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城口县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的通知
城府办发〔2021〕219号
印发城口县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城口县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已经县十七届人民政府第13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城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24日
城口县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2021年12月
“十四五”是我县完成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实施乡村振兴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重要指示要求的重要时期。更是我县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一区两群”发展全局战略,积极参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全面建成秦巴地区特色边贸中心的关键时期。
《城口县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紧紧围绕《城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重庆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制定的奋斗目标而编制,是未来五年全县商务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商务行业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主要针对“交换”“消费”两个过程而展开:重点突出便民服务功能、生态旅游保障功能、乡村振兴配套功能、民生物资储备功能,坚持以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高品质生活为导向,统筹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规划主要包括:“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及“十四五”形势研判、规划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2035年远景目标等主要内容。立足城口县情,借力“5G+物联网”时代科技,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新零售等新兴商贸流通模式,重点推进“网络+仓储”“网络+实体店”、共同配送等商业新业态建设。坚持需求侧为导向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融合发展”之路。推进门店式传统商贸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深度融合,引导实体商圈、市场、门店与网络销售平台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商贸的先导性作用,加强与农业、工业、交通、金融、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跨界融合,促进区域、城乡商贸协调发展,推进商贸流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大健康”“大数据”等朝阳产业,促进消费升级。
本规划范围包括:实物商品流通和商业服务性消费。规划中的商贸服务业主要指与企业商务贸易有关活动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生活性服务业、电子商务业、成品油等行业。
专栏1 25+1商贸服务业主要行业
25+1行业: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住宿业,家庭服务业,沐浴业,洗染业,家电维修业,美容美发业,人像摄影业,电子商务业,会展业,典当业,拍卖业,融资租赁业,商业保理业,生产资料批发业,成品油行业,药品流通业,酒类流通业,再生资源回收业,散装水泥业,农产品批发业,二手车交易业,报废汽车业,粮食流通业。 |
“十三五”期间,全县紧紧围绕“三基地一节点”总体定位,扎实推进秦巴地区重要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建设,商贸流通服务业趋稳向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商业业态不断丰富,商农文旅不断融合,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市场流通不断便捷,电子商务不断发展,消费结构提档升级,商贸服务业发展成效显著。
一是商贸流通业对经济贡献率显著提高。202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3亿元,完成“十三五”规划的106.2%,年均增长4.4%;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实现2.18亿元、3.14亿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60.02%和169.04%,年均增速分别为9.63%和27.05%。
2020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4.53亿元,比2015年增长58.39%,年递增9.34%;餐饮住宿业增加值2.02亿元,比2015年增长31.17%,年递增5%;占全县GDP的比重分别为8.2%和3.7%。
到2020年末,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突破1.8万人,吸纳就业居全县非农行业之首;税收占全口径的17%。
二是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十三五”期间,累计策划包装招商引资项目67个,签约项目22个,实际到位资金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倍,年均增速18.7%。有效改善了基础设施,引入了先进的装备、技术和管理理念,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是市场主体增量提质。2020年,全县商贸流通经营单位达1.2万个。其中:限额以上法人企业35个,限额以上个体工商户达36家,分别比2015年增加3家和6家。年销售额上亿的增加了2家。
四是商贸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城口首个城市商贸综合体——亿联商贸城。全县商业面积达61万平方米,其中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卖场3个,2000平方米以上的卖场5个。完成5个城区菜市场和12个乡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特种商品流通网络基本健全。全县现有加油(气)站19座,再生资源回收网点28个。建成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1个,乡镇级日用品(农资)连锁店6个,村级便民店271个。
五是大巴山森林人家提档升级。“十三五”期间,大巴山森林人家融资担保基金撬动银行贷款1.62亿元、社会资本近4亿元投入到大巴山森林人家建设。财政予以贴息、贴保,全面促进了大巴山森林人家提档升级。到2020年末,全县大巴山森林人家达2000家,年均增速14.7%,其中:星级大巴山森林人家396户(四星11家,三星113家)。建成厚坪龙盘、岚天岚溪、巴山坪上、河鱼平溪、东安亢谷五个集群片区,极大地丰富了乡村旅游服务功能。
六是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十三五”期间,以建设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为契机,编制完成了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实质性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已通过达标验收。截至2020年末,建成县级运营中心一个,建成乡、村电商服务站点198个,电商销售额超过8.1亿元,年均增长24%,产品实现线上销售2.97亿元,年平均增长25%。与阿里巴巴、京东、天猫、猪八戒、携程等大型互联网企业成功合作。
七是商业业态不断丰富。连锁经营、体验消费、专卖店、直营店、购物中心、专业市场、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网企+实体店+物流配送”的美团优选、诚心优选、多多买菜、零售通、天猫优品、天猫超市等新兴业态在我县悄然兴起;京东自营、苏宁易购、国美、重客隆、京沪时代、世纪华联等品牌超市已在城口落地。
一是土地资源利用条件有限。城口山大坡陡,可利用的成规模的地块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型商业设施,特别是商贸物流中心和大型专业市场的建设。
二是交通瓶颈制约物流发展。虽然渝西高铁将在“十四五”中期开工建设,G69银百高速将在“十四五”中期贯通,城巫高速也将在“十四五”中期开建,但是仍然改变不了我县交通种类单一、公路运输物流成本高的现状,物流分拨中心等仍然不能布局。因此“两高”在短期内对商贸流通服务业的拉动效果不明显。
三是商贸流通现代化进程滞后。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相对落后,流通产业信息化程度不高,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形式发展不足。网络销售、移动电子商务、O2O、B2B、C2C等新型电子商务业态还处于起步阶段。第三方物流配送还未完全形成,缺乏专业性综合物流园区和冷链物流仓储配送中心。乡镇农产品批发市场尚未建成,城区菜市场等民生商业设施数量、规模不足,分布不均衡,存在以街为市现象;部分市场设施和卫生条件较差,不能较好满足居民购物需求。现有特色商业街、旅游商品种类不多、特色不鲜明、知名度不高,不能充分满足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特色餐饮消费和特色产品购物需求。县城商圈设施陈旧,配套功能差,现代化水平极低,离“智慧商圈”要求相差甚远。
四是外贸基础薄弱。我县虽然大力推进“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自营进出口受到区位、产品、信息、交通、经营能力制约,产品、技术、服务档次不高,导致出口受限。
城口县作为渝东北节点城市,充分发挥渝东北门户重要作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承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向陕、甘、宁方向的辐射传递作用,有利于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
从国内环境看,国家正大力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必然会拉动宏观经济增长,增加国民收入,进而增强购买力。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把扩大内需上升为国家战略,商贸流通业发展空间更大。全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常态深入发展期,党的十九大提出继续深化改革,未来经济发展将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的战略转向依靠“消费+出口”拉动,扩大内需成为必然选择,将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为商贸流通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循环”、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施行,必然拉动大流通,培养大市场,引领大消费。养老健康服务、旅游休闲服务、住宿餐饮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方面,必将迎来大发展;城市商业智能化、线上线下融合、“互联网+”行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推进,都将有效提升消费供给,为商贸流通业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
从全市经济环境看,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群”发展战略的强力推进,尤其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合作共赢的区域经济格局必然会带来交通便捷、市场扩大、需求增长、人气大增,为商贸流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
从县内环境看,城口将迎来“两高”时代,交通的改善将有效缩短时空距离,降低物流成本。随着国家AAAA级景区——亢谷,国家AAA级景区——城口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国家级传统村落——高楠镇方斗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东安镇兴田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坪坝镇光明村、河鱼乡平溪村的建成,文旅产品供给持续完善,必将有力拉动餐饮、住宿和购物消费,为城口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随着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必将带来本地购买力的增加,消费潜力的扩大,消费结构的变革,进而影响产业布局的调整、优化,为商贸流通发展提供了业态创新的机会。
“十四五”期间,我县现代商贸服务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总量较小,消费能力不足。我县经济总量与其他区县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在产业结构上,商贸流通业在三产中占比还不高,与我县经济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商业结构单一,经营方式粗放。我县绝大多数是传统型(门店式)商业业态,新型商业业态较少,个性化、多样化的商贸服务业供给不足,农村地区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三是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成本较高。我县交通、商贸设施和物流设施发展较为落后,对外联系运输方式单一,物流成本、物价水平较高,严重影响商贸服务业发展。四是发展环境欠优,专业人才缺乏。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新要求,营商环境需进一步优化,主管部门管理服务技能、商务从业人员素质、水平都有待提升。商务专业人才不足,人才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五是一二产业不强,消费拉动乏力。我县工业受到市场、环保、安全、技术、设备、价格诸多因素的制约,没有品牌化的拳头产品;农产品及其加工业没有形成规模,产品品种多,但没有形成批量。修理服务、设备供应服务、技术咨询、中介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等服务业发展滞后。没有大生产就没有大流通,没有大流通就无法形成大市场,没有大市场就无法刺激大消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求,立足城口县情,同时推进供给侧、需求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一区两群”战略布局,坚持市场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平台经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流通创新促进商、产融合和消费升级,带动全产业链升级和效率提升,构建多层级现代市场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立县、涵养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着力完善商贸服务业基础,培育壮大商贸流通市场主体,引导商品交易市场向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转型升级。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商贸物流和保供应急体系建设,建成秦巴地区特色边贸中心。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始终保持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的战略定力,加快发展方式生态化战略转型、发展质量绿色化战术转变,做优做强生态产业,做靓做响生态产品,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走“守着绿水青山苦熬”的穷路,不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邪路,打造具有持续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的美丽城口,让美丽风景换来百姓美好生活。
二是坚持开放创新。蹄疾步稳推进改革,协同高效推进创新,兼收并蓄推进开放。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渝东北川东北一体化发展,加强与开州、达州、万源、安康等周边区县的联系,探索建立一体化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共建川东北、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功能平台,协同打造向北、向东出渝、出川、出陕综合交通枢纽,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推进优势资源整合,加强合作开发利用,以各类改革创新示范创建激发发展新动能,促进区域创新链、产业链、资源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政策体制、流通技术、组织方式和经营模式的创新;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现代商贸物流和连锁经营,推进冷链物流建设;提高商贸流通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新零售、新物流、新业态等新供给。
三是坚持融合发展。以生态旅游为引擎,深入挖掘城口红、绿、蓝“三色”文化,促进农、文、旅、商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商贸流通服务居民、服务旅游、服务乡村振兴功能,构建新型城乡市场体系和惠民服务体系,为农、文、旅提供优质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保障,培育城口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四是坚持转型升级。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传统商贸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深度融合,引导实体商圈、市场、企业与网上商圈、市场和企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五是坚持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商贸的先导性作用,加强与农业、工业、交通、金融、旅游、文化等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产业的跨界融合。深入实施秦巴地区连片帮扶战略、川陕革命老区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城乡商贸协调发展。加强市场主体培育,促进大中小微商贸企业、商品市场协同发展,繁荣活跃城乡市场。
“十四五”时期,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商业体系,保供应急体系高效快捷,商贸流通稳定运行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以上,批发零售总额、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年均增长10%。商贸服务业设施面积、商贸服务业从业人员稳步增加。秦巴地区特色边贸中心功能初步显现。
建设秦巴地区特色边贸中心。突出地处渝、川、陕结合部的特殊区位,加快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环境建设。发挥城口独立成片的区位优势,推动城口与“奉、巫、巫”共同保护秦巴地区生态屏障,积极融入万、开、云板块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秦巴山区商贸物流基地。发挥重庆和三峡库区连接陕南、川东、鄂西的交通要塞作用,建设渝、陕、鄂绿色边贸发展示范区,建成秦巴地区特色边贸中心。
打造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升级版。到202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明显增长,年均增长25%,电商企业、网点、从业人员大幅增加。
提升大巴山森林人家品牌知名度。到2025年,新建设5个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总数稳定在2000家以上,提档升级大巴山森林人家500家以上。
巩固提升中国大巴山原生态美食之乡品牌。到2025年,力争获批重庆市“老字号”1—2家,中华“老字号”实现零的突破,积极培育“百年老店”,巩固提升5大原生态美食名宴,规划建设5条美食街区,建设30个原生态食材基地;培训1000名以上原生态美食烹饪厨师。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十四五”期间,除继续扶持在建项目外,力争成功签约招商引资项目达到100个,实际到位资金比“十三五”有明显增长。打破区域界线,切实转变职能,落实“放管服”措施,打造公平、透明、平等的营商环境,敞开大门迎接国内外企业、个人投资兴业。到2025年,力争引进县外商贸流通企业10家(含连锁经营),自营进出口额实现逐年增长。
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培养节约资源理念,落实垃圾分类措施。到2025年末,建成功能完善、设备配套、处理能力与全县再生资源相匹配的再生资源分拣中心1个,力争建成各乡镇(街道)和工业园区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同时建设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
专栏2 “十四五”奋斗目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以上,批发零售总额、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年均增长10%。商贸服务业设施面积、商贸服务业从业人员有所增加。 2.秦巴地区特色边贸中心功能初步显现。 3.电子商务交易额明显增长,年均增长25%,电商企业、网点、从业人员大幅增加。 4.新建设5个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总数稳定在2000家以上,提档升级大巴山森林人家500家以上。 5.力争获批重庆市“老字号”1—2家,中华“老字号”实现零的突破,积极培育“百年老店”,巩固提升5大原生态美食名宴;规划建设5条美食街区,建设30个原生态食材基地;培训1000名以上原生态美食烹饪厨师。 6.建成功能完善、设备配套、处理能力与全县再生资源相匹配的再生资源分拣中心1个,力争建成各乡镇(街道)和工业园区高燕、庙坝、巴山3个组团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同时培育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 |
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到203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增速超过6%。其中批发、零售年增速达到5%以上,餐饮、住宿年增速达到8%以上。
商贸流通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提升。商业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全县流通服务业从业人数达到3万人以上。
秦巴地区特色边贸中心全面投运。辐射能力显著增强,辐射半径超过200公里。
开放型经济取得较大发展。自营进出口实现重大突破,进出口额明显增长,达到2000万美元以上;招商引资实际到位额年增速超过5%。力争实现技术、服务出口零的突破,依靠“消费+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初步形成。
保供应急体系全面形成。储备基础得到夯实,监测预警机制进一步健全各项应急措施科学有效。
特种商品管理规范有序。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基本建成,成品油分销站点布局科学合理,保障有力。
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增速超过6%。其中批发、零售年增速达到5%以上,餐饮、住宿年增速达到8%以上。 2.商业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从业人数达到3万人以上,秦巴地区特色边贸中心全面投运,辐射半径超过200公里。 3.进出口额达到2000万美元以上;招商引资实际到位额年增速超过5%。力争实现技术、服务出口零的突破,依靠“消费+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初步形成。 4.保供应急体系全面形成。储备基础得到夯实,监测预警机制进一步健全各项应急措施科学有效。 5.特种商品管理规范有序。 6.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基本建成。 7.成品油分销站点布局科学合理,保障有力。 |
按照“一心集聚、二线串联、多点支撑”的布局思路,总体谋划全县商务。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以高速公路、高铁、快速通道为连线串联边贸集镇、商贸重镇,以乡镇、村(社区)为多点支撑的商贸产业空间布局,联动秦巴地区,逐步建立起层次分明、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一是围绕城市新的规划布局,着力打造辐射葛城、复兴、龙田、北屏、修齐、高燕的县城核心商圈。不断丰富逸城国际、腾宇•中央新城、桂花苑等片区商贸服务业业态,提升能级;推进东大街、南大街、后南街、步行街、商业街等特色街区商业设施改造,增强核心商圈辐射带动作用。二是依托任河两岸滨河公园景观带串接水晶郦城、名豪广场、滨河水岸、协享未来城等片区商业,高起点规划建设“不夜城”,培育打造“滨河夜市一条街”。三是突出片区特色结合居民消费需求,在状元府第、佳禾锦绣城、天田阳光水岸、美都香榭、碧桂园(城口茅坪)等小区布局便民服务商圈。四是围绕商贸服务功能分区,依托秦巴山货交易市场,在附近规划建设农产品批发展示(交易)市场。五是在高速公路入城匝道附近规划建设秦巴仓储物流中心。六是规范升级亿联建材汽车城。七是在龙田乡建设粮油储备中心。八是在复兴街道规划建设冷链物流中心。九是在高燕镇规划建设汽车、机电维修中心。
一是依靠G69银百高速、城巫高速、城万快速通道,培育打造鸡鸣、咸宜、北屏、东安、双河5个边贸集镇,作为城口对周边地区集聚辐射的商贸流通窗口。重点推进集聚品牌连锁超市、专卖店、农贸市场、餐饮住宿设施等综合服务功能的边贸集镇商圈建设,培育特色边贸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
二是培育打造巴山、修齐、高观、庙坝、明通5个区域性重点乡镇,作为全县商贸流通服务业次中心。积极推进商业体系建设,建设集聚品牌连锁超市、专卖店、农贸市场、餐饮住宿设施等综合服务的商业中心。
围绕旅游、山货交易、原生态美食和便民消费,发展符合本乡镇、村(社区)特色的商贸流通服务业。
结合乡村振兴规划,市场下沉,在农村和社区,建设完善日用品便民网点、生产资料经销网点、农产品销售物流网点、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和其他服务业网点,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推动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向农村、社区延伸。
专栏4 城口县商务发展空间布局要点
1.着力打造辐射葛城、复兴、龙田、北屏、修齐、高燕的县城核心商圈。不断丰富逸城国际、腾宇•中央新城、桂花苑等片区商贸服务业业态,提升能级;推进东大街、南大街、后南街、步行街、商业街等特色街区商业设施改造,增强核心商圈辐射带动作用。二是依托任何两岸滨河公园景观带串接水晶郦城、名豪广场、滨河水岸、协享未来城等片区商业,高起点规划建设“不夜城”,培育打造“滨河夜市一条街”。三是突出片区特色结合居民消费需求,在状元府第、佳禾锦绣城、天田阳光水岸、美都香榭、碧桂园(城口茅坪)等小区布局便民服务商圈。四是围绕商贸服务功能分区,依托秦巴山货交易市场,在附近规划建设农产品批发展示(交易)市场。五是在高速公路入城匝道附近规划建设秦巴仓储物流中心。六是规范升级亿联建材汽车城。七是在龙田乡建设粮油储备中心。八是在复兴街道规划建设冷链物流中心。九是在高燕镇规划建设汽车、机电维修中心。 2.依靠G69银百高速、城巫高速、城万快速通道,培育打造鸡鸣、咸宜、北屏、东安、双河5个边贸集镇,作为城口对周边地区集聚辐射的商贸流通“窗口”。培育打造巴山、修齐、高观、庙坝、明通5个区域性重点乡镇,作为全县商贸流通服务业的重要支点。 3.结合乡村振兴,市场下沉,在农村和社区,建设完善日用品便民网点、生产资料经销网点、农产品销售物流网点、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和其他服务业网点,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
一是完善县城商业设施。把县城作为统筹商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强化县城综合商业服务能力,推动县、乡、村商业联动。改造提升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鼓励大型流通企业拓展农村市场,共建共享仓储等设备设施,示范带动中小企业发展。
二是建设乡镇商贸中心。引导商贸企业通过自建、合作等方式,建设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推动购物、娱乐、休闲等业态融合,改善乡镇消费环境。引导乡镇商贸中心向周边农村拓展服务,满足农民消费升级需求。
三是改造传统商业网点。鼓励商贸流通企业输出管理和服务,通过技术赋能、特许经营、供应链整合等方式,改造夫妻店等传统网点,发展新型便利店。丰富村级快递收发、农产品经纪等服务,满足便利消费、就近销售需求。支持邮政企业建设村级邮政综合服务站点。
一是发展物流基础设施。发挥好银百高速、城万快速通道的作用,构建北上安康、西安,南下万州、重庆,西出达州、成都、东达巫溪、湖北的对外物流大通道,积极打造沿线物流重要节点,增强物流集散能力,规划建设高速公路匝道仓储物流中心。加快与毗邻市县的物流通道改造建设,形成快捷渝东北、通达秦巴山的物流通道网络。加快城区物流中心、主要工业品和农产品集散地建设。
二是推动物流整合运营。引进、整合物流资源,培育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构建符合县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效率、低成本、多层次、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体系。扶持本土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引进专业化、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大对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建设,推动成立物流行业协会,促进第三方物流业发展,加快建设智慧物流。整合县域公共配送网络点和商品销售网络点的商品流通及需求信息,采取互联网、微信的方式,建立城乡共同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为需求商家和配送企业提供快捷、准确、安全、高效的物流信息服务,县域内全面实现“今日需、今日送、今日达”的服务要求。着力构建共同物流。整合县域公共配送网络节点,依托“城乡共同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引进物流营运管理中心或者专业物流企业,整合县域物流资源,构建以“货运公交”为核心的定时、定点共同配送货运方式,最大效能的整合利用资源,降低企业物流运输成本,加快物流流通速度。
三是构建四大流通网络。日用品流通网络。综合资源优势、产业特点、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市场需求,结合现代物流需求的不同增量,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依托城口县祺瑞商贸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构建县城日用品物流配送中心、乡镇(街道)规范化超市、村、社区便民店的三级日用品网络体系,力争商品配送率达到60%以上。农产品流通网络。推进以市级、国家级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和田间市场为核心的产地市场建设,形成与农业生产布局相适应的产地流通体系。建设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形成价格体系、信息服务、物流集散、品牌培育、科技交流、会展贸易等主要功能。加快推进田头市场建设,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在复兴街道和平社区,依托秦巴山货交易市场扩建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公益性保障能力。通过土地作价、投资建设、财政入股、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经营农产品的公益性批发市场建设,增强保供稳价和综合服务能力。采取入股参股、产权回购回租、公建配套等方式,建设改造产地市场、农贸市场、菜市场等,提高便民服务水平。享受财政资金支持的农产品市场要明确市场公益性职责,持续增强民生保障能力。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以农产品主产区、重要集散地和主销区为基础,提升产地初加工、批发和零售等环节功能,促进流通节点有效衔接,完善跨区域产销链条。综合考虑节点功能、地理位置、产销规模等因素,确定农产品骨干批发市场和骨干流通企业,带动农产品生产、运输、仓储、流通、消费等各环节信息互联互通、设施共用共享。加快补齐冷链设施短板。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规模适度的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加强移动式冷库应用,发展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设施建设。引导生鲜电商、邮政、快递企业建设前置仓、分拨仓,配备冷藏和低温配送设备。推动农产品冷链技术装备标准化,推广可循环标准化周转箱,促进农产品冷链各环节有序衔接。着力建设复兴街道坨溪河冷链物流中心,提高我县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网络化水平。成品油流通网络。根据我县“四纵五横多联”的干线公路布局,依托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加油站点的布局规范,积极构建科学合理、保障有力的成品油网点体系,到2025年实现加油站点乡镇、街道全覆盖。废旧商品流通网络。依托废旧商品回收主体企业,加快废旧商品的分拣集散中心建设,构建以回收站点为基础,按“七统一、一规范”要求建设的分拣集散中心为核心的废旧商品回收网络。
专栏5 健全流通网络的主要目标
构建四大流通网络 1.日用品流通网络。构建县城日用品物流配送中心、乡镇(街道)超市、村社便民店的三级日用品网络体系,力争商品配送率达到60%以上。 2.农产品流通网络。在复兴街道和平社区,依托秦巴山货交易市场扩建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加快补齐冷链设施短板。在坨溪河建设冷链物流中心 3.成品油流通网络。到2025年实现加油站点乡镇、街道全覆盖。 4.废旧商品流通网络。建设高燕分拣集散中心。 |
一是加快商贸服务转型。推动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与商贸服务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商贸转型升级发展战略,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商业业态创新,积极培育新消费、新供给,构建差异化、特色化、便利化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全县商业空间布局,形成“县级核心商圈、乡镇核心商圈、社区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区”为主体的实体商业体系。推动批发业转型发展。建设现货交易与电子交易相结合,集产品交易、信息发布、电子商务、物流仓储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专业批发市场。鼓励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商旅文体等跨界融合,形成更多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支持线下经营实体加快新理念、新技术、新设计改造提升,向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型消费场所转型。支持大型企业开展供应链赋能。鼓励大型电商、邮政、快递和商贸流通企业以县镇为重点,延伸供应链,推广应用新型交易模式,为中小企业、个体商户提供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销售分析、库存管理、店面设计等服务,增强农村实体店铺经营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强化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统筹能力,为电商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运营公司等主体提供市场开拓、资源对接、业务指导等服务,提升农村电商应用水平。引导电商平台投放更多种类工业品下乡,弥补农村实体店供给不足短板。实施“数商兴农”,发展农村电商新基建。创新农产品电商销售机制和模式,提高农产品电商销售比例。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培育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项目。加强部门协同、资源整合,鼓励农村电商服务站点、益农信息社、村邮站、供销社等多站合一、服务共享。发展县乡村物流共同配送。支持邮政、快递、物流、商贸流通等企业开展市场化合作,实现统一仓储、分拣、运输、配送、揽件,建立完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服务规范和运营机制。在整合县域电商快递基础上,搭载日用消费品、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配送服务,推动物流快递统仓共配。推进邮快合作下乡进村工程。推动农村寄递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共享、数据互联,规划建设东部新区仓储物流中心。强化产销对接长效机制。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农业、产销一体、股权合作等模式实现精准对接。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鼓励各地发挥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县企合作等机制作用,推动对接资源向乡村振兴乡镇倾斜。压实“菜篮子”县长负责制,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地产地销。
二是加快推动传统流通企业转型升级。支持购物中心、商场等向场景化、体验式、综合型消费场所转型。引导购物中心、大型商业综合体开发运营企业和大型零售企业由县城向乡镇和周边省市拓展业务。鼓励大型商场超市、景点景区设立城口农特产品、消费品品牌专柜专店。支持大型零售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开展各类促销活动。
三是提质居民家政服务。围绕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建立供给充分、服务便捷、管理规范、惠及城乡的居民和家庭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水平。提高居民家庭服务行业组织化程度,推进规模经营和网络化发展,发展大型连锁家政公司,扶持培育一批员工制龙头企业,创建一批知名家庭服务品牌。多方式提供医疗、保洁、居家养老、婴幼儿看护、护理、美容美发、洗染、家用电器及日用品维修等生活性服务,推进社区物业管理、安保、配送、家用车辆保养维修、搬家服务等生活性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支持社区商业拓展发展(OMO)、精细化定制、“微生活”“云社区”等新兴服务模式。
专栏6 商贸流通服务业转型升级目标
1.加快商贸服务转型。推动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与商贸服务深度融合,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2.推动批发业转型发展,建设现货交易与电子交易相结合,集产品交易、信息发布、电子商务、物流仓储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专业批发市场。支持线下经营实体,向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型消费场所转型。 3.支持大型企业开展供应链赋能。鼓励大型电商、邮政、快递和商贸流通企业延伸供应链,为中小企业、个体商户提供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销售分析、库存管理、店面设计等服务。 4.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现电商网络全覆盖。 5.发展县乡村物流共同配送。实现统一仓储、分拣、运输、配送、揽件,建立完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服务规范和运营机制。 6.强化产销对接长效机制。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农业、产销一体、股权合作等模式实现精准对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7.提质家政服务。多方式提供医疗、保洁、居家养老、婴幼儿看护、护理、美容美发、洗染、家用电器及日用品维修等生活性服务,推进社区物业管理、安保、配送、家用车辆保养维修、搬家服务等生活性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
积极融入全市开放大局,加强与山东临沂对口帮扶单位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强与秦巴地区、毗邻地区协调联动。加强招商引资和开放型经济发展,争取引进一批重庆50强、中国500强企业。立足培育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进服务领域双向开放,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加快构筑开放型服务经济体系。开放市场、开放资源、开放信息、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入驻城口投资兴业。
一是推动服务业系统性制度性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制度型开放转变。压缩外商投资服务业准入负面清单,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允许更多领域实行独资经营;扩大电信、教育、医疗、文化旅游、金融、数字贸易等领域有序开放;积极对标“禁止当地存在规则”,清理和废除一批不符合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规定;推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强化“放管服”,简化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实行“一站式”办公。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
二是全方位承接产业转移。依托市级对外开放平台,引导国内、外资本,投向县内绿色生产、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服务外包、文化旅游、大健康服务等领域;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地区总部和区域性研发、物流、销售、结算、后台服务中心的管理、装备、技术。加强与行业协会、民间商会等的合作,重点面向境外和沿海先进地区,强化“贸易+投资”“技术+产品”“产品+服务”等招商方式,吸引战略投资者和行业龙头企业入城口发展。鼓励外资开发钡精细、绿色深加工产品;鼓励外资开发旅游风景区;鼓励外资进入农产品、中药材、农副产品精加工产业。
三是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巩固运输、旅游、对外工程承包等传统服务贸易的优势。加快通信、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
专栏7 扩大开放,强化合作的主要任务
1.扩大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全市开放大局,加强与山东对口帮扶单位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放市场、开放资源、开放信息、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入驻城口投资兴业。 2.推动服务业系统性制度性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强化“放管服”,实行“一站式”办公。 3.全方位承接产业转移。吸引战略投资者和行业龙头企业入城(口)发展。 4.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加快推进通信、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 |
一是积极扶持中小商贸企业发展。营造有利于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政策环境,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做好企业市场准入、人才培训、信用担保、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等工作,引导企业向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搭建连锁加盟、产权交易、业态创新、信息服务、信贷支持、法律咨询和人才培训等服务平台,完善中小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全面改善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经营环境,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入驻县城核心商圈、社区便民商圈、重点边贸集镇商圈和专业市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催生一批中小民营商贸企业。鼓励发展微型商贸流通企业,引导中小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向专、精、新方向发展。支持中、小微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拓展业务领域,支持传统小微商贸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网络零售,推动传统小微商贸企业线下线上融合转型发展。
二是支持企业数字化、连锁化转型。培育县域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引导企业通过组织创新、资源整合做大做强。引导供销、邮政、快递和农村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强化数据驱动,推动产品创新数字化、运营管理智能化、为农服务精准化。支持发展直营连锁、加盟连锁等经营模式,鼓励品牌连锁流通企业通过连锁或股权加盟,促进县、乡、村商业网络连锁化。对县城核心商圈的商业设施按照“智慧商圈”要求实行数字化改造。
三是培育新型商业带头人。组织开展新型商业带头人培育计划。举办创业创新和技能大赛,挖掘商业人才。利用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师资团队等县域资源开展品牌设计、市场营销、电商应用等专业培训,强化实操技能,提高就业转化率。引入县外智力、人力资源,加强跨区域人员交流学习,提升对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的就业创业服务水平。依托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国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接受农村商业网络公开课培训。
四是培育重点商贸服务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大中型品牌商贸企业集团,鼓励通过兼并、收购、控股、特许经营、连锁加盟等方式,实现有效扩张。大力扶持本地业绩突出、管理先进、具有一定品牌影响的商贸流通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县内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发展,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借助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实现规模化发展。用好、用活县扶持“限上”企业激励政策,力争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电商物流等商贸流通服务业培育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五是着力培育农村流通主体。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机遇,引进综合实力较强的流通企业入驻城口,带动农村流通企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和批发市场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跨区域发展,推动连锁经营。培育壮大农产品流通经纪人、经纪公司、农产品营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加大培训和业务指导。大力培育产销结合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专业流通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促进商贸流通主体多元化。积极引导品牌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经营活动向加工、流通领域拓展延伸。鼓励从事运销批发经营的商贩向企业化方向发展,逐步培育批发、运销联合体。积极支持中小型农村流通企业发展,在政策上给予扶持。支持社会资本与农产品企业共同打造互联网产业链模式。
专栏8 市场主体培育目标
1.新培育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5户以上,总数达到45户以上,其中:年营业额2亿元以上企业1家以上,1亿元以上商贸流通企业2家以上,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以上。 2.培育小微商贸企业2000户以上。 |
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拓农村电子商务消费市场,培育壮大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支持服务体系,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应用领域,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建成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一是培育打造两大运营中心。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主办的原则,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培育打造三大运营中心,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仓储和物流配送等公共设施,组合汇集成为城口县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建设电子商务运营公共服务中心,着力提供政策扶持、线上运营管理、企业融资帮助等电商支撑服务,加快构建“技术支持+培训孵化+产品对接+品牌建设+网络推广+其他增值服务”全方位服务模式,形成助推全县电商发展的综合电商服务平台。建设城口县电商快递物流中心,引入专业三方物流公司,线上搭建区域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运用现代化手段整合全县快递物流资源,实现区域物流信息共享,提高物流车辆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全面支撑区域内货运物流配送体系发展。
二是构建区域特色电商交易平台。整合适量区域型特色化的电商交易平台,构建农村电商交易的生态圈,推进秦巴地区生态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推动秦巴地区生态产品电子商务,依托城口老腊肉等特色农产品,打造“城口造”,逐步建立起独具城口魅力、彰显城口特色的标准化、专业化、生态化区域农产品电商平台。推动大巴山旅游电商服务,依托城口生态和旅游品牌优势,整合旅游服务资源,加快移动互联端旅游电子商务建设,推动城口旅游的电商化,带动景点、餐饮、住宿等规模整体提升。推进传统企业和融网经营的优势电商企业,开展区域性O2O电子商务,实施“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打造淘宝、京东“特色城口馆”,精选优秀企业和城口特色生态产品品牌,建设线上展销平台和线下体验馆,借助淘宝网、京东等中国最大的网络零售平台,促进城口农特产品品牌推广。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以责任追溯为基础、以全程质量追溯为目标,结合城口农业生产实际,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追溯模式,保障农村电子商务的运行安全。
三是建设新农村电商综合服务体系。整合利用已建成的邮政快递物流网点、日用品配送网点、乡镇商贸中心,改造建设25个乡镇(街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纳入县级电子商务综合运营公共服务中心统一管理、指导,县级服务中心定时组织培训或委派专业人员驻点指导,以植入、普及、推广电子商务应用为核心,并延伸物流配送、电子金融、帮扶创业、预约预定、惠民资讯等服务。整合利用现有的村级便民店、村民活动中心、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等资源,改造建设100个村(社区)电商综合服务点。选拔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培训网点负责人或发挥大学生村官的文化优势,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电子商务,为处于交通不便利、信息相对落后的农村居民在购物、售物、缴费、创业、出行、娱乐资讯获取方面一站式完成办理。利用承办企业物流配送渠道,完善取送货等服务功能,打通农村流通“最后一公里”。
四是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依托城口县委党校、城口职教中心和城口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引进第三方培训机构参与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训,实施面向行政管理层、从事电商企业和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返乡大学生、农村电商带头人、电商创业意向群体的培训计划。开展电商知识普及培训,加强行政管理层培训,使政府部门领导持续了解更新电子商务知识结构,对电子商务应用现状、创新模式、最新发展趋势形成普遍认识。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改变消费习惯,培育网购意识。传授电商创业方式和电商营销基本技能,不断壮大网商创业队伍。通过电子商务的普及和推广,拓宽城口生态品牌产品网络销售渠道。
五是发展电子商务市场主体。鼓励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青年、大学生等创办电子商务企业或利用本地农特产品开展网络销售,扩大城口农产品整体电商交易规模。吸引一批从事电子商务的城口企业或个人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回乡创业。鼓励和支持传统企业拓展网络销售渠道,进行电子商务的转型发展。加强与重庆网商行业协会联系,积极组织本地企业参加行业交流活动,拓展视野,提升网络销售业务能力。加大电子商务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培育专业电子商务企业,促进城口生态特色产品电子商务优势产业项目落地实施。
六是拓展农村电子商务应用领域。推进产业电子商务,支持百货商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传统零售企业,依托原有实体网点、货源、配送等商业资源,发展全渠道、O2O、B2B、C2C、定制化营销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和应用协同。以加快推进智慧县城建设为目标,推进服务消费领域电子商务应用,打造在线金融、在线旅游、在线文化教育、在线医疗健康和在线生活服务平台。努力拓展城市社区电子商务服务功能,开展居民日常消费、家政服务、远程缴费、健康医疗、紧急求助、电子政务等方面的在线服务,建设社区电子商务平台。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加强移动电子商务在网络购物、网上支付、旅游、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专栏9 电子商务发展重点
1.培育两大运营中心:电子商务综合运营公共服务中心,电商快递物流中心。 2.平台建设:秦巴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大巴山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区域性O2O电子商务平台。 3.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25个服务站(乡、镇、街道),100个服务点(村级)。 4.人才培训:开展行政事业、经营主体、电商带头人、电商创业者、公众的电商知识普及等5个层次的培训。5年总计培训2000人次。 5.打造淘宝、京东“特色城口馆”,精选优秀企业和城口特色生态产品品牌,建设线上展销平台和线下体验馆。 |
按照“扩量提质、聚群示范,做响品牌、支撑旅游”的总体要求,坚持规模化、品质化、特色化原则,着力加强森林人家规模扩张和品质提升,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完善和公共服务配套,着力加强规范运营和宣传推广,努力将大巴山森林人家打造成文化有脉、品质有名、游乐有魂、经营有道的全国知名乡村旅游品牌。
一是科学规划。立足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县域骨干交通状况,着力建设大巴山森林人家聚群片区。到2025年,全县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总量达15-20个,大巴山森林人家总户数达到2000户以上,其中三星级以上达400户以上,住宿床位数达20000个以上,实现年旅游接待能力200万人次,年经营收入2亿元,带动从业人员2万人。
二是加强运营。用好大巴山森林人家融资担保基金,撬动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建设。鼓励参加星级评定,促进大巴山森林人家提档升级。加大大巴山森林人家从业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要通过门户网站、旅游网站及新媒体适时公开森林人家的基本信息,建设森林人家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市级以上宣传媒体营销,充分做好自媒体宣传,加强在市级以上重大展会和节庆活动的推广力度,努力提升森林人家品牌知名度,提高乡村旅游影响力。委托高等院校、专业权威机构加快森林人家系统的策划包装、宣传推广,开展注册及创建认证工作,力争将大巴山森林人家打造成全国知名乡村旅游品牌。
专栏10 大巴山森林人家发展重点
1.打造成文化有脉、品质有名、游乐有魂、经营有道的全国知名乡村旅游“大巴山森林人家”品牌。 2.目标:到2025年,全县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总量达15-20个,大巴山森林人家总户数达到2000户以上,其中三星级以上达400户以上,住宿床位数达20000个以上,实现年旅游接待能力200万人次,年经营收入2亿元,带动从业人员2万人。 3.提高大巴山森林人家管理和宣传力度。委托高等院校、专业权威机构加快森林人家系统的策划包装、宣传推广。 4.推进商标注册及品牌认证。到2025年末力争“大巴山森林人家”注册商标达到3个以上,全国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
充分挖掘和利用原生态美食的原材料、传统工艺基础,围绕富锌富硒食品消费、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消费、美食娱乐消费、旅游观光消费的主题,加快推进特色餐饮发展计划,重点实施“名宴、名菜、名小吃、名店、名厨、名街”建设工程,着力打造“大巴山原生态美食之乡”。
一是打造原生态美食菜系。培育本土美食菜系。以传统味型为基础,保持城口土菜风味特点,推进自主创新,打造具有城口特色的原生态菜肴,培育主打城口老腊肉宴、城口山地鸡宴、大巴山土豆宴、城口十大碗、大巴山汤锅宴等5大原生态特色宴席。大力发展秦巴地区风味小吃。培育一大批小吃精品,把城口风味小吃打造成为文化、旅游、美食相结合的美食品牌。丰富菜品菜系。弘扬中华美食文化,积极推进菜品创新,注入城口原生态特色,逐步形成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原生态菜品体系,着力主推100道以上城口原生态特色名菜、10个以上市级名小吃。加强原生态餐饮体系建设。建设城口原生态美食餐饮研发基地。培育和开发具有地道地方风味的民间菜肴,经过提炼包装,运用市场手段全面推广。
二是加强餐饮原辅料基地建设。结合城口特色农林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品牌餐饮企业,建设原辅材料采购、原料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基地,着力构建原生态食材聚集园。充分运用“互联网+”模式,提升企业标准化种养、规范化加工水平。通过物联网技术在生产加工中的应用,实现对餐饮原辅料的智能化生产控制、质量追溯、远程监管。加快食品市场建设,培育老腊肉、山地鸡、板角山羊、高山洋芋、山野菜、魔芋、高山蔬菜、食用滋补药材、高山萝卜、高山杂粮等10大知名加工食品品牌。逐步实现餐饮原辅材料供应本地化和食品加工专业化。
三是加强原生态美食品牌和文化建设。抓好菜品品牌建设,制定大巴山生态菜品烹饪技术规范,打造“十全食美”宴席,开展传统名菜名小吃评选,培育一批独具特色的中国名菜和中华名小吃。加快餐饮企业品牌建设,争创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餐饮品牌,大力引进知名连锁餐饮企业,鼓励支持本土龙头餐饮企业“走出去”。加快建成5条美食街区、100个以上特色美食名店,大力培养1000名以上原生态美食烹饪厨师。加强大巴山原生态美食文化研究,引导餐饮企业加强整体形象策划和企业文化建设,倡导餐饮企业在经营理念、菜品特色、装饰风格、员工形象等方面注重文化建设,突出餐饮品牌个性特征,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
四是加强原生态美食宣传推广。创办“中国大巴山原生态美食文化节”,加强创意策划,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印刷品、影像等多种载体和手段,大力宣传“大巴山原生态美食”特色品牌。编制美食指南,在宾馆、酒店、旅行社、主要旅游景点、旅游网站、生活类网站发布。支持行业协会和餐饮企业因地制宜举办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食节庆促销活动,开展地方名特小吃评选活动,参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美食节庆推广活动,促进交流,扩大影响,扩大美食消费。
专栏11 巩固提升“大巴山原生态美食”的主要任务
1.打造5大原生态特色宴席、100道以上城口原生态特色名菜、10个以上市级名小吃。 2.建成5条美食街区:滨河公园沿线“不夜城”原生态美食街、鸡鸣素食一条街、巴山湖美食街、北屏山地鸡.板栗美食街、亢谷原生态美食街,100个以上特色美食名店。 3.建设原辅食材基地10个。山地鸡、山野菜、食用菌、小杂粮、高山土豆等等。 4.培养原生态美食烹饪厨师1000名。 |
一是建立生活必需品保供应急体系。充分利用县内外资源,根据县域人口增长速度及消费情况,畅通采购渠道,满足辖区内市民日常生活需要。加强与周边省区保供协作机制,互通有无,互惠互助,确保重要商品和生活日用品不断档脱销。完善市场应急调控管理体系,健全市场应急供应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细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情况下市场应急保供预案和措施。根据突发事件对市场影响的范围和程度,综合运用信息引导、企业采购、跨区域调运、储备投放、依法征用等方式,建立基本生活必需品应急供应保障机制。建立重要商品应急储备体系,形成多元化储备体系,根据需要扩大粮食、食用油、猪肉、食用盐、食糖、成品油等基本生活物资储备规模。建立应急商品的联储联保机制,降低储备成本。支持应急保供硬件、软件设施建设,建成城口县重要商品县级储备库,合理规划建设应急商品集散地、投放网点,增强投放力量。
党政同责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大冷链配送体系建设,增加生鲜肉、蛋、蔬菜储备,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
二是依法管理和规范特种商品市场。推进特种商品流通管理和发展。完善加油站布局,建立安全事故防范体系。健全成品油市场运行监测预警机制。贯彻落实全市商事制度改革措施,稳步推进成品油市场对内对外开放,依法加强对流通市场的事中事后监管力度,规范市场流通秩序,提高成品油市场供应保障能力。鼓励成品油零售企业在大力推进“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积极发展非油业务,利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促进消费升级。
深化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药品供应链安全高效管理。鼓励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完善医药冷链物流设施,推动医药流通与物联网有机融合,培育医药电商新业态。
三是强化保供应急的预警、监测管理。建立健全重要商品和特种商品的统计网络,完善供需平衡调查制度,注重对保供应急商品的市场调查,加强对生产、需求、库存、价格、质量状况、市场动态的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确保商品供应正常。推进保供应急平台建设,加强市场运行监测预警工作,推进应急保供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对应急商品的加工、储备、销售等各环节的企业信息和商品信息要建立数据库,及时掌握相关应急商品产销和库存情况,保障信息传导畅通和组织调度科学有序,增强平抑市场异常波动和应急抢险的能力。建立储备商品定期检查检验制度,确保储备商品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管理规范。加大执法力度,建设行政审批和日常管理信息系统,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规范和完善监管执法协作配合机制,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协作联动机制,推进监管与执法区域协作机制。针对行业性突出问题,加强综合整治,消费者权益保护,确保保供应急商品发挥效益。加强保供应急队伍及设施设备建设,建立一支商贸服务保供应急队伍,组建抢险应急突击队,提高保供效率。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意识,不定期开展全县商贸物资应急演练活动。积极推动风险评估管理。
专栏12 重要物资保供应急体系建设目标
1.建立重要生活必需品保供基地,根据县域人口增长速度及消费情况,规划建设采购渠道、肉品及蔬菜生产保供基地,满足辖区内市民日常生活需要。 2.党政同责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大冷链配送体系建设,增加生鲜肉、蛋、蔬菜储备,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 3.建设粮油配送中心1个(库容1万吨),应急供应网点26个,培育“放心粮油示范店”和“放心粮油示范超市”20户。储备粮食达到4000吨。 4.建设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生鲜蔬菜、肉、蛋、禽、鱼及水果年仓储、配送能力达到5万吨/年 |
一是发展绿色消费。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商场、绿色饭店示范创建,支持生产企业、购物中心、商场超市加强绿色物流新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与应用,强化节能降耗管理;贯彻执行运输、装卸、仓储等环节的绿色标准,促进绿色发展。鼓励具备条件的流通企业回收废旧电子电器产品,折价置换绿色、节能、智能电子电器产品,扩大绿色智能消费。对开展相关产品促销活动、建设信息平台和回收体系等给予一定支持。
二是发展夜间消费。扩大夜消费、繁荣夜经济,倾力打造“原生态、城口味”的不夜城,集中打造滨河公园路沿线夜间经济集聚区,培育一批主题精品夜市门店;围绕商•旅•文•体联动,夜间开放各类设施场所,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小时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丰富夜间经济业态,打造多元化、多样性的消费场景。塑造夜市文化节品牌,扩大城口夜经济知名度和影响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形成政府推动、市场主体行动、市民互动、多方参与的夜经济工作格局。
三是加快拓展假日消费。充分利用开放性公共空间,开设节假日步行街、周末大集、休闲文体专区等常态化消费场所,组织开展特色消费促进活动,探索培育专业化经营管理主体。持续开展消费促进季、文化惠民消费季等活动。支持城市综合体、商业街引入跨界经营的文化业态,加强文化消费业态引导,推动艺术场馆、书店、剧场、影院等与其他商贸业态互补布局、多元交融。进一步嫁接文化产业与电子商务物流产业,不断拓展院线模式、发行网络和第三方业务。
四是丰富农村消费市场。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消费品。通过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大数据分析,了解农民消费特征,支持消费领域平台企业挖掘市场潜力,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以农民需求为导向,鼓励生产企业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日用消费品、大家电、家居、汽车等,促进农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完善农村道路、水、电(充电桩)、通信等基础设施,改善耐用消费品等使用环境。
优化农村生活服务供给。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加快建立完善县乡村协调发展的生活服务网络。依托乡镇商贸中心、农村集贸市场等场所,提供餐饮、亲子、洗浴、健身等服务。利用村民活动中心、夫妻店等场所,提供理发、维修、废旧物资回收等便民服务。鼓励城镇市场主体到乡村设点,直接向农民提供服务,缩小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差距。
提升文旅服务功能。鼓励文旅、民俗等资源丰富的乡镇推动商旅文娱体等融合发展,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鼓励客栈、酒店提供文旅服务,配合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全国优选乡村民宿名录和森林景区建设,发展乡村民宿、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木屋营地、帐篷营地等,完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合理开发利用农耕文化遗产,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村镇和文化产业群。推出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打造乡村休闲旅游聚集区,建设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创新举办特色农事节庆活动,发展会展经济,促进特色农产品销售。
专栏13 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主要内容
1.发展绿色消费。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商场、绿色饭店示范创建。鼓励具备条件的流通企业回收废旧电子电器产品,折价置换绿色、节能、智能电子电器产品,扩大绿色智能消费。 2.发展夜间消费。扩大夜消费、繁荣夜经济,倾力打造“城口味、原生态范”的不夜城,集中打造滨河公园路串联水晶郦城、百年广场沿线夜间经济集聚区,培育一批主题精品夜市门店。 3.加快拓展假日消费。充分利用开放性公共空间,开设节假日步行街、周末大集、休闲文体专区等常态化消费场所,组织开展特色消费促进活动。持续开展消费促进季、文化惠民消费季等活动。加强文化消费业态引导,推动艺术场馆、书店、剧场、影院等与其他商贸业态互补布局、多元交融。进一步嫁接文化产业与电子商务物流产业,不断拓展院线模式、发行网络业务。 4.丰富农村消费市场。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消费品,优化农村生活服务供给,提升文.旅服务功能,创新举办特色农事节庆活动,发展会展经济,促进特色农产品销售。 |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健全落实商贸流通规范有序的规制体系,依法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加快建设法治市场,全面推进依法治商,基本形成法制完备、规则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畅通高效的商贸服务业发展环境。
将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作为“乡村振兴”规划的重要内容。制定县域商业建设指南,明确商业设施、业态的结构和功能,根据人口结构、收入水平等情况,实事求是确定建设规模和标准,加强分级分类管理。
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整车合法装载运输全国统一的《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内的产品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提高通行效率,减少拥堵,便利群众。
统筹用好中央财政服务业发展资金等现有专项资金或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域商业领域发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县域商业设施、农产品产地流通设施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投入保障范围,加大支持力度。
有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强银企合作,深化信息协同和科技赋能,为县域商贸、物流、供销等领域企业和合作社提供资金结算、供应链融资、财务管理等服务。鼓励金融机构结合县域商业实际使用场景,开展抵押、担保及信用类小额贷款业务。聚焦特色产业,用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制,对符合条件的提供中长期贷款产品。
加强农村、社区批发、零售行业统计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建立完善统计制度,落实基层统计责任,提高统计人员业务水平,真实准确上报统计数据,完善统计发布内容。
将县域商业建设情况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县级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切实加强规划的组织实施,制定贯彻落实工作方案,加强协调配合,建立部门联动、区域协同的工作机制;继续实行“县领导联系帮扶商贸流通企业”制度;县商务委履行商贸服务业工作综合协调职能,推进与旅游、文化、交通、工业、农业等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与发改、规划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整合各个部门商贸流通管理资源,加强对电子商务、商贸物流、市场建设等重点领域规划和政策的统筹协调。针对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按年度分解细化任务安排,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上下联动工作格局。
附图、附表目录
1. 城口县商贸流通服务业“十四五”规划空间布局图
2. 城口县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布局图
4. 城口县加油站点“十四五”发展规划图
5. 城区专业市场规划布局图
6. 城口县特色商街布局图
7. 城口县“十四五”商贸设施建设重点项目规划表
附图1:城口县商贸流通服务业“十四五”规划空间布局图
附图2:城口县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布局图
附图3:城口县“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建设规划图
附图5:城区专业市场规划布局图
附图6:城口县特色商街布局图
附表:城口县“十四五”商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规划表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地址 |
建设内容及规模 |
总投资(万元) |
建设工期 |
实施时间 |
备注 |
1 |
城区商业设施数字化改造 |
全县 |
对城区主要商业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建设智慧型商圈。 |
5000 |
3 |
2023 |
多渠道筹资 |
2 |
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 |
城口县复兴街道和平社区 |
建设大巴山农产品综合展示交易大厅,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
8500 |
1 |
2024 |
招商引资 |
3 |
东部新区仓储物流中心 |
城口县复兴街道庙垭村(高速匝道沿线) |
建设日用百货、生鲜冷链、农产品、工矿产品仓储物流中心,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
28000 |
3 |
2024 |
招商引资 |
4 |
巴山钡盐交易中心 |
城口县工业园区巴山组团 |
建设钡盐展示交易市场,建设面积2000平方米 |
3500 |
1 |
2024 |
业主自筹 |
5 |
北屏康养小镇 |
北屏乡月峰、仓坪、松柏村 |
以北屏养老服务中心为基础,扩建、改建民宿,达到可容纳5000人的康养小镇 |
15000 |
2 |
2024 |
招商引资 |
6 |
九重山游客接待中心 |
九重山 |
建设集游客引导、解说、餐饮、停车、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游客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
35000 |
2 |
2024 |
业主自筹 |
7 |
巴山湖“水上人家”旅游酒店 |
巴山镇农民、坪上村 |
建设水上综合游、玩、娱、购、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旅游酒店,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
35000 |
3 |
2025 |
招商引资 |
8 |
“乡村振兴”产业对接服务中心 |
复兴街道友谊村 |
承接“乡村振兴”中种植养殖业产品的包装、冷链、仓储、物流配送及订单农业对接,数据、信息处理服务。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
18000 |
1 |
2025 |
多渠道筹资 |
9 |
“不夜城”建设 |
葛城街道,百年广场、水晶郦城、滨河公园 |
餐饮、娱乐、康养、购物(推介、宣传、风貌、牌匾等) |
3000 |
2 |
2025 |
多渠道筹资 |
合计 |
151000 |
一图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