节推动“全域智慧广电建设”

第五章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利用

第一节强化全县文物保护与利用

第二节强化城口非遗传承与创新

第三节加强博物馆体系建设

第六章传承红色文化建设红色胜地

第一节强化城口红色文化资源保护

第二节推动共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第三节打造红色文化研究高地

第四节推动红色文化跨区协同发展

第七章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大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

第二节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节加快载体建设打造产业园区

第三篇 建设大巴山休闲旅游目的地

第八章构建“一城·两带·三片”旅游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打造大巴山生态康养城

第二节打造两条文旅休闲发展带

第三节打造三大生态文旅产业带动片

第九章实施“巴山原乡”旅游精品工程

第一节全力推进三大重点景区

第二节提档升级七大精品景区

第三节培育一批特色文旅小镇

第四节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

第五节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民宿

第十章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第一节全面提升红色旅游

第二节着力打造康养旅游

第三节创新发展研学旅游

第四节大力推进体育旅游

第五节积极培育夜间旅游

第六节大力发展美食旅游

第七节不断提质度假旅游

第八节加快完善购物旅游

第十一章 全面提升旅游功能服务配套

第一节提质旅游基础设施配套

第二节全面升级文旅营销推广

第三节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第十二章深入推进区域合作与联动

第一节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第二节共建“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

第三节共建“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

第四节共建“大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

第四篇 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

第十三章聚焦“以农促文旅”,提质发展山地特色农业

第一节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第二节 构建三条农文旅特色产业链

第三节 构建大巴山“三谷”农业品牌

第四节 构建宜居休闲“美丽乡村”

第十四章聚焦“以文活农旅”,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第一节 加快生态文化挖掘利用

第二节 拓宽民俗文化产业链条

第三节 推动农创文创产品开发

第四节 推进文化展示与文创体验进入景区农区

第十五章坚持“以旅兴农文”,全域发展生态旅游业

第一节 强化核心景区引领作用

第二节 发挥集群片区带动作用

第三节 持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第四节 推进“全景城口”旅游品牌覆盖

第十六章聚焦“+农文旅”,打造多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第一节 推动业态融合

第二节 推动市场融合

第三节 推动规划融合

第四节 推动智能融合

第十七章深入推进体制机制融合创新

第一节完善农文旅融合管理机制

第二节培育壮大农文旅市场主体

第三节不断激活农文旅消费水平

第五篇 规划实施

第十八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组织保障

第二节政策保障

第三节人才保障

第四节生态保障

第五节监管保障

第六节安全保障

附表1 重庆市城口县文化和旅游“十四五”重点项目库

附表2 重庆市城口县文化和旅游“十四五”规划图件


前 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和县委县政府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做好改善交通、保护生态、农文旅融合“三件大事”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城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相关专项规划和要求,编制《重庆市城口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本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工作举措,是指导城口县“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行动指南

第一篇 发展环境与总体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重庆市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加快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五年;也是城口县迎接“双高”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把握发展大势,改变千年困守格局,实现文化和旅游飞跃发展的五年。

  1.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1. 发展基础

公共文化服务稳步推进。在全面脱贫攻坚行动的带动下,全县已经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健全、结构合理、使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体系。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村体育健身活动中心服务功能齐全,能够满足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完成鸡鸣、沿河两个深度贫困乡镇文化“三建六送”项目建设,全县所有村和社区都建有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广场和活动室。

文物保护利用不断强化。开展全县建筑类文物摸底核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与各乡镇签订文物管理安全责任书,对文物修缮建设项目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监管;完成红三十三军军、师、团指挥部旧址、坪坝红军药房等文物维修工程及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建筑排危工程,成功将红三十三军指挥部旧址申报为重庆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非遗保护传承取得突破。城口搭红习俗、鸡鸣手工铜锣制作技艺、情妹歌、鸡淖、十大碗5项非遗项目成功入选市级非遗名录。全县拥有市级非遗项目12项,县级非遗项目80项;举办了以“山神漆器技艺培训班”为代表的一系列非遗传承培训,共培训非遗传承人150余人。

文旅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十三五”期间,城口县文旅产业发展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产业经济指标从质和量上均有所提升。2020年全县接待游客总人次387万人次,与“十二五”期末相比较增长10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2亿元,与“十二五”期末相比增长183%


1-1 城口县“十三五”期间接待游客总人次及旅游综合收入统计

文旅产品供给持续完善。全县有2个国家AAAA级景区(亢谷、城口土城红军老街景区);1个国家AAA级景区(乡土岚天景区);1个重庆市级旅游度假区(重庆城口亢谷度假区)。高楠镇方斗村获“国家级传统村落”,东安镇兴田村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坪坝镇光明村、河鱼乡平溪村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岚天乡、河鱼乡、东安镇获“重庆市特色旅游景观名镇”。

文旅融合发展初具规模。全县不断探索、挖掘资源潜力,整合生态与人文资源,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附加值,以巴山农耕文化及原乡风貌为核心肌理,“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风貌、统一监管、统一基础设施”打造的大巴山森林人家已经发展到2000余家,成为城口的一张靓丽名片。

文旅媒体平台聚力宣传。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协同发力,通过新华网、华龙网、重庆日报、旅游报等全国知名媒体进行正面宣传;持续举办“大巴山重庆城口消夏养生节”及“彩叶文化节”等旅游节庆活动,积极参加全市“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巴山原乡·生态城口·红色沃土”旅游品牌形象不断提升。

文旅体制改革初见成效。顺利完成城口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机构改革、机构挂牌等工作,明确班子成员分工,理顺工作机制,强力推进了一批重点项目,使全县文化保护、文化传承、旅游景区建设、商品打造和宣传营销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体制机制改革带来的新成效。

  1. 发展环境

战略机遇多重叠加。“十四五”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城口文化和旅游发展依然面临许多机遇和有利的条件。从国家层面看,大战略呼唤大站位,城口文旅迈向全新阶段: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文化建设在全局工作占据突出位置,文化自信与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健康中国、两山两化等国家战略正在深度融合,一个文化引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从区域层面看,大发展谋划大格局,城口文旅迎来全新动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题中要义。城口的红色文化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文化支撑,生态上城口是重庆“大巴山”的代名词,区位上城口是重庆的“北大门”,大巴山腹心枢纽,全县大量的文化旅游资源,均存在着与川东北及渝东北合作共建的潜力和动力,全县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将大有空间、大有可为。从时间节点看,大时代适逢大事件,城口文旅承载全新使命:“十四五”期间适逢建党100周年,同时城口也将正式迎接“双高”时代的到来;作为重庆唯一成建制建立了县、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城口应激活区位价值,承载市场流量,讲好红色城口故事,传承革命先烈精神,完成红色文化旅游提质,建设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中的“红色高地”,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中“代言重庆”。从市场需求层面看,大需求催生大市场,城口文旅探索全新方向:文化和旅游产业正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精细化发展转变,从大城市游,到出境游,再到自驾游、近郊游、休闲游、康养游等各类细分领域碎片式的旅游业态齐头并进,整个旅游市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和居民消费习惯的变化过程高度吻合,文旅产品已经逐步进入IP为王的阶段,并不断向体验化、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变。不断升级的多元化市场需求,为“十四五”期间城口文旅产品的打造提供了新方向。

多维挑战提出考验。“十四五”期间城口文化和旅游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包括来自生态保护的要求,城口拥有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区的生态定位、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全县面积的35.2%,黄安坝、青草坪、锅底凼等优质资源位列其中。来自底线约束的要求,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三条红线”之外,对于文化旅游规划,还需坚守文物保护控制线,应强化底线约束,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对各类文物本体及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控。来自疫情防控的考验,文化和旅游产业是受新冠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如何准确把握疫情常态化时期文化旅游产业的新态势、新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模式、产品模式、服务模式,是对于文化旅游管理者、从业者的一大考验。来自周边竞争的挑战,渝东北、川东北、陕南、鄂西北构成的秦巴山区,在自然资源、文化气质、乡村产业等方面都具有同质性;开发现状上目前城口周边已经拥有红池坝、雪宝山、巴山大峡谷、八台山、千层河、神田草原等一系列高等级品牌的景区、度假区,“十四五”期间,城口将面临着周边秦巴山区各区县的竞争和挑战,一个立足顶层,多方携手,差异互补的区域协同机制迫在眉睫。来自发展理念的挑战,城口作为“山区”、“边区”、“老区”、“贫困区”、“库区”五区集合之地,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文旅市场主体及企业、居民经营理念上都还存在着差距;文旅从业者将跳过传统景区发展阶段,直面新时代旅游发展新需求新趋势,如何转变发展观念,也成为“十四五”期间城口文旅发展的一大挑战。

存在问题亟待解决。“十三五”期间城口文化旅游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公共文化服务有待完善,全县公共基础设施依然相对落后。县城缺乏综合性文化艺术中心;部分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地理位置较偏,功能用房不齐。优秀文化挖掘利用不足,城口红色文化在重庆具有比较优势,但目前保护开发利用不足,红色文化品牌未能打响;文创商品对资源的覆盖不足,产品品质待提升,非遗项目衍生品开发滞后;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和旅游产品的转化不足。文旅品牌效应不强,除大巴山森林人家以外,“巴山原乡”品牌与文旅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方面的统筹不够,品牌缺乏支撑,还未实现做深做实。文旅产品品质不高,全县没有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等文旅一线品牌。文旅市场能级不足。城口的客源市场以达州客群占主体(超过70%),其他地区客源少;以中老年,离退休人员居多,出游特征上避暑与观光为主,游客人均消费水平较低。文旅要素配套不够,景区交运能力亟待改善,全县住宿、停车等接待系统容量不足,布局不合理,餐饮体系性不强、聚集效应不突出,缺乏承载夜间消费业态的项目载体。

十四五”期间,城口文化和旅游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要积极融入国家区域战略和新发展格局,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适应需求市场演化态势,积极应对挑战,以提高文化和旅游供给质量和效率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为目标,通过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文化和旅游产业链,增强优质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突出优势和特色,加快建设文化强县、大巴山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在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城口的新征程中,开创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局面。

  1. 总体要求

  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建设“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立足全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释放农文旅融合发展最大潜力”的战略思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助力建设“三县一城一枢纽”,持续打响“巴山原乡·生态城口·红色沃土”品牌,奋力谱写城口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 发展原则

坚持方向引领。坚持党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持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科学合理利用文化旅游资源,严格控制旅游环境容量,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坚持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全面推动文化旅游在理念、职能、产业、市场、服务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发展;同时注重“+文旅”横向融合,以农文旅融合作为横向融合的重中之重,打造生态经济“升级版”,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

坚持协同发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区域发展大格局,依托巴山生态及红色文化,全力支撑“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统筹全县城、景、乡一体化发展,做到景城一体、产城互动,促进文化旅游全民参与共建共享。

坚持创新发展。以文创商品、文化演艺、主题街区等多种模式深入保护、挖掘、创新、活化城口特色文化资源,对接国家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的战略机遇,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数字技术不断创新文旅新产品新业态。

  1. 发展思路

担当1大使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口文化和旅游工作,推进文化铸瑰、文化赋能,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实现3大目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提升文化和旅游的产品供给和服务效能,将城口建设成为文化强县、大巴山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

紧抓3大重点:聚焦“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城口段)”“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做亮红色文化;聚焦生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亢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亢家寨、九重山等重点景区的建设,做亮绿色生态;聚焦乡村振兴,围绕“以农促文旅、以文活农旅、以旅兴农文”,重点抓好农文旅融合建设。

擦亮6大名片:根植全县龙头资源,打造好巴山牌、生态牌、红色牌、原乡牌、康养牌、人文牌等六张名片,全面唱响“巴山原乡生态城口红色沃土”大品牌。

  1. 发展目标

文化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公共文化设施面积逐年增长,公共图书机构人均藏书量1.1册,全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基本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基层“两馆一中心”(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到2025年全县新增乡村书房3-5个、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个,全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增加1项,重庆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增加5项。

文旅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健全城口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5%兑现“双高”时代交通红利,不断拓展旅游市场,城口100公里半径内(渝东北、川东北、陕南及鄂西部分地区)辐射市场客群容量达到1600万人,300公里半径内(重庆全域、西安都市圈、成都都市圈、湖北部分地区)辐射市场客群容量达到1亿人,2025年,接待游客总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700万人次、18亿元。

文旅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巴山原乡生态城口红色沃土”品牌持续做大做强,知名度显著提高,城口成为知名的红色文化高地和大巴山休闲旅游目的地。文化品牌强势塑造,2025年,持续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城口段)”的建设工作,全县打造1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基本建成重庆市“文化强县”。旅游品牌持续丰富,2025年,全县力争创建1个国家AAAAA级景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AAAA级景区、2个国家级AAA级景区,力争1-2个重庆市级旅游休闲街区、2-5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1-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文旅产品供给力大幅提升。不断涌现文旅新业态,深化“文旅+”产业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研学、文旅演艺、康体养生、精品民宿等新型业态。到2025年,力争打造1-2个农文旅融合示范区,3个以上研学旅游示范基地,1个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一批等级以上精品民宿。不断丰富文创新产品,力争培育研发30种以上高品质量文化旅游商品,打造5个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产品。


专栏1:城口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表

职能

分工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

属性

2020

完成值

2025

目标值

文化

事业

1

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约束

——

950

2

公共图书机构人均藏书(册)

预期

——

1.1

3

年创作文艺作品(部)

预期

——

2

4

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处)

预期

1

3

5

国家级“非遗”项目(个)

预期

0

1

6

重庆市级“非遗”项目(个)

预期

16

21

7

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

预期

——

100

文化

产业

8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预期

——

1.5

9

文化产业占GDP比重(%

预期

——

2.5

10

重庆市级文化产业园区(个)

预期

0

2

旅游

品牌

11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个)

预期

0

1

12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个)

预期

1

2

13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个)

预期

0

1

14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个)

预期

0

2

15

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个)

预期

1

5

旅游

产业

16

接待游客总人次(万人次)

预期

387

700

17

旅游综合收入(亿元)

预期

8.2

18



2035年,城口县全面建成文化强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西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大巴山休闲旅游目的地。全县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优秀文艺作品、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均等化,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现代旅游业体系更加完善,旅游业综合功能全面释放,人民群众旅游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文化和旅游发展成为乡村振兴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为全县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群众高品质生活不断贡献力量。


第二篇加快文化强县建设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全县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文化强县。

  1. 推动城口文化艺术创作繁荣发展

围绕“十四五”期间重大时间节点以及全县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大局等重大题材,上下联动、统筹谋划、协同发展的艺术创作生产机制,创作一批具有城口精神、红色内核、巴山风韵的艺术精品。

  1. 推进红色文艺创作

以描绘“红色沃土”为主线,顶层统筹,市场引领,百花齐放,发展壮大红色文艺创作主体,积极搭建创作交流平台,繁荣红色文艺作品生产,鼓励和引导各类文艺创作演出团体深入红色文化史迹体验和采风,整理一部城口红色故事口述史、一部城口红色故事集,撰写一批高质量红色调研论文,创作改编一批电影、电视剧、戏剧、舞蹈、歌曲等红色文艺作品;编撰出版一批红色书籍,争取立项文献纪录片《红色城口》摄制,推动网络剧、微电影、动漫等新型文艺作品生产,鼓励红色主题美术、书法创作和展览。十四五期间,力争每年孵化红色艺术项目不少于2项,每年组织开展红色广播电视品牌节目评选等活动。

  1. 培育文艺精品佳作

以讲好“巴山故事”为主线,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四个一”工程,包括打造一批实景演艺、创作一批影视作品、创作一批精品剧目、扶持一批网络文学作品;邀请国内知名团队,挖掘城口秦巴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内涵,充分运用声、光、水、影效果,以实景剧、电影、纪录片等形式推出一部全国范围内具有知名度的文艺作品;推动优秀作品在重庆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等知名馆所展出,积极引导原创视频、小品、MV、情景剧、脱口秀、现代戏曲等新型文艺创作形式,做好在新华社、学习强国、重庆卫视等核心媒体及抖音、微博、B站等头部新媒体平台的投放。到2025年全县力争有1件以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获市级以上展览奖励。

  1. 完善创作激励机制

强调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艺评价原则,加强对文艺创作工作的评奖力度,提高奖项的权威性和公信度。安排文艺创作专项资金,对获得国家、市级重点资助的项目给予配套扶持奖励。加快制定鼓励演出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政府采购模式,实行演员演出收入跟演出贡献挂钩。建立健全学习培训、专业交流、项目资助相结合的综合激励办法,鼓励文艺创作主体积极开展创作工作。推进实施岗位负责制、项目负责制、人才股份制等各类优秀人才激励制度。

  1.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统筹区域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水平。

  1. 打造城口公共文化地标

按照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布局合理的理念,将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公共空间,规划建设大巴山群众文化艺术中心,打造成为代表城口文化形象和现代风貌的地标建筑。持续提升全县公共文化设施能级,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确保到2025年,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1.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创新培育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在条件适合的乡镇、村社区布局建设24小时城市书房、乡村书屋,形成阅读推广服务网络覆盖体系。落实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要求,积极推进社区文化“嵌入式”服务,将文化创意融入社区生活场景。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非遗传习所、乡情陈列馆等主题功能空间,不断完善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构建县总馆+乡镇(街道)分馆+服务点的体系,实现总分馆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布局与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和度假集群等相结合。到2025年,全县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950平方米,公共图书机构人均藏书量1.1册,建设1-2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3-5个乡村文化示范乡镇和一批乡村文化示范村。

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联动机制。依托“县、镇(乡、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互联互通与统筹发展。实施城乡“结对子、种文化”工程,推进单位与镇街、文化馆与基层文艺骨干、专业艺术院团与民间艺术团体、图书馆总馆与分馆结对子,以培训、讲座、互动体验、文艺活动等方式加强城乡公共文化互促共建。

  1. 持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

着力打造城口特色民俗、土家族民俗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体系。深入总结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典型经验,在扩大基层文化活动参与度与覆盖面的同时,不断提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品质,打造乡镇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实施“送流动文化下乡”工程,每年在乡镇(街道)开展送演出、送展览、送图书等活动。依托城口生态气候优势,做大做强旅游文化活动,重点打造大巴山消夏养生节、彩叶文化旅游节、重庆冰雪节,办好钱棍舞、狮舞、彩龙船等民俗表演;深入挖掘本土民俗文化策划丰富多彩的农事节庆、民族(民俗)节庆、花卉(采摘)生态节庆、农家厨艺大赛、趣味乡村竞技等系列节庆活动。在“十四五”期间形成3—5个在全市有较大影响、特色鲜明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1. 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推广“互联网+公共文化”,加快文化场馆数字化建设,推进完善以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为核心的全县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建设,融合智慧文化馆、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注重线上线下场馆的互动和融合,引导和支持5G+4K/8K超高清、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探索依托微信、短视频等社会化平台开展公共文化数字服务;鼓励公共文化机构与数字文化企业合作,拓宽数字文化服务应用场景。加强公共文化“沉浸式”“互动式”服务。推进“互联网+文化活动”,培育数字文化服务品牌;在县-乡镇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场馆安装物联网设备,更好地引导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向常态化开放、全人群覆盖、群众共享共治、线上线下互动等方向转变。

  1. 共建共享区域公共文化服务

搭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区域数字文化联盟,推动城口与主城都市区,以及开州、万州、巫溪等周边区县城市文化馆、图书馆资源互补、共建共享、共同发展,实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互联互通。加强地方文献交流协作,积极组织作品展览、作品研讨和专家学术讲座等交流活动。立足资源共享、共融共生,加强与达州、万源、宣汉图书馆的资源协作。

  1. 推动“全域智慧广电建设”

彻底消灭广电覆盖盲区,确保农村广播电视“长期通”、“优质通”,推进应急广播工程建设和乡镇广播电视站建设;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完成全县融合媒体运行机制、媒体矩阵、内容体系、服务体系和技术体系等建设,打造全媒体、全业态、全IP化的综合集成播控平台;充分利用有线、无线、卫星等传播资源,构建网络、平台和终端贯通、固移融合的传输服务网络和“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智慧生活、智慧教育等“智慧+”多元化公共服务。

专栏2: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项目

大巴山群众文化艺术中心:规划在葛城街道选址建设集城市规划馆、文化馆、图书馆、大巴山生物多样性自然博物馆、城口县大巴山博物馆(含历史与民俗)、妇女儿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展览馆、剧院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中心。

在文旅景区、集群内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打造岚天、亢谷两处综合文化活动综合体;在九重山、亢谷、巴山湖等旅游产业功能区、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所在村落,根据实际需要新增文化服务阵地并配套相关设施及服务。

文化活动品牌:重点打造大巴山重庆城口消夏养生节、彩叶文化旅游节、重庆冰雪节等节会活动,重点打造各乡镇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1. 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利用

扎实推进全县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传承历史文化根脉。进一步健全文物保护机制,推动传统工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和发展,提高文化遗产合理利用水平,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

  1. 强化全县文物保护与利用

统筹文物资源普查与管理。结合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有序梳理全县文物资源,推进实物与数字保存相结合,建立文物资源数字信息库。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完善文物保护安全管理体系,做好县内重要文物修缮、保护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建立全新的文物保护利用系统。持续推进并完成全县建筑类文物摸底工作,依托BIM技术建立城口文物修缮建设工作动态管理系统,加强对重点文物保护地的抢救性保护维修和抢险加固。对于遗址遗迹、古建筑等各类文物,采用“配套集群”策略,在基地保护、区域红线落实、危房修复、环境修缮的基础上,植入主题性活动及业态,预留好产业融合发展的“接口”。到2025年确保完成文物修缮保护项目4-5个,力争实现历史文物建筑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零的突破。

  1. 强化城口非遗传承与创新

实施“巴山记忆”工程。建立非遗资源数据库及各级非遗专家库,开展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班,壮大非遗传承队伍。

实施非遗巡展工程。组织全县非遗项目参加市文化旅游委主办的非遗主题外宣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开展川渝非遗的交流互动和集群营销。

实施“非遗+”融合工程。加快推出城口“非遗之旅” 品牌线路,建设一批非遗体验基地和传承传习基地;强化城口漆艺、鸡鸣禅茶等核心非遗的产业链示范带动效应,支持其进行非遗文创产业园区、特色街区、特色小镇建设,并与亢谷、九重山、巴山湖等文旅空间深度融合,形成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非遗与传统文化展示体验区。

实施非遗文创研发工程。依托非遗资源开展艺术产品创作,创作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有城口文化底蕴的非遗艺术作品;支持博物馆和相关企业加强文创研发交流合作,积极探索文创开发路径,创新研发、设计和产销模式。到2025年,力争城口漆艺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增重庆市级非遗3-5项,建设重庆市级非遗传习所5-7个。

  1. 加强博物馆体系建设

依托大巴山群众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城口县大巴山博物馆、大巴山生物多样性自然博物馆、奇石博物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展览馆建设,持续建设“综合馆+专业馆+私人馆+陈列馆”的博物馆体系。统筹推进各博物馆的数字化展厅建设,推广“互联网+展陈”新模式,研发智慧博物馆小程序和app,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互动娱乐技术、特种视效技术、三维图像技术,丰富藏品的展陈方式,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博物馆发展模式;结合场馆主题培育具有鲜明特色的原创IP,加强IP开发和转化成文创主题产品,让文化“活起来”“动起来”。

专栏3:文化保护与利用重点项目

巴山记忆工程:健全非遗传承人管理制度体系,每年举办非遗技艺传承培训5次,建成重庆市级非遗传习所2-3个。

非遗巡展工程:组织对钱棍舞、老腊肉制作技艺、三人锣鼓、薅草锣鼓、鸡鸣手工制锣技艺等项目参加每年的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非遗融合发展工程:推进“非遗+景区”融合发展,推出“非遗之旅”品牌线路;依托亢谷、九重山等建设3-5个非遗体验基地和传承传习基地;每年开展非遗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进展会等传承推广活动10次。

非遗文创研发工程:支持相关企业加强文创研发交流合作,每年研创开发文化创意产品5件以上。

博物馆体系建设:建成城口县大巴山博物馆、大巴山生物多样性自然博物馆、大巴山奇石博物馆,围绕农耕文化、非遗民俗等资源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

  1. 传承红色文化建设红色胜地

对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专项规划》,夯实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升级红色文化馆所,做强红色文旅产业支撑,进一步释放城口红色文化魅力,建设成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中的“红色高地”,重庆红色文化形象展示窗口。

  1. 强化城口红色文化资源保护

实施红色资源普查后续行动。依托全国文物普查、全县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和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全面完善县内红色史迹、实物、文献等资源,完善红色资源分级分类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实物和电子档案,形成红色资源数据库。

加强红色革命遗址遗迹保护修缮与展示。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思路,科学有序推进以“重要长征文物旧址本体”及“重要长征战斗遗址”等为重点的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修缮,完成红三十三军师团旧址等长征文物本体的修缮和周边环境整治。借助人工智能、3D影像、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红色文化展览。到2025年,确保全县新增2处以上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 推动共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依托重庆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专项规划》中“3个主体建设区+4个拓展区”的总体建设体系及“1+3+N”场馆展陈体系定位,持续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城口主体建设区)的建设工作,构建“城口苏维埃政权”“长征后卫”两个核心展示园和“挥师城口”集中展示带。“城口苏维埃政权”核心展示园主要为“两园一馆一街”,包括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扩容,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提档升级,土城老街历史空间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红军公园景观改造及城口党校红色培训基地的建设;“长征后卫”核心展示园以“三址三地”为重点,依托红三十三军庙坝指挥部旧址开辟“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专题展示;“挥师城口”集中展示带主要包括推动坪坝镇、沿河乡等遗迹资源的活化和串联展示。加快推进“互联网+”革命文物建设网上展馆,举办网上展映、展播活动,开通在线直播、点播等功能实现红色革命遗迹线上参观、远程瞻仰。

  1. 打造红色文化研究高地

推动红色文化研究,实现理论在全域的文旅场景的应用,完成文化建设的正向反馈闭环。持续推动两大红色文化研究机构的设立,依托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开展红三十三军挥师城口的重要革命事件、重要人物事迹、苏区根据地施行的各类政策、社会状况等相关研究;依托城口党校红色培训基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加快出台对于重点文化研究课题申报的资金奖励政策,实现全县红色文化研究结出硕果。到2025年,围绕党史军史、长征精神、重点战斗等核心主题,出版一批系列文化研究专著,积极对接国家研究机构、重点高校、川渝等地知名研究专家,建设特约研究员人才库。

  1. 推动红色文化跨区协同发展

围绕“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强与宣汉、万源红色文化跨区域协同发展,共同开展红色遗迹大普查,建立红色遗迹台账,联合出台革命遗迹专项保护利用方案;加强党史、地方志研究,开展老红军、烈士军属影像资料采集;搭建川陕红军事迹宣讲专业队伍,打造一批爱国主义、党史教育精品课程;统筹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红三十三军纪念馆、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万源市烈士陵园、宣汉县烈士陵园等红色遗迹和纪念设施,联合打造一批区域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充分发挥城口的红色资源和品牌优势,参与并引导“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红色文化交流机制,加强川渝地区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交流合作。

专栏4:城口建设“红色胜地”重点项目

重要长征文物旧址本体修缮工程:实施古佛洞红军生活旧址、红三十三军297团医务所、政治处、295团医务所等重要长征文物旧址本体修缮工程。

重要长征战斗遗址保护工程:完成小河口红军战斗遗址、五里村碉堡梁、卢家梁红军战斗遗址、红花寺红军战斗遗址、大炉堂红军战斗遗址、樟树包红军战斗遗址、云团包红军战斗遗址、狮子包红军战斗遗址、空河洞红军战斗遗址、老鹰洞红军战斗遗址、长池垭红军战斗遗址、松林堡红三十三军战斗遗址等11处战斗遗址的现状测绘及“四有工作”。

城口苏维埃政权”核心展示园:依托“两园一馆一街”,即位于县城中心区域的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城口县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土城老街和县城东端的红军公园。做好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扩容、城口县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提档升级,土城老街历史空间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红军公园景观改造,做好高燕镇红军村到县城长征步道建设,作为“重走长征路”体验式展示的重要载体。

长征后卫”核心展示园:以“三址三地”为重点,依托红三十三军庙坝指挥部旧址开辟“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专题展示,开展空河洞红军战斗遗址等3处红军战斗遗址地的考古调查、清理和标识标牌展示工作。

城口党校红色培训基地:主要依托城口县委党校及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进行建设,建成后重点对接重庆市文旅委(文物局)、市委党校作为全市重点党史研究与干部培训基地,同时面向社会大众,打造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和长征主题教育基地。

  1. 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创新引领、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原则,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档升级传统优势文化产业,增加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打造、创建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共同培育高质量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1. 大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

整合城口文化文物资源和文化市场资源,创新开发一批文化创意产品,建立完善全县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九重山、亢谷、巴山湖、黄安坝等资源,结合景区、度假区的建设,漆艺、老腊肉、鸡鸣茶等代表性非遗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设计吉祥物、手工艺品、文艺作品、精品小吃等系列文化创意产品构建“城口好礼”文创产品;立足苏维埃纪念公园、土城红军老街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场所,打造一批红色文创产品。依托鸡鸣禅茶、山神漆器、老腊肉、高观核桃等培育一批文化产业创意园,孵化一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深化与重庆市文创产业联盟战略合作,举办旅游文创产品大赛,推动文创产品进景区、进酒店、进商场,搭建展销平台。

  1. 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发展云演艺、云直播、云展览等“云文旅”消费业态,通过5G+4K/8K超高清技术,建设在线剧院、数字剧场,推动川剧、曲艺、民乐等传统艺术线上发展,结合亢谷、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等核心文旅空间载体,引导文化专家、文体明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直播、虚拟讲解、艺术普及和交互体验等数字化服务,拓展线上消费模式;鼓励传统文化行业与互联网平台企业合作,规范推广流量转换、体验付费等服务运营模式。依托全县重点文化馆所、旅游景区、度假区、乡村旅游集群等,拓展全息互动投影、无人机表演、夜间光影秀等产品,开发数字展馆、虚拟景区、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娱乐产品。

  1. 加快载体建设打造产业园区

依托城口生态文化、非遗文化、遗址遗迹等,激活内生活力,对标文化产业示范园、文化产业创新试验区等建设标准,打造一批产业型、艺术型、休闲娱乐型等多元主题导向的文化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城口漆艺文化产业园、鸡鸣禅茶文化产业园、修齐老腊肉文化产业园等建设,实现城口农文旅商品研发制造、农文旅主要空间载体和主要场景内文化氛围与文化业态植入的内部闭环供应。到2025年,力争创建1-2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

专栏5: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城口漆艺文化产业园:依托城口山神漆器公司,升级现有工艺厂房,培植文化创意商品研发与制造、文艺创作采风、文化沙龙等业态,打造文化产业示范园。

鸡鸣禅茶文化产业园:依托鸡鸣贡茶与千年古刹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场镇用地空间,丰富鸡鸣禅茶生产加工、文化研究与文化创意空间,全面展示鸡鸣禅茶文化。

修齐、厚坪老腊肉文化产业园:依托修齐腊肉制造基地,挖掘老腊肉为代表的浓郁的巴山民俗文化,打造以农创产品、文创产品、交流合作等为主的文化产业园,实现多维协同,多频共振。

第三篇 建设大巴山休闲旅游目的地

始终坚持以“山水之城·美丽之地”为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巴山原乡·生态城口·红色沃土”的形象定位,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全市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旅游体系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加快建设大巴山休闲旅游目的地。

  1. 构建“一城·两带·三片”旅游发展新格局

对接国土空间规划,结合旅游开发现状,综合考虑全县自然、文化及产业资源空间分布和生态保护空间范围、城镇体系分布等因素加快构建重点突出、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一城·两带·三片”旅游发展新格局。

  1. 打造大巴山生态康养城

以县城为核心,聚焦老城减量提质和规划建设东部新城拓展区,重点推进城市商业综合体、星级酒店、特色美食购物街区建设,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城市旅游标识系统、智慧旅游配套。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充分挖掘生态文化、非遗文化,植入文旅新业态打造精致滨河空间,打造亲水平台构建“城口八景”,加快推动任河“一河两岸”综合开发与利用项目建设;聚焦东部新城,加快推进TOD文旅商综合体、滨河公园、体育公园、休闲广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城市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加快建设城口全域旅游集散中心,突出接待服务、交通集散、商贸物流等功能,打造“全域新客厅”;统筹抓好城镇街区、产业园区、重点景区有机衔接,积极推进修齐、高燕、北屏、坪坝、庙坝、龙田等特色城镇发展,推动产城景融合,建设诸葛寨、青云寨等一批生态度假康养项目,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大巴山生态康养城。

  1. 打造两条文旅休闲发展带

打造“任河流域”休闲旅游带。主要包括任河、城万快速沿线高观镇西部、修齐镇、高燕镇、坪坝镇、双河乡以及岚天乡、治平乡等乡镇。作为城口最重要的山水风景带、城镇发展带、农业产业带,按照主干聚焦产业、支脉导向生活的发展思路,依托S301-城万快速主干道,以修齐花坪-高观场镇一线为重点,将沿线农业产业基地与周边山水、文化资源整合,打造老腊肉文旅休闲廊道及一批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带动传统工矿小镇的转型和振兴;依托四向支脉(支路)沿线的优质生态基底、产业资源,将岚天、治平、高燕、沿河等乡镇的现有森林人家集群片区整合提升,同时依托支脉任河水系及路网结构,向南辐射带动巫溪西部,向北依托渝陕界梁做好与陕西的联动整合。

打造“双高通道”休闲旅游带。主要包括咸宜、鸡鸣、蓼子、北屏等乡镇,充分对接高速、高铁节点,按照交通驱动文旅产业发展升级的总体思路,实现南北两大门户区辐射带动周边发展。北部门户围绕城市副中心定位,全面提升北屏乡功能定位,重点开发松柏集群片区、打锣岩景区、神田草原景区(城口片区),拓展以自驾车营地为主体的文旅+体育项目,并激活沿线生态与农业资源,通过交通升级,发挥节点枢纽作用,实现与陕南神田草原协同互动;南部门户重点打造咸宜、鸡鸣、蓼子特色小镇,释放鸡鸣禅茶文化,激活周边产业基地,连接川渝构建区域枢纽。

  1. 打造三大生态文旅产业带动片

亢谷生态文旅产业带动片。主要包括东安镇、高观镇东部、河鱼乡、厚坪乡、治平乡。围绕旅游拉动,以旅带文、以旅带农的发展思路,按照山上观光、山下度假的总体布局,打造集多重空间形态、产品功能于一体的旅游产业功能区;在河鱼、厚坪、高观东部等亢谷辐射区,保育高山空间,带动支脉河谷,形成四大农文旅融合集群,利用厚坪光头山毗邻巫溪红池坝的地理条件,实现与红池坝的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实现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内两大核心文旅产品的空间互联及产业互通。

九重山生态文旅产业带动片。主要包括大九重山环线沿线庙坝、沿河、双河、周溪、明通、蓼子等乡镇。围绕旅游拉动、以旅带文的发展思路,做好九重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空间范围的生态保育,构建以九重山景区为核心,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户外运动基地等于一体的产业片区。

巴山湖生态文旅产业带动片。主要包括巴山镇、左岚乡、高楠镇及龙田乡北部区域。规划以巴山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为核心,做足水文章,围绕湖体、岸上及山地三个维度,将单一的巴山湖旅游景区升级打造为观光、度假、科普、研学、购物、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产业聚集区;依托大巴山湖交通环线,整合方斗坪、白果坪、下坝等乡村聚落,以及周边核桃、中药材、中蜂等产业基地,融入渔猎文化、传统建筑工艺、民俗文化等文化元素,建设巴山特色小镇,左岚、高楠、龙田等一批山地田园综合体。

  1. 实施“巴山原乡”旅游精品工程

围绕“巴山原乡·生态城口·红色沃土”旅游形象定位,坚持景区带动、集群发展模式,加快构建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特色文旅休闲街区、特色精品民宿等多元化品牌为支撑的产品体系。

  1. 全力推进三大重点景区

依托亢谷、九重山核心生态资源,突出“巴山原乡·生态城口·红色沃土”特质,念好山字经、写好林字文、谋好水字篇,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高标准建成亢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亢家寨国家AAAAA级景区,重点推动九重山景区建设,并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通过三大重点景区的建设,引领全县旅游产品体系带动全县精品景区及乡村旅游集群发展,打造城口旅游全新引擎,强力支撑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建设。

专栏6:城口县三大重点景区主要建设内容

亢谷旅游度假区:完成亢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创建,重点推动亢谷精品度假酒店集群、亢谷文化艺术中心、四方碑高端度假集群、亢谷度假康养长廊、亢谷滨河商业街等重点工程的建设。

亢家寨景区:推动亢家寨旅游景区山神庙、索道、廊桥等重点工程建设,完成亢家寨国家5A级景区的创建。

九重山景区:对接国家5A级景区标准,以九重山景区为极核,放大“九重山”旅游IP,赋能外部空间,带动大九重山环线空间范围内的文化、产业资源协同发展,实现与万源八台山、宣汉巴山大峡谷的区域联动互融。

  1. 提档升级七大精品景区

以河鱼平溪、乡土岚天等目前开发较为成熟,获得市场认可,已经获得部分文旅品牌的项目为重点,以国家AAA级景区、市级旅游度假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等品牌为标准,提档升级巴山湖康养度假区、土城红军老街景区、“乡土岚天”度假区、河鱼平溪两扇门度假区、高观核桃园景区、北屏打锣岩景区、高楠方斗坪景区等一批文旅精品景区。

专栏7:城口县七大文旅精品景区建设内容

巴山湖康养度假区:整合联动开发坪上村、联盟村、黄溪村,融合巴山湖渔水产业,挖掘渔猎文化、民俗文化等,多产融合,对标重庆市级旅游度假区标准,打造大巴山湖康养度假区。

土城红军老街景区联动城口县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将葛城城墙遗址、苏维埃政权纪念碑、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等几大红色(历史)资源进行整合,对土城红军老街景区进行全面升级,打造成为完善都市功能的风情街区,承载城口记忆的文化景区。

乡土岚天”度假区:整合岚溪村、星月村、红岸村、三河村现有文旅产品,补充用地,完善功能,丰富业态,大力推进全民健身中心、滑雪场等“文旅+”重点项目的建设,实现全时全季产品体系的覆盖。

河鱼平溪、两扇门度假区:对标国家3A级景区,对平溪、两扇景区进行全面提档升级,将最能体现巴山原乡韵味的农耕文化、农耕生活予以活态展现和沉浸体验。

高观核桃园景区对标国家4A级景区,纵深核桃产业链条,整合核桃科技馆、核桃加工厂、核桃科普园、核桃博物馆等载体,利用半山工艺发展核桃工艺文创,打造核桃星创天地,不断增值高观核桃品牌价值。

北屏打锣岩景区对标国家4A级景区,提档升级景区,丰富追梦空谷、祈愿长廊、浪漫桃园、风雨廊桥等产品,完善内部游步道体系,加快研学旅游基地建设,新增多元化体验类旅游产品。

高楠方斗坪传统村落:对标国家3A级景区,以原乡休闲与自然观光体验为重点突破方向,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剁木房营造技艺,建设集高山生态观光、休闲农业体验、传统民居康养度假、古村落艺术创作等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休闲景区。

  1. 培育一批特色文旅小镇

结合城口乡镇的文化特质,城镇建设基础,区位交通及周边丰富农文旅资源,对接省市级特色小城镇建设,深入挖掘城口红色文化、秦巴历史文化、巴山民俗非遗文化及巴山生态文化,择优而建,分类打造一批特色文旅小镇。

专栏8:城口县特色文旅小镇建设内容

坪坝红色文旅小镇:依托坪坝红色文化,改善老场镇风貌,打造红色文化特色的文旅小镇,同时联动坪坝大梁浓郁的知青文化遗址,创建重庆市级特色小城镇。

明通盐文化小镇:联动明井、通井遗址,根据“斑鸠寻井”的传说和千年制盐的传统,植入餐饮娱乐、文创商贸、人文度假等业态;依托金寺山片区开发建设,通过主题策划和产业融合,打造文化主题民宿。

东安休闲度假小镇:依托东安场镇紧邻亢谷、亢家寨优越区位条件,加快完善场镇风貌,提升滨河景观,植入商业业态,打造集场镇风貌展示、美食餐饮服务、民俗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小镇。

河鱼山地鸡小镇:依托场镇良好的旅游接待配套设施体系,围绕“山地鸡”,打好“健康牌”“特色牌”,培育名厨、名店、名菜、名宴、名小吃“五名”品牌,做强山地鸡宴、药膳宴等饮食品牌,做优旅游度假服务配套。

咸宜、鸡鸣茶文化小镇:依托鸡鸣茶叶的品牌、发展现状等文化,结合咸宜小学传承百年的书法文化,将元素转换到到场镇设计和文化景观之中,依托香炉村茶叶、兴坡村猕猴桃产业基地,开展休闲、采摘、体验活动,满足市民城郊休闲功能需求,打造“茶韵墨乡”特色文旅小镇。

  1. 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

紧抓乡村振兴衔接脱贫攻坚,将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结合,根据全县“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等项目载体建设布局情况,以文旅品牌赋能乡村发展,扶持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

专栏9:城口县“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内容

复兴街道友谊社区、高燕镇红军村、巴山镇坪上村、修齐镇枇杷村、修齐镇东和村、明通镇龙泉村、咸宜镇明月村、东安镇兴田村、庙坝镇香溪村、高楠镇方斗村、北屏乡太平社区、双河乡天星村、沿河乡迎红村、厚坪乡龙盘村、治平乡新胜村、岚天乡岚溪村、周溪乡鹿坪村、河鱼乡平溪村、明中乡云燕村、龙田乡联丰村、蓼子乡梨坪村和明安村。

  1. 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民宿

依托城口历史人文、自然景观及产业基础,结合重点景区及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引入市场主体,对接市场需求,升级一批主题民宿;充分利用重庆市《利用存量闲置房屋发展旅游民宿试点方案》政策支撑,利用废弃工业厂房、老旧小区和仓储用房等城镇闲置资源,以及乡村旧学校、旧厂房、低产坡地,探索“民宿+非遗”“民宿+艺术”等方式改造,打造一批主题民宿;对接《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065-2019)等行业标准,创建一批精品民宿。

专栏10:城口县特色民宿建设内容

葛城街道土城老粮仓民宿群、疾控中心民宿群;高燕镇红军村民宿群;巴山镇坪上村民宿群;高楠镇方斗坪民宿群;东安镇巴渝民宿、柒华大院;双河乡半山居民宿;庙坝镇小河湾开心农场;北屏乡松柏村问山民宿群;河鱼乡两扇门民宿群;厚坪乡龙盘民宿群;岚天乡阡陌田园;周溪乡牛角潭民宿;沿河乡金科迎红巴渝民宿;蓼子乡近山邻水民宿;坪坝黄泥洞民宿。

  1. 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围绕建设大巴山休闲旅游目的地,充分整合全县旅游资源,结合全新空间格局和三大重点景区建设,以“+旅游”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八大产品体系。

  1. 全面提升红色旅游

以红色文化撬动老城蝶变,将县城现有红军文化遗迹及场馆进行主题串联,联动土城红军老街、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红军公园,实现项目空间体系的时序性和连通性,打造城口城市文旅RBD。加快打造坪坝、双河红色小镇,高燕红军村,红三十三军指挥部旧址、庙坝老鹰洞、坪坝大梁战斗遗址等重点红色旅游项目,搭建全县“城---园”多维度红色文旅场景,推出城口“红色经典”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及“红色记忆”全县精品文旅环线。

专栏11:城口县红色旅游重点建设内容

红色传奇小城:联动土城红军老街、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红军公园,深入挖掘城万红军文化,通过现有项目提升与景观节点塑造,讲好城口“解放城口——建立政权——土地革命”的红军历史故事,打造城口城市旅游RBD

全域红色文旅场景系统:“一城”——城口红色文化城;“两镇”——坪坝红色小镇、双河红色小镇;“一村”——高燕红军村;“多园”——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红三十三军指挥部旧址、庙坝老鹰洞、双河农会遗址、坪坝大梁战斗遗址。

红色记忆”精品文旅环线:八台双河(九重花岭、农会遗址)——沿河(297团)——坪坝大梁——庙坝(指挥部旧址、老鹰洞)——高燕红军村——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城口党校红色培训基地。

红色经典”一日游:县城(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红军公园)——坪坝(红三十三军指挥部、党旗下宣誓)——高燕镇红军村(讲红军故事,感受红军文化)。

红色经典”二日游:双河乡(城万红军指挥所旧址)——坪坝(红三十三军指挥部、党旗下宣誓)——高燕镇红军村(讲红军故事,感受红军文化)——县城(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红军公园)。

红色经典”三日游:县城——坪坝(红三十三军指挥部、党旗下宣誓)——高燕镇红军村(讲红军故事,感受红军文化)——县城(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红军公园)——黄安坝(生态科普基地)-亢谷(亢家寨)。

  1. 着力打造康养旅游

充分发挥城口县全域皆可康养避暑的山地气候优势,依托亢谷、九重山、巴山湖等核心生态资源,以生态旅居为开发导向,构建森林养生、高山避暑养生、湖泊养生、草原养生等养生业态。依托城口优势鲜明的中药材资源,紧密切入亢谷、九重山等重点文旅景区、度假区,以及北屏、岚天、河鱼、厚坪等乡村旅游集群,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康养度假、疗养及保健等文旅产品。加快绿色食品、健康体检、养老护理、养生培训等上下游产业链整合,有序引入一批国内知名高端体检、美容、康复和中医养生健康服务机构,积极与市内医疗机构合作,探索创新“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力争打造1-2个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1. 创新发展研学旅游

积极发展以红色文化、秦巴文化、原乡文化、非遗传承等为主题的研学旅游,支持重点文化类景区建设特色博物馆,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研学精品线路及优秀课程,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科技科普展览、户外拓展训练等市场化运营研学游产品体系,注重VRAR等沉浸式技术的植入和应用,形成具有鲜明主题特色和地域特点的研学旅游品牌,加快完善现有和新建文化景区、公共文化设施的旅游要素,丰富旅游业态、创造新价值,用旅游经济功能支撑和提升文化景区景点和公共文化设施的公益性功能。

  1. 大力推进体育旅游

将体育赛事、体育旅游项目与城口山地资源、文化资源、气候资源紧密结合,大力推进体育旅游发展,形成体旅融合重点片区带动、体旅融合重点项目支撑的发展格局。依托亢谷、亢家寨打造山地运动片,依托县城、龙田沿线打造任河亲水休闲片,依托巴山湖打造巴山湖水上竞技片三大体育旅游融合聚合片区。重点建设亢家寨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城口高山滑雪场、巴山湖水上运动基地三大体旅融合项目。充分挖掘城口根植于大巴山的水陆空资源,重点建设山地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自驾车房车营地、运动船艇码头等户外健身休闲设施,定期举办秦巴云路汽车露营节、公路自行车骑行赛、任河马拉松、巴山湖龙舟赛等赛事活动。依托北屏、岚天、河鱼、东安等地的汽车露营地,打造1-2个山地户外赛事活动;整合任河、前河、厚坪龙峡水库等水域资源,打造1-2个水上运动赛事活动。以钱棍舞、薅草锣鼓、制茶等为重点,打造2-3个特色民俗赛事活动。

  1. 积极培育夜间旅游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培育夜味、夜养、夜娱、夜购等夜间消费,打造一批夜市街区,全面推动城口夜间旅游产品建设。依托土城红军老街、任河滨河夜市一条街、诸葛寨公园,打造电视塔、月夜星河、夜跑公园等网红夜景地标;鼓励城区公共文化场馆延长开放时间,举办文化沙龙、深夜影院、曲艺演出、24小时阅读空间各类夜间文化娱乐活动;打造土城红军老街文创夜市、任河水街美食夜市、汽车露营公园等夜间文化创意消费空间;开发土城红军老街夜间主题巡游、亢家寨夜间沉浸式展演、任河主题夜景等夜间演艺项目,打造城口红色文化光影秀和民俗文化主题夜间演艺等活动。通过集中打造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多元的夜间文化旅游消费街区和“网红打卡”景点,构建完整的夜游产品体系,全面激活城口夜间经济效益。

  1. 大力发展美食旅游

按照特色化、精细化、品牌化标准,进一步突出“中国大巴山原生态美食之乡”旅游名片,提升城口美食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结合城镇建设与文旅项目布局,打造九重印象美食街、庙坝山地鸡美食街、修齐、厚坪老腊肉美食街、巴山湖美食街、亢谷美食街、双河特色美食街等特色美食街,完善主题餐厅、连锁餐厅、快捷餐厅等多元餐饮服务配套。整合城口本土老字号餐饮店,推出优惠政策,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老字号特色餐饮连锁店体系。推出城口“十全食美”十大美食系列,在城镇、景区、园区等游客集聚地进行布点,向游客宣传,打造为城口旅游的一大吸引力。

  1. 不断提质度假旅游

依托县城、亢谷旅游度假区、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精品民宿群等重点文旅载体,新引进一批知名酒店连锁集团和休闲度假型酒店品牌,进一步提升城口县高端度假项目品质。积极指导符合国家星级旅游饭店标准的高标准酒店做好创建前期基础工作。加快完善多样化度假产品体系,积极发展主题酒店、精品酒店、乡村酒店/客栈、分时度假公寓等个性化旅游接待设施,满足游客多样的体验和不同爱好、消费的选择。支持社会资本利用城市废弃工业厂房、老旧小区和仓储用房等城市闲置资源,以及乡村旧学校、旧厂房、低产坡地发展乡村民宿,丰富精品民宿、郊野木屋、房车营地、胶囊旅馆等多元化住宿设施体系。

  1. 加快完善购物旅游

依托中心城区百年广场、南大街、步行街、土城红军老街等核心商业购物空间,不断拓展升级旅游购物服务水平;结合东部新城开发,建设TOD城市商业综合体。结合“城口好礼”文创系列拳头产品的研发生产,形成以城口旅游集散服务中心(高铁站)、亢谷度假区旅游服务中心为支撑的旅游商品集散中心;依托各乡镇、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的旅游购物网点,构建旅游商品销售网络。

  1. 全面提升旅游功能服务配套

对标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标准,加快建立和完善旅游要素体系,提升服务品质,建成功能完善、集散舒适便捷、环境安全友好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1. 提质旅游基础设施配套

深入推进全域交通网络、厕所革命等配套服务体系等建设,全面补齐基础设施发展短板,保障城口文旅高质量发展。

构建区域集散中心。构建三级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形成以东部新城为主的一级旅游集散中心,以亢谷、亢家寨、大九重山等重点景区为依托的二级旅游服务中心,以精品景区、特色文旅小镇、大巴山森林人家等为依托的多个三级旅游服务点,加快完善咨询服务、全景导览、交通换乘、医疗急救等配套功能。

完善旅游交通网络。依托十字交通主干道,打造东西向特色城镇风景道、南北向多彩巴山风景道。依托九重山、巴山湖、亢谷、前河,构建高等级、特色化的城口风景廊道系统,串联特色乡镇、重大景区景点。依托原有生产便道、河谷便道,对接国家森林步道、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国家健走步道等高标准,突出特色、靓化景观,打造沿河竹海风情体验道、北屏果园风情体验道等特色风情体验道。

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推动全县文化场馆、旅游景区、公共服务、文旅市场、配套设施等领域标准化建设,以全行业标准化水平的提高带动文旅服务品质提升。完善旅游交通指引标识系统、旅游区导览标识系统、旅游服务设施标识系统三大系统,设计具有特色突出、识别性强的指引标牌。根据国家标准,全部公共文化场所、旅游景区景点、旅游交通沿线、旅游集散地的厕所达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经济实用、管理有效”的目标。

  1. 全面升级文旅营销推广

深入实施整合“大品牌”、举办“大活动”、精准“大营销”的宣传模式,全面提升城口“巴山原乡·生态城口·红色沃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旅整体营销,扩大品牌影响。提升政企联动营销合力,整合各类旅游宣传资源,实施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联手、媒体跟进、游客参与的“五位一体”整合宣传营销机制。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面向全国宣传“巴山原乡·生态城口·红色沃土”旅游形象,统筹开展亢谷-亢家寨、九重山、大巴山森林人家等核心品牌宣传,面向区域市场和专项市场开展旅游精准营销,形成引领重庆市场、放眼国内市场、拓展海外市场、针对专项市场的文旅营销格局。

文旅创新营销,拓展推广渠道。健全智慧营销体系,建立城口旅游“大数据库”,创新文旅营销技术,统筹利用好“报网屏微端”五位一体媒体资源,着力构建“平台(OTA+联盟+媒体”“文旅+直播+短视频”“微博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抖音+直播”等联动传播推广模式。深化实施“百媒”推广行动,加强与国内电视、广播、报刊、户外广告、高铁五大传统媒体和移动终端、搜索引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营销合作,建成城口文旅全媒体平台宣传矩阵。

文旅节会营销,激活市场潜能。持续举办“大巴山重庆城口消夏养生节”“彩叶文化节”等本地旅游节庆活动,提升“城口旅游四季歌”影响力,配套开展大巴山民俗风情展演、非遗技艺比赛、土特产品博览、金牌美食展评等系列特色文化活动。利用城口多形态的地质地貌,以山地资源、冰雪资源、乡村民俗等特色资源为依托,开展多样的体育赛事活动,举办重庆冰雪节、任河小马拉松等节会赛事活动。

  1. 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VR/AR等现代信息技术,以科技创新提升旅游业数字化水平,到2025年,建成集旅游产品网络化定制、旅游商品全渠道营销、旅游服务在线预售预订、旅游管理在线实时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旅游体系。

加快全域旅游监测指挥中心建设结合城口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完成“城口智慧旅游指挥中心”的规划和建设。

加快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智慧媒体、数字文化建设,畅通信息传输渠道,支持各类涉旅市场主体进行信息化改造升级,实现全县旅游集散中心车站、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公共服务场所(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民宿客栈、旅游乡村等重点涉旅场所的免费WiFi4G/5G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到2025年,建成一批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度假区、示范村、涉旅示范企业,力争全县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酒店、旅行社等涉旅企业客流数据全部接入市级云平台。

加快智慧旅游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监管”中的运用,提升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技术监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推动实现文化和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涉文涉旅场所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构建动态安全监控和应急指挥数据系统,开展旅游集聚人群的实时安全监控、智能疏导、应急救援,实现安全预警与可追溯管控。

  1. 深入推进区域合作与联动

发挥城口作为渝川陕合作门户连接大西北、长江三峡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城口县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和联动。

  1. 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充分发挥城口的生态优势、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支撑“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围绕“巴山原乡”定位,联动巴山大峡谷、万源八台山、巴中光雾山等重点生态景区,做好线路互推、客源互送、市场共赢;联动宣汉、万源,共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协同推进川渝考古研究、遗址保护工作,共同推进“川渝盐业”文化遗址保护工作;依托古道遗迹,联动渝东北开州、巫溪等区县,构建“秦巴古道遗产走廊”;建立区域旅游信息网络平台,推动各市县之间互为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

  1. 共建“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

协同宣汉、万源,深度共建“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打造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典型样板。保护挖掘利用三地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弘扬革命精神,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进红色文化与旅游、商贸、会展、教育培训等深度融合发展,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依托城口老腊肉、山地鸡等特色种养殖业,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共同培育区域特色农林产品品牌,共同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城口至万源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重点布局休闲旅游、生态养殖、有机绿色农产品、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等产业,构建“万源—城口农文旅融合发展带”。

  1. 共建“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

紧密协同万源市、宣汉县、开州区,以亢谷-亢家寨景区、度假区建设为工作抓手,联动万源八台山、宣汉巴山大峡谷、开州雪宝山等重点景区,推进创建国家5A级景区品牌,提升产品品质,突出差异化,打通交通大环线,推进客流共享,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示范项目的重点文旅项目,共同打造特色山水、生态文化、红色研学旅游精品环线,共同打造大巴山旅游“金三角”。

  1. 共建“大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

对接全市“一区两群”协同发展格局,加强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各区县的文旅共建与合作,打好“三峡牌”。共同推动巫山神女景区、奉节白帝城瞿塘峡、城口亢家寨、巫溪红池坝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星级景区联盟;联动巫溪红池坝、开州雪宝山构建“高山生态康养游”核心产品;联动建设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带,依托城口“大巴山森林人家”乡村旅游品牌,融入“三峡原乡”民俗体验旅游产品体系。


第四篇 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

农文旅融合是城口最大的发展潜力,树牢“生态+”理念,坚持“以农促文旅、以文活农旅、以旅兴农文”,推进农业、文化和旅游在产业、空间、市场、服务等多维度深度融合,切实把城口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1. 聚焦“以农促文旅”,提质发展山地特色农业

第一节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精耕细作城口老腊肉、山地鸡、中药材、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中蜂蜜、核桃、茶叶、冷水鱼等区域特色产业。引入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业态模式,建设特色乡村休闲旅游功能区,发展耕种采收农趣、托管托种、代耕代收、林下经济等体验农业。突出“六个示范”标准创建,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园、产业示范基地、产业示范带,建成一批特色产业强镇,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片。培育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农民合作社质量,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支持一批有能力的农户因地制宜发展“五小”庭院经济(小果园、小花卉园、小瓜菜园、小水产园、小养殖园)和“五小”非农经济(小加工、小餐饮、小运输、小制作、小买卖)。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产业联结、要素联结、利益联结紧密的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到2025年,培育县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7个以上。

第二节 构建三条农文旅特色产业链

结合产业链延展性,突出城口特质,推进老腊肉、城口漆艺、茶三条农文旅特色产业链的构建。搭建城口老腊肉产业链,优化生猪基地布局,建设生猪智慧大数据平台、全链路溯源系统,保障城口老腊肉原料品质,建设城口老腊肉数字博物馆,围绕赵孝春老腊肉加工厂至修齐镇场镇的任河两岸沿线区域,通过功能分区与主题植入,打造老腊肉主题休闲体验走廊。搭建城口漆艺产业链,以东安、高楠、北屏、河鱼等为重点,培育优质大木生漆,建设种植示范区、科技示范林和漆苗繁育示范基地;探索建立以种供养、以养辅种的“漆+药、漆+草、漆+竹”的“漆+N”种养循环产业模式;通过山神漆器IP导入,开发打造漆器体验基地、漆艺艺术村、漆艺工坊村、漆艺民宿村等体验空间。搭建城口茶产业链,以鸡鸣、咸宜为重点,对标准化示范茶园进行升级,建设智慧茶园、定制化茶园,带动一产提质,实现二产相关加工产品的拓展和纵深,加快建设咸宜、鸡鸣茶旅融合示范项目、咸宜香炉坪农文旅融合试点项目、咸宜明月村双桥茶文化工坊等一批茶文旅融合项目。

第三节 构建大巴山“三谷”农业品牌

加大品牌保护推广力度,壮大“大巴山硒谷”区域公用品牌2025年,成功创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45个以上。持续做强“大巴山药谷”品牌,申请国家级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认证,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申请国家有机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道地中药材认证,不定期举办“大巴山药谷”药王节暨中国大巴山中药材博览交易会。打造“大巴山碳谷”品牌,释放城口生态价值,依托林业固碳减排等碳汇项目,推进“国储林+N”全产业链发展,提升大木漆、茶叶、笋竹、干果等产业价值链,打造“零碳城市”“零碳园区”“零碳景区”。

第四节 构建宜居休闲“美丽乡村”

统筹生态、生产、生活等功能空间,建立乡村一体化发展规划体系。因地制宜构建错位发展、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乡村建设格局。加强农房与村庄建设,强化农村“一张图”管理。注重保护原乡原貌,加强传统村落、特色民居保护与利用,建成1个以上具有地域特点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发展示范片。以“一深化三提升”为重点,接续推进“千村宜居”计划,深入实施村庄绿化美化行动,选树一批“美丽乡镇”“美丽庭院”“清洁户”,创建市级绿色示范村、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镇,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美丽休闲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生活污水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等重点工程建设,到2025年,建成3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

  1. 聚焦“以文活农旅”,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第一节 加快生态文化挖掘利用

开展全域生态资源普查和价值测算,搭建生态资源资产经营管理平台,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城口两山学院”“大巴山生物多样性自然博物馆”“亢谷生态科普基地”。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推广“生态+”“+生态”业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绿色蔬菜产业化基地,畜禽生态健康、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依托城口独特的山水、农耕和丰富的林相基底,创新运用大地景观、原乡旅居等方式,以任河沿线、九重山环线、岚天、河鱼、北屏、咸宜、坪坝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景观林业、景观农业,恢复自然美,体现人工美,加快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河湖生态观光、避暑度假疗养、农耕文化体验、游学自然教育等产业,打造一批生态旅游康养景区景点和精品旅游线路。

第二节 拓宽民俗文化产业链条

深度挖掘传统文脉,植入景区景点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过程,打造一批演艺互动与民俗体验相结合的休闲产品,讲好城口故事。重点围绕传承优秀民俗文化,挖掘利用本土山歌、民间故事等创作编排一批花鼓、狮子舞、钱棍舞、彩船舞、锣鼓等传统民俗文艺节目,培育壮大特色民俗文化品牌。以村民集聚区、旅游景区、度假区、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等为载体,融入垛木房、吊脚楼等本土建筑风格元素,到2025年,打造3个民俗主题乡居集群。

第三节 推动农创文创产品开发

以“大巴山硒谷”“大巴山药谷”品牌建设统领,通过文化创意在“种植”“加工”“包装”“营销”等四个阶段过程的植入,带动农产品升级,开发以老腊肉、蜂蜜、野核桃油为主的城口农创IP系列;立足城口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土城红军老街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场所,打造一批红色文创产品;依托九重山、亢谷、巴山湖、黄安坝等核心生态资源,设计呈现“大巴山”核心IP;将漆艺、鸡鸣禅茶技艺、钱棍舞等代表性非遗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设计“城口非遗”系列IP产品。加大文创力度,讲好原乡故事、传播原乡声音,培育打造涵盖城口美食、城口特产、城口伴手礼的“城口好礼”文创系列拳头产品。到2025年,全县力争培育研发30种以上高品质文化创意商品。

第四节 推进文化展示与文创体验进入景区农区

加快对红色文化、原乡文化、民俗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馆藏文物资源等进行IP开发,把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景区、农业产业园,融入服务流程,增强文化内涵。推进农区景区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在场域内开办工艺制作工坊,实现生活场景还原和文化场景再现,发展参与性、体验性较强的文化业态;围绕“巴山原乡·生态城口·红色沃土”主题,在农业产业园、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休闲街区、景区、度假区、交通节点等区域,提升和新建一批文化景观、文化墙、文化标牌,形成标识性展示、环境性展示、保护性展示、利用性展示、游览性展示、传播性展示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覆盖全域的文化展示体系。

  1. 坚持“以旅兴农文”,全域发展生态旅游业

第一节 强化核心景区引领作用

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国家级品牌为战略指引,加快推进核心景区建设。到2025年,力争将亢家寨景区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亢谷度假区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乡土岚天景区等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县城滨河公园打造为全市知名休闲街区,吸引优质企业投资九重山景区,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10个以上。

第二节 发挥集群片区带动作用

按照“一村一品”思路、“原乡、原味、原生”理念,结合前期规划布局加快推进集群片区建设,以山地农业、秦巴山水、原乡生活为核心依托,以“小组团、生态化、有特色”为战略指引,以农、文、旅资源在空间上的整合和要素在产业链上的融合为着力点,突出一体化规划、组团式发展、协同性建设,构建错位发展、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乡村建设新格局,以北屏松柏、厚坪龙盘、河鱼两扇门等集群片区,打造具有县域特色的山地田园综合体,实现“大巴山森林人家”品牌的全面升级。通过“山地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加强传统村落、特色民居保护与利用,传承好传统文明、耕读文明、田园生活,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按照国家3A级以上景区标准,加强集群片区标准化体系建设,制定城口集群片区管理标准、运营标准,实现集群片区标识标牌标准化、服务接待标准化、市场运营标准化。

第三节 持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围绕“巴山原乡·生态城口·红色沃土”文旅形象定位,培育一批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森林旅游、康养旅游、夜间旅游、购物旅游、美食旅游、工业旅游新业态。贯彻“全域旅游”内涵,串联全域农文旅融合重点项目,推广两条生态观光游线、两条康养度假游线、两条文化体验游线、三条乡村旅游精品游线。每年定期评选发布城口“十大网红民宿”“十大避暑景点”等优质文旅产品,将旅游“后备箱工程”与“伴手礼”等小商品开发相结合,推动农特产品向文旅商品、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化,鼓励企业积极申报“重庆好礼”旅游商品、“重庆好礼”外事礼品,形成以龙头企业示范、乡土人才支撑、社会服务并举的文旅商品开发模式。

第四节 推进“全景城口”旅游品牌覆盖

以“景区化”手段强化村——镇——城各层次的旅游品牌建设。推进乡村“景区化”,以北屏松柏、厚坪龙盘等集群片区为重点创建对象,创建2-3个国家AAAA级景区,整合全县各乡镇精品乡村休闲旅游点进行统一申报,创建10个以上国家AAA级景区;以东安兴田村、北屏太平社区、河鱼平溪村、岚天岚溪村、修齐花坪村等为重点创建对象,创建1-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推进城镇“景区化”,结合坪坝红色文旅小镇、鸡鸣禅茶文旅小镇等特色小城镇建设,创建1-2个国家AAA级景区;以岚天、东安、河鱼为重点创建对象,创建1-2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专栏12:城口县农文旅融合重点建设内容

茶叶产业重点项目:鸡鸣乡、咸宜香炉坪、庙坝香溪、咸宜明月。

中药材产业重点项目:厚坪龙盘、双河天星、庙坝兰坪、明中云燕、周溪九龙坪。

山地鸡产业重点项目:河鱼平溪、岚天岚溪、庙坝关内。

核桃产业重点项目:高观双竹、治平新胜、修齐东和。

中蜂产业重点项目:岚天星月、东安兴隆、厚坪龙盘、龙田联丰。

食用菌产业重点项目:北屏太平、龙田卫星、修齐家园、高燕红军。

老腊肉产业重点项目:修齐茶丰村、花坪村、白果村,厚坪龙盘、岚天岚溪。

冷水鱼产业重点项目:蓼子明安、巴山坪上。

城口有礼”系列伴手礼:城口老腊肉、鸡鸣禅茶、山神漆器、城口蜂蜜、城口山地鸡、城口野核桃油、城口红军系列、城口洋芋、城口冷水鱼系列等。

山地田园综合体”建设:重点建设北屏松柏、厚坪龙盘、河鱼两扇门、双河八台天寨、周溪九龙坪、治平惠民、沿河迎红、坪坝聚马坪等8个集群片区;提档升级巴山、蓼子、高燕、修齐、高楠等5个集群片区。

两条生态观光游线:线路一:北屏神田草原——乡土岚天——河鱼两扇门度假区——黄安坝科普教育基地——亢家寨;线路二:巴山坪上(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高楠方斗坪——北屏神田草原。

两条康养度假游线:山居康养:乡土岚天——河鱼两扇门度假区——亢谷度假区——厚坪龙盘度假区;水韵康养:北屏太平空河农业园区——龙田夜雨湖——巴山坪上(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高楠方斗坪。

两条文化体验游线:红色城口:土城红军老街——高燕红军村——坪坝大梁(红三十三军指挥部旧址、龚家院子)——红三十三军庙坝指挥部旧址、巴山红乡教育实践基地——双河余坪城万红军指挥所旧址;城口特产:鸡鸣茶园——山神漆器产业园——修齐老腊肉产业园——高观核桃园——花千源蜂蜜产业园。

三条乡村旅游精品游线:重庆北极之旅:北屏松柏问山民宿——神田草原景区——乡土岚天——河鱼两扇门度假区——黄安坝科普教育基地-亢谷度假区——亢家寨景区;任河画廊之旅:双河溶洞谷——周溪九重山——鸡鸣寺——明通金寺山——蓼乡梨坪;山水田园之旅:龙田樱缘——巴山坪上(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高楠方斗坪——北屏太平空河农业园区——修齐五彩村庄。

  1. 聚焦“+农文旅”,打造多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第一节 推动业态融合

实施“交通+农文旅”行动。以高速、高铁为纽带,促进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因地制宜推进露营基地、自驾车房车营地、观景平台、休憩平台、低空旅游飞行等设施建设。实施“水利+农文旅”行动。加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景观化设计,以水库河流湖泊为依托,打造集水利科普、渔业休闲、滨水游憩、运动休闲、生态度假、商贸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利风景区,力争创建一批市级水利风景区。实施“林业+农文旅”行动。建设亢谷生态科普基地,围绕产业融合发展深化林相改造,布局一批景观林,建设沉浸式森林康养步道,推广种植经济林作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施“科教+农文旅”行动。加快建设巴山红乡研学基地、大巴山自然博物馆等项目,打造 3 条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创新开发一批户外拓展、山地运动、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实施“商贸+农文旅”行动。提升全县餐饮住宿接待能力及水平,到2025年,全县住宿床位达到3万张以上,评定品质民宿200家,全县限额以上住宿企业达到11家。定期评选发布城口“十大名宴”“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十大网红产品”等,打造“大巴山原生态美食之乡”地标,全县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达到27家。实施“城市+农文旅”行动。围绕“五创建一保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森林城市、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县、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保持全国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大巴山生态康养城。

第二节 推动市场融合

积极衔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城口拓展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等相关项目,着力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衔接、开放共享的国家级公园建设格局。做实做强区域协同发展,主动融入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长江三峡旅游一体化、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大巴山生态廊道、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加强与相关城市在项目共建、线路串联、市场互通、游客互送、数据互享、政策互认、宣传互推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加强市场开放化、协作化、专业化水平,提升区域旅游品牌影响力、竞争力、吸引力。协同川渝陕鄂秦巴山区各区县共建农文旅发展平台,推动区域农业生产技术共享,搭建区域内部快速物流通道,定期举办文旅投资洽谈会,共建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巴文化等主题文旅线路。

第三节 推动规划融合

以建设“三县一城一枢纽”为目标,围绕全域国土空间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城乡规划、村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相互承接和落地实施,结合规划整合布局一批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参照全国、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县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相关行业现行标准,探索建立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标准。

第四节 推动智能融合

深化数字领域开放合作,提升全民数字技能,整合发改、规资、住建、交通、文旅、商贸等各行业现有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对监控、wifi等各种获取数据进行筛选和清洗,实现非敏感数据互通互享,统筹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社区等智能化应用,建设智慧县域,实现全域旅游智能服务。加快数字经济转化应用,积极推动“智能+”,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应用,加快发展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积极培育智能化新产品、新模式、新职业。

  1.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融合创新

深化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步推进需求侧管理变革,激发市场主体融合创新活力,释放社会文旅消费潜力,推进文旅产品业态和营运模式创新。

  1. 完善农文旅融合管理机制

强化农文旅融合发展指引。加快成立城口县农文旅融合发展领导小组,以融合为主线,创新为延伸,市场为导向,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保障落实。深化完善城口县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体系,着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发展,注重将现有农业产业布局与全域旅游发展布局进行有机融合,确保规划可行性。

创新农文旅融合管理模式。科学制定农文旅融合发展政策和制度框架,建立完善农文旅融合发展指标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和评价体系,完善融合发展长效协调机制和综合治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文旅融合IP协同创新机制,引导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及要素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加强工作统筹、部门联动,依托媒体平台,做好相关政策的解读与引导工作,做好相关活动与节庆的宣传工作,积极营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浓厚氛围。

加强对人才队伍及农民的培训引导。促使传统农民转变为具有专业意识和技能的“新农人”,以优良的服务和现代化管理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成长壮大。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丰富产品供给,依托“智慧旅游”小程序等平台推进订单式生产经营,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文旅融合发展市场竞争力。

  1. 培育壮大农文旅市场主体

做强做优做大文旅骨干企业。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盘活交通、旅游、文创、传媒等国有资源,做大做强大巴山旅投公司,支持旅投公司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品牌引入、跨界经营、兼并重组等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资本运作和服务引进,吸引全国、全市知名企业,以投资、合作、租赁、托管等形式,参与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等领域建设运营和旅游住宿、餐饮、演艺等项目经营管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到2025年,力争引进国内知名文旅企业3家。

着重培育城口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打造一批生产实力强、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老腊肉、山地鸡、食用菌企业,形成城口乡村产业发展“新雁阵”,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经营主体,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开展横向联合,打造产业化联合体,实现利益共享,协同发展。推进城口县大巴山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中心和重庆市城口县大巴山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实体化运营。

构建农文旅产业“双创”服务体系。引导农文旅领域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孵化各种形式的小微文旅企业,培育一大批“小而美”、“小而优”的文旅市场主体;推进中小微文创企业、文旅科技企业专业化、精准化发展,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整合融入文旅产业链。

  1. 不断激活农文旅消费水平

强化消费政策保障。加强财政、金融、税收等对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的引导和扶持。完善对于创建高等级景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星级酒店引进等工作的奖励与刺激政策,持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鼓励旅游景区实行淡旺季票价和非周末促销价,落实特殊人群门票减免政策;鼓励县内演艺场馆对演出门票实行折扣优惠。推出覆盖全年龄段、全职业、全区域的文旅消费惠民政策,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消费月、数字文化和旅游消费体验等活动。

完善消费产品供给。重点围绕品牌节会活动,文化场馆,文旅景区,文化演艺,酒店、民宿、商业街区等文旅消费核心载体,不断完善城口文化旅游“全景消费”产品供给体系。推进全县文化馆所丰富消费服务内容,引导图书馆、博物馆、旅游景区等增加参与式、体验式文旅融合消费项目;推动现有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集群提质扩容;推进一批主题IP突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文体商旅一体的促消费活动;开发一批地域特色突出的创意文化旅游商品;引导一批特色购物街区、文化休闲街区、艺术街区、特色书店、演艺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建设。

提升消费便捷程度。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兴技术,完善智慧消费设施,结合文旅场所丰富线下消费网点,全面提升文旅消费便捷程度。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开发消费平台,创新消费载体,以“政府引导、企业让利、平台互惠、精准对接”为理念,联合文艺院团、娱乐场所、文旅企业、社会机构资源等,为市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便捷高效的文旅消费体验。提升景区景点、文博场所、餐饮住宿、购物娱乐、车站码头等场所多语种服务水平;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依规在文化旅游消费集中区域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入境游客移动支付,提高入境游客消费便利性。

第五篇 规划实施

  1. 保障措施

为适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综合市场监管的要求,强化组织、政策、人才、投融资等保障,推进规划实施。

  1. 组织保障

建立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积极配合推进成立县级主要领导分管,县文化旅游委、县农业农村委、乡村振兴局牵头的城口县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城口县农文旅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完善发展监督考核体系,建立相关责任主体考核制度。

推动文旅企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持续推进县内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等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绩效评估考核,突出公益属性,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发展活力,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有效制衡,最终形成独立运作、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现代运行新模式;加快培育图书出版、文艺演出、媒体广告等市场主体和小微企业。以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为原则,持续探索和完善“三权分立”的旅游景区发展管理路径。

  1. 政策保障

土地政策保障。全面落实自然资源部《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城口县乡村旅游集群片区用地保障改革方案》,加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用地保障力度。根据文旅项目规划及用地情况,优先保障纳入国家规划和建设计划的重点旅游项目用地和旅游扶贫用地。推广“亢谷方式”“迎红方式”“龙盘方式”“分置方式”“储备方式”五种城口县乡村旅游集群片区用地保障方式基础上,保障全县文旅产业所需用地指标。

资金政策保障。县财政统筹整合与农业、文化、旅游业相关的产业基金,建立全域农文旅融合发展专项基金,并逐年适当扩大资金规模。政府支撑平台化融资运作,进行各部门顶层资源整合,并通过整合投资公司、县级平台公司、规划设计集团、运营管理公司多方市场力量,搭建运营平台。分类运作基础建设项目、生态修复项目、文化旅游项目、乡村振兴项目等,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提质发展。

  1. 人才保障

内部人才培育。实施“文旅名家”培养工程,组建青年农文旅专家团队,对旅游行业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实施“文旅精英”培养工程,培养农文旅专项管理人才,建设红色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生态旅游人才培训基地、智慧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等专项文旅管理人才培训基地。实施“文旅工匠”培养工程,培养产业高技能人才,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培养拥有高技能的“文旅工匠”。实施“乡土人才”培养工程,举办“乡土人才”培训班,为旅游从业人员和再就业人员提供文旅行业的基础知识和工作技能培训,培养适用于农村文旅产业的实用型人才。

外部人才引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和聘用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在现有干部职工队伍中、在大专院校挑选有发展潜力的人才,重点储备高级管理与经营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化人才引进与人才激励,重点引进高水平旅游营销人才、环境保护人才、旅游管理人才、会展节庆策划人才、小语种人才等,建立一支了解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深谙生态、文化旅游运作与管理规则的人才队伍。聘请专家或专业咨询公司组建文旅专家智囊团,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诊断和出谋划策,及时更新发展观念理念。

人才创业支持。加强“城口县青年创新创业促进计划”的实施力度,完善城口县双创激励系统和优惠政策,激活城口县双创市场,吸引高层次人才和海归人才来城口创新创业,大力支持青年本土创业,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双创服务平台建设,注入草根创业力量,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建设,推进创新创业孵化园区(基地)建设,为企业提供企业信用评估、互联网服务、企业注册、项目孵化、资本对接、上市辅导等服务。

  1. 生态保障

严守生态红线。紧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情况,严守生态红线,倡导生态、环保的旅游开发模式,划定文化旅游业绿色发展的底线和红线,促进城口文化和旅游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生态管控的正负面清单,统筹协调文旅项目开发与生态管控,兼顾文旅项目地的社会及生态效益。

落实考核评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自然和人文资源,城口县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对本辖区的旅游环境保护负责,有关部门对其任期内的旅游环保工作进行考核评估,作为干部任免、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

做好容量控制。在维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结合区域内森林、山地、峡谷、气候、湖库等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发类型多样的生态旅游产品,尤其是亢谷、九重山、巴山湖等旅游景区的容量控制,以及重点保护的自然资源或者历史人文资源地的环境容量研究。

  1. 监管保障

强化文旅执法。持续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不断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探索审批备案预先制度,建立与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的沟通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现场巡查及“体检式”暗访,持续保持市场监管高压态势。推广宣传网格化管理、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文化旅游市场。

深化诚信建设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健全信用修复、信息主体异议申诉等机制,鼓励失信市场主体主动纠错、重塑信用;加强诚信旅游建设定期发布红黑榜,完善诚信经营奖惩机制,引导旅游企业注重品牌、质量和形象声誉,从业人员讲文明、守信用、重操守;将旅游失信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记录范围,及时发布旅游失信行为信息记录;推进旅游失信行为记录和不文明行为记录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共享,开展联合惩戒;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引导旅游经营者诚信经营。

  1. 安全保障

压紧压实安全责任。全面落实文旅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对文化场馆、旅游景区、星级宾馆及体育赛事、旅游节庆、营业性演出、文化艺术经营活动和重大文艺演出活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地毯式排摸检查,建立安全生产工作台账,明确责任主体,落实整改责任,督促整改到位,做到对账销号。

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按照《重庆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重庆市消防安全条例》等政策法规,从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设施设备运行、消防安全管理、安全预案编制、安全应急演练、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督促文化和旅游经营单位对标对表、查漏补缺,整体促进和提升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管理水平。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积极举办安全生产专题培训班,选取重点培训内容,邀请安全生产专家授课,分期分批对文化和旅游部门监管人员和文化和旅游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进一步熟悉掌握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安全生产规范标准、应急处突实用技能,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附表1

重庆市城口县文化和旅游“十四五”重点项目库

单位:亿元

共含重点项目40个,涵盖文化、旅游、农文旅融合,总投资约155亿元。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建设内容

建设

年限

投资

金额

建设位置

责任单位

一、开工续建一批项目24个,总投资约67亿元。

1

大巴山群众文化艺术中心

建设城市规划展览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城口县大巴山博物馆(含历史与民俗),妇女儿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展览馆、剧院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中心。

2021-2024

2

葛城街道

县文化旅游委

2

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

打造红色体验教育VR体验馆;植入科技智慧技术升级现有展览改陈;完成附属设施建设。

2021-2024

0.5

葛城街道

县文化旅游委

3

重要长征文物旧址本体修缮工程

古佛洞红军生活旧址、红三十三军297团医务所、政治处、295团医务所、团部旧址、明通徐植林大院等重要长征文物旧址本体修缮工程。

2021-2025

0.5

城口县域

县文化旅游委

4

重要长征战斗遗址保护工程

小河口红军战斗遗址、五里村碉堡梁、卢家梁红军战斗遗址、红花寺红军战斗遗址、大炉堂红军战斗遗址、樟树包红军战斗遗址、云团包红军战斗遗址、狮子包红军战斗遗址、空河洞红军战斗遗址、老鹰洞红军战斗遗址、长池垭红军战斗遗址、松林堡红三十三军战斗遗址等11处战斗遗址的考古调查、清理、现状测绘及局部加固等。

2021-2025

0.3

城口县域

县文化旅游委

5

全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档升级

加强各乡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构建县总馆+乡镇(街道)分馆+服务点的体系,因地制宜建设乡情陈列馆和文化祠堂、“脱贫攻坚”展馆;打造岚天、亢谷两处综合文化活动综合体,在重点景区、森林人家集群根据乡镇层面标准,配置图书馆分馆、文化服务中心及社区文化室。

2021-2025

0.5

城口县域

县文化旅游委、有关乡镇

6

亢谷旅游度假区

提档升级

主要推进亢谷商街,四方碑野奢酒店,开心原点酒店项目,同时推进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升级,以及沿线河堤生态恢复、绿化景观等配套设施与人居环境升级。

2021-2025

20

东安镇

大巴山旅投公司

7

亢家寨景区建设

主要推动建设亢家寨及山神庙项目,天生廊桥项目,其他游乐体验性项目,国内首个户外“夜间行浸式展演自然博物馆”,文化演绎平台,景区标识、智慧化景区系统,用电、供水、排水、污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2021-2025

15

东安镇

大巴山旅投公司

8

中国西部智慧医养健康中心

包含国际健康会议中心、学术交流室、医学演播室、健康企业家俱乐部和高端VIP休养度假区、养心禅修区,打造集医疗、养身、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康养综合体。

2021-2023

0.8

东安镇

福建康益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9

土城红军老街4A级景区新型文旅商业消费聚集区建设项目

改造老街道路、街区亮化、绿化、街景、工程管网等公共服务设施;改造老街乡创小铺;修缮老街粮仓;改造老街县疾控中心等闲置建筑、打造城口县人才创客公寓。

2021-2024

0.6

葛城街道

大巴山旅投公司

10

城口漆艺文化产业园

依托山神漆器园区,打造集漆器展销、文博参观、漆技体验、亲子娱乐、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

2021-2025

2

葛城街道

县文化旅游委,社会企业

11

鸡鸣禅茶文化产业园

依托鸡鸣贡茶与千年古刹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场镇用地空间,同时整合打造鸡鸣禅茶生产加工与文化研究与文化创意空间,全面展示鸡鸣禅茶文化。

2021-2025

0.6

鸡鸣乡

县文化旅游委、咸宜镇、鸡鸣乡、社会企业

12

坪坝红色文旅

小镇

以坪坝红色文化为背景,改善坪坝老场镇风貌,将红色文化植入到城市景观小品、场镇街道之中,建构具有地方浓郁风情特色的城镇风貌形态,创建重庆市级特色小城镇。

2022-2025

2

坪坝镇

坪坝镇

13

咸宜香炉坪茶旅融合示范项目

依托香炉坪茶产业基础,深入挖掘茶文化,纵深茶生产、采摘、展销、观光、科技、制作、康养及度假等全产业链体验产品。

2021-2024

0.5

咸宜镇

县农业农村委、县文化旅游委

14

青龙峡漂流提升综合项目

现有售票大厅、宾馆进行装修改造升级;在起漂平台新增水量调节坝;新建高空玻璃漂流,并对沿线土地进行整治,拓宽入场道路并配套供水、供电、绿化等基础设施。

2021-2023

0.3

高观镇

大巴山旅投公司

15

河鱼两扇门集群片区

打造精品度假民宿集群,完善集散配套区,提档升级现有农耕文化休闲组团,建设野奢度假组团。

2021-2025

2

河鱼乡

县文化旅游委,河鱼乡,社会企业

16

双河八台天寨集群片区

依托八台山优质生态资源,建设竹园药村、百草文化休闲片区及厚槽度假集群等项目,建设八台天寨度假区。

2021-2025

2

双河乡

县文化旅游委,双河乡,社会企业

17

厚坪龙盘集群片区升级

依托龙盘村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打造以中药为特色的水镇,依托龙峡水库,打造滨水休闲区,同时围绕核心产业,打造花主题村落和中蜂主题休闲区。

2021-2025

1

厚坪乡

县文化旅游委,厚坪乡,社会企业

18

北屏松柏集群片区升级

不断升级完善太平民宿度假群和休闲娱乐、现代农业体验区,打造大院子水果主题休闲区。

2021-2025

3

北屏乡

县文化旅游委,北屏乡,社会企业

19

特色民宿群落

建设

包括北屏乡松柏大师村民宿群、高燕镇红军村民宿群、土城老粮仓民宿群、疾控中心民宿群、巴山镇坪上村民宿群、高楠镇方斗坪民宿群。

2021-2025

2

城口县域

县文化旅游委,有关乡镇,社会企业

20

城口溶洞谷漂流景区小河项目

完善游客接待中心、小河漂流的起止点、漂流道、拦水坝、游步路、栈道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

2021-2023

0.2

双河乡

重庆市银亮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21

高观核桃园景区

纵深核桃产业链条,整合现状核桃科技馆、核桃加工厂、核桃科普园,同时利用半山工艺发展核桃工艺文创,打造核桃星创天地,不断增值高观核桃品牌价值。

2021-2025

1

高观镇

社会企业

22

咸宜镇雪宝山明月田园农文旅融合试点项目

建设以稻鱼共生为主题的立体农业产业园,搭建在地的农事体验文化园,沿返水坪线路改造明月民宿,建设明月村避暑康养生活带和明月返水坪户外露营基地,完善配套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

2021-2025

0.2

咸宜镇

县农业农村委,咸宜镇,社会企业

23

神田草原景区(城口片)建设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打造户外露营、户外运动、康养度假、冰雪旅游等产品体系,联动陕西神田草原-千层河景区,兑现后发优势,成为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重要支撑。

2021-2025

2

北屏乡

县文旅委,北屏乡,社会企业

24

北屏打锣岩景区提档升级

对标国家4A级景区标准,提档升级景区追梦空谷、祈愿长廊、浪漫桃园、风雨廊桥等产品,完善内部游步道体系,加快研学旅游基地建设,新增多元化体验类旅游产品。

2021-2024

1.5

北屏乡

北屏乡,社会企业

二、储备建设一批项目11个,总投资约28亿元。

1

大巴山体育文化公园

建设县综合性体育馆、葛城镇全民健身中心、儿童体育活动中心、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应急避难场所、停车场等。

2022-2025

5

葛城街道

县文化旅游委

2

大巴山旅游集散中心

在东部新城建旅游集散中心,涵盖演艺中心、星级酒店、特色民宿等项目。

2022-2025

8

东部新区管委会

县文化旅游委,东部新区管委会,葛城街道

3

亢谷森林康养基地项目

新建亢谷森林疗养基地,配套绿化、照明、食堂、停车场、水电管网以及运动场地等设施。

2022-2025

2.8

东安镇

大巴山旅投公司

4

城口县森林康养接待中心

该项目位于复兴街道茅坪社区,主要建设康养接待中心及办公区域。

2022-2025

0.8

复兴街道

城口县大巴山林业开发有限公司

5

亢谷四方碑小景区拓展项目

打造四方碑景区拓展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体验、观光、探险、度假、配套等多种类型项目。

2022-2025

0.5

东安镇

大巴山旅投公司

6

巴山湖旅游度假区

梳理、提档现有产品,植入业态打造集山水观光体验、亲水休闲娱乐、水上运动休闲等为一体的湖泊型景区,打造巴山湖水上运动基地。

2022-2025

5

巴山镇

县文化旅游委,巴山镇,社会企业

7

方斗坪景区

整合方斗坪多元资源,打造高山露营、森林休闲体验、山岭生态观光、河流溯溪体验等多种产品,在太平河沿线,整合二坝、三坝、四坝村落资源,打造生态民宿度假群落。

2022-2025

2

高楠镇

高楠镇,社会企业

8

修齐老腊肉文化产业园

依托修齐腊肉制造基地,结合其产业生产线,围绕老腊肉为代表的浓郁的巴山民俗文化,开发打造以农创产品、文创产品、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等为核心业态的文化产业园。

2022-2025

1

修齐镇

修齐镇,有关企业

9

双河红色文旅

小镇

依托乡境内“城万红军指挥所”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理清红色历史脉络,推进产品提档升级,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还原历史场景,打造特色鲜明的红色文旅小镇,构建城口红色革命文化“第一站”。

2022-2025

1

双河乡

县文化旅游委,双河乡

10

咸宜镇明月村双桥茶文化工坊

规划修建精品茶叶加工坊和茶文化体验区,加快茶文化展示和茶文化景观改造,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等;同时依托茶文化和珍稀植物研学基地,打造民宿1-2家。

2022-2025

0.2

咸宜镇

咸宜镇

11

乡土岚天”度假区提档升级

整合岚溪村、星月村、红岸村、三河村现有文旅产品,补充用地,完善功能,丰富业态,大力推进全民健身中心、滑雪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全时全季产品体系的覆盖。

2021-2025

2

岚天乡

县文化旅游委,岚天乡

三、招商引资一批项目5个,总投资约60亿元。

1

九重山旅游景区

打造九重山5A级景区,包含道路、通讯、饮水、排污等旅游配套基础设施。

2021-2025

50

庙坝镇

县文化旅游委,社会企业

2

城口高山滑雪场

重点围绕全县高山资源进行选址论证,面向大众提供冰雪运动体验、咨询、培训服务,打造西南地区具有特色的冰雪运动基地。

2022-2025

5

城口县域

县文化旅游委,社会企业

3

中国西部“特色旅游民宿”标杆项目

规划在亢谷景区内打造一家高规格的星级民宿度假酒店。

2022-2025

2

东安镇

县文化旅游委,社会企业

4

庙坝镇关内村农文旅示范项目

涉及民宿建设、康养配套、智慧农业、特色美食等内容,本项目实施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修建主题公园区;第二阶段修建民宿共享田园区和生态林地自然区;第三阶段修建滨水休闲康养区。

2022-2025

1

庙坝镇

庙坝镇,社会企业

5

聚马坪高山休闲体验乐园项目

构建“野趣、野宿、野味、野行、野游、野购”等产品体系,主题化、精细化打造集高山观光、主题体验、山地休闲等于一体的高山休闲体验乐园。

2022-2025

1.7

坪坝镇

坪坝镇,社会企业



附表2

重庆市城口县文化和旅游“十四五”规划图件


1 城口县行政区划图

2 全域文旅空间格局图

3 重点文化项目布局图

4 三大重点景区布局图

5 精品景区与文旅小镇布局图

6乡村旅游示范村布局图

7特色精品民宿布局图




文件下载:

城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城口县文化和旅游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1).docx

一图读懂:

【一图读懂】城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城口县文化和旅游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热点解读:

《重庆市城口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 规划》政策解读

违法和不良
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