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城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城口县市场监管“十四五”发展规划 的通知

城府办发〔2021〕136号

城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城口县市场监管“十四五”发展规划

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城口县市场监管“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经县十七届人民政府第12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城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8月31日

城口县市场监管“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年8月

目录

序言4

第一部分:把握市场监管发展方向 6

(一)“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情况 6

1.取得的良好成效 6

2.面临的主要挑战 8

(二)“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趋势 9

1.紧扣新时代主题 9

2.开拓新发展格局 10

3.探索新发展机遇 11

第二部分:锚定市场监管发展战略 12

(一)指导思想 12

(二)基本原则 12

(三)发展定位 15

(四)总体目标 15

(五)指标分解 17

第三部分:筑牢安全底线 21

(一)食品安全监管 21

(二)药品安全监管 22

(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22

(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23

第四部分:优化营商环境 24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24

(二)强化综合监管 25

1.加强重点领域市场监管 25

2.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28

3.加强市场监管法治化、规范化 29

(四)提升服务水平 31

1.加强党建引领 31

2.提升维权水平 31

3.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31

4.加大培训力度 32

5.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33

第五部分:实施质量强县 33

(一)全面提升质量工作水平 33

(二)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 34

(三)加快推进计量一体化发展 34

(四)加强认证工作 35

(五)推动广告业高质量发展 35

第六部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 37

(一)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37

(二)完善知识产权创造机制 37

(三)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能 38

(四)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39

(五)创新品牌建设 39

1.加强生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 39

2.完善文旅产业品牌建设 39

3.提升绿色工业品牌建设 40

第七部分:纵深拓展聚力重点项目40

(一)智慧化监管 40

(二)标准化建设 42

(三)基层所建设42

第八部分:强化保障夯实发展基础 44

(一)健全制度完善机制 44

(二)综合执法改革到位 44

(三)基层队伍能力建设 44

(四)加大资金政策投入 45






序  言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2020年11月,重庆市委五届九次全会通过《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1年2月,重庆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0年9月,城口县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作出《中共城口县委关于全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建设,加快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决定》;2020年12月,城口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通过《中共城口县委关于制定城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1年3月,城口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城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为城口县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提供了基本遵循。

“十四五”(2021—2025年)时期,是城口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保护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坚守生命安全红线和健康底线,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强化标准引领、打造质量强县,加强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不断提高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服务全县乡村振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编制城口县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


第一部分:把握市场监管发展方向

(一)“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情况

1.取得的良好成效。

“十三五”时期,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部署要求,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我县市场监管领域改革创新成就显著,在构建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上迈出重要步伐,护航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市场监管改革不断创新。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跨部门会商,实施跨部门综合执法、联合监管,市场综合监管能力显著提升。原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部门整合,划入知识产权、物价、反垄断职能组建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设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成立了10个市场监管所,新的监管执法体系逐步建立,市场监管部门机构改革任务顺利完成。二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证照分离”、“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推行,注册登记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截至2020年底,全县市场主体数量达21358户,注册资本达155.7亿元。三是竞争环境规范有序。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不断改善,市场综合监管、质量监管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强化,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取得新成效,消费维权能力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四是监管机制不断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初步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得到有效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工作稳步推进,联合惩戒机制作用发挥见成效。五是市场安全水平提升。食品药品安全:食品定性定量检测完成9062批次,达8批次/年·千人。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8%。截至“十三五”末药品监督抽样合格率达到99.06%、医疗器械监督抽样合格率达到97.5%、化妆品抽样合格率达到98.04%。特种设备安全:扎实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产品质量监管:主要针对社会关注度高、消费者和用户反映强烈、质量安全风险较大的产品,以及儿童、学生、老年人、妇女等特殊群体的产品,组织开展了458批次的质量监督抽检,产品合格率达到93.45%。连续五年未发生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重大影响事件。六是质量提升、认证认可工作成效显著。修订了《城口县品牌培育和质量提升奖励办法》,牵头制定了《城口县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县的实施方案》《城口县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方案》《2020年开展城口老腊肉行业专项质量提升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和认证“双提升”行动,截至2020年全县供给质量明显得到改善,供给体系更有效率,质量认证供给更加充分,各类企业组织质量管理能力明显增强,主要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水平明显得到提升,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质量认证品牌,质量强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获得重庆名牌产品3个,市级及以上质量管理奖2个。指导市级行业以上标准制定2项,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件。七是基础建设得到加强。智慧监管系统一期投入使用,基本建成10个市场监管所,配备了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八是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统筹抓好对口帮扶和职能扶贫,集中火力、尽锐出战,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九是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市场监管队伍迅速反应、主动战役,加强市场主体排查,强化案件查办,保障市场供应,筑牢市场安全网。做好教育引导,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筑牢群众暖心网。

2.面临的主要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国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市场监管护航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与重庆市大部分区县相比,城口县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建设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人员结构素质瓶颈的挑战。市场监管干部队伍知识结构矛盾突出,专业人才匮乏,与当前的精细化管理、大数据、智能化、专业化发展等不相适应。机构整合后,监管重心下移,基层监管任务更加繁重,基层普遍面临人员不足、经费短缺、装备落后等问题。二是新时代市场监管实现新提升的挑战。在职责任务方面,存在进一步提升市场监管效能的挑战,如一体化监管统一大市场、推进质量强县战略、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等。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更加有力有效做好反垄断、打击假冒伪劣、安全监管,特别是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监管、保护知识产权、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等。在工作机制方面,将市场监管的思路、机制、理念、队伍和工作融合、法律统一、业务协同等。三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带来的挑战。近年来,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发展方兴未艾,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电子商务、线上线下互动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时代市场监管如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如何在鼓励创新的同时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进行有效监管,落实实施《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在包容与审慎中找到平衡点,是全县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又一挑战。

(二)“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趋势

1.紧扣新时代主题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全面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继续放宽准入限制。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加快清理废除阻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制度机制,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落实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规范涉企执法司法行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经营权,对标世界银行标准,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智慧监管为支撑的新型监管机制。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深化巩固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成果,服务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有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开拓新发展格局

以质量品牌为重点,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强化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互衔接。实施品牌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化成效,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严格市场监管,加强违法惩戒。

3.探索新发展机遇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市场监管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场监管重要论述中多次提到质量提升行动、品牌建设、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等,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举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质量强县迎来新机遇。二是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城(口)宣(汉)万(源)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建设等战略实施将迎来诸多政策利好、投资利好、项目利好,极大提振市场预期、社会预期,市场监管护航城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迎来新机遇。三是商事制度改革赋予市场监管新机遇。商事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创造高品质生活。


第二部分:锚定市场监管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场监管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着力点,重点优化市场准入、竞争和消费环境,实施质量强县、知识产权、标准化和食品安全战略,以“建立最严谨的标准、实施最严格的监管、实行最严厉的处罚、坚持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为遵循,提升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重点工业产品安全保障水平,改革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监管方法手段,加快推进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市场监管高质量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场监管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加强党对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做到市场监管为了人民、市场监管依靠人民、市场监管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升市场监管效能,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市场监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

——坚持服务大局。增强战略意识,强化全局观念,更加自觉地把市场监管工作放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和把握。围绕高质量发展,着力实施质量强县战略,进一步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进一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围绕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着力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围绕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着力推进食品安全建设,进一步捍卫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严格履职的重要准则和严格监管的重要保障,牢固树立依法监管理念。强化法治思维,严格依据法定程序、权限、职责办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厘清职能边界、明确权责范围,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强化法治约束,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动市场监管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强化法治保障,坚持把依法监管作为市场监管部门固根本、强基础、利长远的重要支撑,更好地发挥法治在市场监管中的保障性作用,为全面规范市场秩序保驾护航。

——坚持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决破除制约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坚持用改革创新的方法来破解全县市场监管的各种观念桎梏、体制障碍和瓶颈制约。强化改革创新思维,凡是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理念、思路、做法,坚决改革;凡是不符合现代市场体系要求的体制、机制、模式,坚决创新。

——坚持系统观念。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护航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三)发展定位

到2025年,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形成创新创业、公平竞争、安全放心的市场营商环境,形成市场导向、标准引领、质量为本的质量强县体系,形成法治保障、科技支撑、多元共治的市场治理格局。

(四)总体目标

——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平统一、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规则基本形成。各种行政审批大幅减少,商事登记前置、后置审批事项大幅减少。市场活力持续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环境不断改善。开办企业时限进一步压缩,新增市场主体稳步增长、活跃发展,新设企业生命周期延长,企业数量增长显著。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逐步形成。坚持放活与管好相结合,做到放而不乱、活而有序。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实施,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成效显著,侵权假冒、地方保护、行业壁垒、企业垄断得到有效治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机制基本建立。统一大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商标品牌作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质量显著提升。

——合法权益保护更加有效。推进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美好向往。消费维权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消费维权机制进一步健全。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发展壮大,消费维权社会化水平明显提高。商品和服务消费的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持续提高。

——牢牢守住市场监管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四个最严”,到2025年,初步建立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市场监管安全治理体系,坚决防止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点工业产品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不发生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源发性事件。

——质量进一步强化提升。质量强县战略深入人心,企业主体作用充分激发,质量诚信体系和质量基础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培育一批品牌形象突出、质量水平一流、“山上中药材、林下山地鸡,坡上核桃树、百花中蜂蜜,香菌巴掌田、杂粮鸡窝地,火炕老腊肉、冷水生态鱼”的生态企业和产业品牌。制定城口老腊肉地方标准,城口老腊肉地理标志影响力进一步凸显,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质量大幅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

——监管效能持续提高。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完成,“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监管责任全面落实,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市场监管格局进一步完善,形成统一规范、权责明确、公正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和反垄断执法体系。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以及多元共治等新型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

——服务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围绕“两种两养一融合”(城口山地鸡、城口老腊肉、中药材、食用菌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目标,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对外开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农业农村创新驱动发展。鼓励企业获得国际通行的农产品认证,增强乡村产业竞争力。着眼质量提升,着力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在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大巴山森林人家建设、农文旅产品研发和推广等方面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服务城口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五)指标分解

围绕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紧扣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逐步形成,合法权益保护更加有效,牢牢守住安全底线,质量进一步强化提升,监管效能持续提高,服务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的总体目标,将城口县市场监管“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分解如下:

1 城口县市场监管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单位)

2025年目标

指标属性

1

新增市场主体数量(户)

12000

预期性指标

2

培育县域经济特色网络交易平台(个)

2

预期性指标

3

培育骨干广告企业(户)

5

预期性指标

4

媒体广告违法发生率(%

≤1%

约束性指标

5

制定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个)

5

预期性指标

6

申报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个)

1

预期性指标

7

申报市级标准化示范项目(个)

5

约束性指标

8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0.5

预期性指标

9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万元)

≥1000

预期性指标

10

知识产权社会满意度(%

≥90%

预期性指标

11

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件)

1

预期性指标

12

新增注册商标(件)

500

约束性指标

13

新增地理标志(件)

2

约束性指标

14

建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个)

1

预期性指标

15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名牌农产品(个)

30

预期性指标

16

重庆市老字号(个)

3

预期性指标

17

电梯物联网监控系统安装率(%

≥70%

预期性指标

18

中药饮片监督抽样占药品抽样任务(%

≥40%

约束性指标

19

疫苗接种点检查覆盖率(%

100%

约束性指标

20

电子处方、电子审方系统覆盖率(%

≥70%

预期性指标

21

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合格率(%

≥95%

预期性指标

22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张)

5

预期性指标

23

食品生产企业(家)

40

预期性指标

24

食品加工示范小作坊(家)

35

预期性指标

25

食品销售示范店(家)

50

预期性指标

26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个)

1

预期性指标

27

建成规范化农贸市场实施智慧监管(个)

1

约束性指标

28

大型以上餐饮经营单位(家)

10

预期性指标

29

重庆阳光餐饮平台入驻率(%

≥90%

约束性指标

30

创建无传销社区(村)(个)

2

预期性指标

31

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单位(个)

5

预期性指标


第三部分:筑牢安全底线

(一)食品安全监管

推进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和重庆市有关文件精神,遵循“四个最严”要求,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深入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着力加强法规制度体系、食品标准体系、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监管责任体系、产品追溯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净化产地环境,规范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加强粮食收储质量安全监管,构建“从食品生产、流通到消费”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机制,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建立完善打击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刑衔接、案件会商、联合督办等机制,制定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和食品安全监管事权清单。严把食品加工质量安全关,继续推进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落实“处罚到人”要求,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对失信人员联合惩戒力度。完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日常监管、量化分级、风险分级相关制度,结合实际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形成科学完备的餐饮业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大抽检监测力度,更加突出问题导向,监督抽检、风险监测和评价性抽检三种抽检的定位更加清晰,提高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升智慧抽检监测水平。

(二)药品安全监管

强化准入源头监管,完善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生产、流通全过程监管,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依法打造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安全技术支撑。强化智慧监管,加强监管数据的开发应用和开放共享,坚守生命安全红线和健康底线。创新监管手段,完善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安全的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机制,深入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安全治理行动,强化全生命周期监管和新生业态监管。完善基层监管技术支撑能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专家智库建设,夯实专业化监管基础,提升智慧监管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筑牢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市场主体的安全责任,构建多元、和谐的社会共治格局。

(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推动构建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特种设备质量安全水平和节能环保水平。完善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职责边界,建立完善特种设备监管长效联动机制,强化区域协同、部门联动,推动落实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创新和推行信息化监管模式,加强智慧化监管体系建设。综合运用市场化机制、信息化手段,强化信用约束,畅通市场准入、日常监管和退出机制。加强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动态管理,做实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督促企业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切实做好重点时段、重大活动、重大项目特种设备安全保障。推广运用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扎实推进特种设备改革试点工作任务。

(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突出重点工业产品、重要消费品、涉童涉老涉孕产品、电子商务产品四个监管重点,坚持从源头抓起,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服务民生需求,持续开展好县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突出抽查儿童、老人等特殊群体用品、电线电缆等重要工业品、装饰装修等重要消费品,突出检测有毒有害物质、电气安全等涉及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的指标,提高应对区域性、系统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能力。定期主动收集消费者投诉举报、行政处罚、标准更新、产品召回等信息,做好数据分析,以早发现、早识别、早研判、早处置为目标,有效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实现后置监管到前置预警的重心转变,依法依规做好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工作,严把产品质量关,杜绝发生区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切实维护老百姓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争取到2025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到95%以上。


专栏1.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1个,重庆阳光餐饮平台入驻率≥90%,疫苗接种点检查覆盖率100%,电子处方、电子审方系统覆盖率≥70%,中药饮片监督抽样占药品抽样任务≥40%,电梯物联网监控系统安装率≥70%,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合格率≥95%



第四部分:优化营商环境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一是优化开办企业服务。依托“渝快办”平台,实现电脑端实名身份认证、手机端开办企业“E企办”,实现“一个终端”全办结。配合提升“一网通”平台智能化水平,商业银行实时生成企业账户预约账号,员工参保自动办理,引导企业通过“一网通”平台首次办理税务和社保事项,实现“一个平台”全覆盖。简化住所登记要求,推行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推动“一照多址” “一址多照”。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及电子印章应用,企业设立即免费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拓宽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场景,并逐步扩大到公共事业、商务活动等领域。推进川渝两地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工作,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川渝两省市政务服务平台和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川渝通办”窗口,打破区域限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互补,实现“就近交件、形式审查、材料流转、属地办理、邮寄送达”跨区域办理的服务模式。

二是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加快部门间信息共享对接,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应减尽减。推动行政审批改为行政备案的事项有序纳入“多证合一”范围,探索开展“一企一证”改革、“一照通”登记许可服务新模式,实现“一网受理、一单告知、一表申请、一标核准、一窗发照”。实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规范企业登记经营范围与申办经营许可的衔接,通过共享系统推送企业注册登记信息,有关主管部门通过共享系统实时获取企业相关数据信息。

三是完善企业退出制度。深化企业简易注销改革,建立简易注销容错机制,探索企业强制退出制度,简化普通注销程序。着力优化企业注销“多头跑”体验,推行企业注销“一网通办”,通过部门间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便利企业快捷办理公章注销、银行账户注销、公积金账户注销等事项,实现企业“一网”获知各环节流程、进度和结果,营造更加公开、透明、便捷的市场环境。解决企业“注销难”问题,为企业退出市场提供更加便利化服务。

(二)强化综合监管

1.加强重点领域市场监管

一是加强网络市场监管。把握网络市场发展规律,健全网络市场监管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网络市场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促进网络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依法依规监管,推进依法管网,压实网络交易平台法定责任,规范网络商品和服务经营者行为,防范网络交易风险,提高网络市场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强化技术支撑,充分运用网络交易平台监管服务系统,推进“以网管网”,强化网络交易市场治理能力。加强对网络售假、虚假宣传、虚假促销、刷单炒信、恶意诋毁等违法行为的治理,净化网络市场环境。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能,提高网络市场监管的智慧化、精准化水平。创新网络市场监管机制,推进跨地域、跨部门和市场监管各业务条线之间的监管协同,加强信息共享,发挥各种监管资源的综合效益。加强社会公众、中介机构、新闻媒体等对网络市场秩序的监督,发挥消费者对网络经营活动的直接监督作用,努力构建“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新机制。

二是严厉打击传销。健全完善打击传销工作机制、执法协作机制、信息技术监控机制、群防群控机制,把打击传销作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措施。积极推动建立完善“党政主导、政法牵头、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综合治理”的打传工作新格局,加强对聚集式传销的治理。加强对网络传销的查处,遏制网络传销蔓延势头。加强对新形势新业态下新型传销的研判,加强风险预警提示和防范,强化案例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识别和防范传销的能力。

三是加强合同行政监管。适应新形势下合同行政监管的要求,厘清职责,依法监管,以信用监管为主要手段,全面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针对商务活动逐步向线上发展的特点,将监管重点从传统的线下转为线上。对线上重点领域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加大社会参与度、影响面。对已经开展过专项整治的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合同格式条款,适时采取回头看的方式,检查督促整改到位。深入开展合同帮农工作,巩固成绩,建立长效机制,防范化解生产经营风险,维护农民权益。加强合同行政指导,创新合同示范文本推广工作,指导帮助依法规范订立合同、履行合同,促进社会诚信建设。

四是加强广告监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不断强化广告导向监管。探索建立健全广告监测体系、制度、标准,全面加强广告监测结果运用和提升广告监管效能。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将食品、药品、化妆品、医药器械、金融理财、汽车房地产、旅游服务、教育培训等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广告作为重点领域,将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大型电子显示屏等作为重点媒介,将高速公路、城乡结合部等作为重点地区,大力开展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广告违法发生率控制在1%以内。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做好“三品一械”广告监管工作。创新监管方式,按照源头防控、常态监测、分级负责、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常态长效的总体要求,坚持依法监管、从严监管、智慧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构建政府领导、部门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治理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施策、协同共治新格局,有效遏制违法行为,有力维护市场秩序。

2.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一是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探索建立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指标体系。把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作为实施竞争政策的重要任务,完善并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指导政策制定机关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和相关政策措施清理工作,保障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序实施。推动产业政策从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型,建立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调机制。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效应分析,对政策制定机关开展的公平竞争审查成效进行跟踪评估,推进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并发现问题,推动制度不断完善。

二是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贯彻执行《反垄断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严厉查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行为及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针对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重点加强对供水、供电、供气等行业的监管,严厉打击滥收费用、强迫交易、搭售商品、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依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针对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加强网络市场、分享经济以及高技术领域市场监管,制止排除和限制竞争、阻碍创新行为。促进医疗、养老、教育、文化等民生领域公平竞争、健康发展,加强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垄断行为的监管。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集中优势力量,保持并不断强化联合整治工作的压倒性态势,重点解决市场混淆、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等突出问题,查办公布一批典型案件,形成有力震慑和强大声势,切实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维护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是加强价格监管执法。全面落实降费减负政策,持续开展涉企收费监督检查,有序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垄断行业等违规收费专项治理,加强对水电气、教育、医疗、电商、物业、停车等民生重点领域价格行为进行监管,严查价格违法行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加强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和物价稳定工作,突出抓好节假日市场价格监管,及时处理价格投诉举报,规范市场价格行为。

(三)规范行政执法

1.加强市场监管法治化、规范化

一是推进市场监管法治建设。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加强公职律师培养,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大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力度,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树立公正公平的执法权威。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加强行政处罚案件法制审核,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行政复议决定的执行,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加大社会评议权重,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提高考评的科学性、效能性和公正性,促进行政机关市场监管水平提高。完善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全面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制度、权力清单制度,推进事权规范化、法制化。完善行政决策机制,严格执行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积极推进法律顾问制度,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二是提高市场监管执法规范化水平。推进执法规范公正,规范执法程序,推行执法文书电子化、执法案卷标准化、记录方式科学化、监督管理便利化。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公开执法职责、执法依据、执法标准、执法程序、监督途径、执法结果,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提高执法公开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2.优化市场监管体制机制

一是理顺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加强外部工作协调联动,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厘清平行部门工作职责,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等各方协调联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积极推进社会共治,着力构建统一、权威、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

二是健全“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机制。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综合监管、智慧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落实企业信息公示制度,积极引导市场主体有效运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一步提升公示系统使用效能。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积极探索构建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实现监管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风险预判能力和监管效能。健全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抓好“黑名单”管理。进一步推动部门联合惩戒,对违法企业加大行政处罚和信用约束力度,发挥社会共治力量,让失信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四)提升服务水平

1.加强党建引领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以高水平党建引领高质量市场监管,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强非公党建工作,巩固和扩大党在非公经济组织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中的覆盖面,综合采取政策措施,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

2.提升维权水平

建立健全统一、权威、高效的12315消费维权体系,实现“一号对外、集中管理、便民利企、高效执法”工作机制。加强放心消费环境创建,完善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消费者参与、信用约束于一体的消费维权社会共治体系。

3.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一是优化政务服务供给,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政务服务流程,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加强线上智能引导和线下人工咨询,规范政务服务事项受理要件,受审分离,畅通业务流转渠道,完善流程再造,推进标准化运作模式,提供最优质、最高效、最精准的政务服务。二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市场监管工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市场监管相关信息,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努力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市场监管宣传力度,组织开展权威发布,增强公众的认知度。加强舆情引导力度,有效控制网络舆情,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重大舆情监测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打好舆论基础,在全县范围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逐步建立市县应急联动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加大培训力度

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市场监管队伍。按照专业性、技术性要求,坚持岗位练兵和以案代训,实行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预警交流体制机制,夯实风险预警交流,强化风险预警分析和风险交流能力,加快建立忠诚干净担当的职业化市场监管执法队伍。

6.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有效预防和积极应对市场监管突发事件,坚持预防为主,依法处置。健全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响应机制,做好应急处置,强化应急保障。

专栏2.优化营商环境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

新增市场主体数量12000户,食品生产企业达40家,食品加工示范小作坊达35家,食品销售示范店达50家,大型以上餐饮经营单位达10家。媒体广告违法发生率≤1%。建成规范化农贸市场实施智慧监管1个,力争创建无传销社区(村)2个、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单位5个。



第五部分:实施质量强县

(一)全面提升质量工作水平

紧紧围绕质量强县战略,以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为抓手,以中小微企业为目标,大力推广科学质量管理方法,鼓励优势企业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争创政府质量奖。大力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培训,扶持中小微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以川渝质量合作为契机,围绕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大质量,重点抓好城口山地鸡、城口老腊肉、中药材、食用菌“两种两养”主导产业,“巴山原乡·生态城口”、大巴山森林人家生态文旅产业,现代服务业,绿色工业等行业质量提升,强化质量对品牌的引领作用,积极宣传推广区域质量品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的指示精神,指导标准的制定,组织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和宣传工作,传播标准化理念,推广标准化经验,推动全社会运用标准化方式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发挥标准对促进转型升级、引领创新驱动的支撑作用,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推进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积极争取国家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支持。放开搞活企业标准,进一步完善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推进“两种两养一融合”标准化,进一步完善“两种两养一融合”标准体系,积极创建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农文旅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协同推进“大巴山硒谷”系列农产品标准制定,重点提升城口山地鸡、城口老腊肉、城口蜂蜜、食用菌(香菇)和鸡鸣茶叶团体标准制定,高标准制定“大巴山森林人家”乡村旅游服务标准,积极探索构建具有城口特色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和服务标准化工作机制。

(三)加快推进计量一体化发展

牢牢把握计量守健康、惠民生的工作主线,着力强化医疗卫生类和安全防护类计量器具监管,严守安全底线,持续优化贸易结算类和环境监测类计量器具监管方式,夯实民生基础。构建服务与管理深度融合的新型计量监管模式,营造诚信计量、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推进标准化计量单位知识推广及管理,强化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管理,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行为,规范市场计量秩序,提升计量监管的智能化、科技化水平,建设计量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计量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认证工作

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切实可行的认证行政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行政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依法对已经取得或者应当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的检验检测机构加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检验检测违法违规行为,着力遏止检验检测违法行为,破除检验检测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提高检验检测公信力和贡献率,维护检验检测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推动全县检验检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强制性产品认证、自愿性认证机构、获证组织及产品的监督检查,以及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后续监管。严厉查处虚假认证,认证目录产品无证生产销售,伪造、冒用、买卖认证证书等违法行为。加快推行有机产品、绿色食品、低碳产品认证,扩大认证标识应用范围,落实产品认证结果采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竞争力。

(五)推动广告业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提升广告企业服务能力,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广告市场的多层次需求,促进细分市场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的中小型广告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5户创新能力强、具有专业服务能力的骨干广告企业。促进广告产业创新,推进以“创意、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广告产业创新发展,鼓励支持加快广告业技术创新、经营方式创新、媒介形式创新、业界文化创新。推进广告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和支持广告企业与新业态、新媒体、新技术以及山地特色生态农业、生态文旅产业、绿色工业、农文旅融合等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其他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进广告业跨行业、跨领域的产业融合,指导成立广告业行业协会,构建新型广告产业生态圈。



专栏3.质量强县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5张,制定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5个,申报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1个,申报市级标准化示范项目5个,培育县域经济特色网络交易平台2个,培育骨干广告企业5户。


第六部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标准保护、高效益运用、高品质服务,构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新发展格局。到2025年,全县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更加突出,知识产权运用成效更加显著,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更加高效。

(一)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优化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制度、行政保护制度,健全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执法和维权援助。依托知识产权保护机构,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加快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知识产权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简化程序,建立和完善纠纷案件快速调处机制。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探索建立专利、商标、版权侵权案件行政调处前置制度,继续开展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工作。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构建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切实加强维权援助,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诉中委托调解。

(二)完善知识产权创造机制

落实知识产权创造制度,突出知识产权创造企业主体地位,健全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和激励政策。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强县建设,努力培育更多高价值核心专利、知名品牌,努力实现知识产权创造由多向优、由大到强转变。大力引导高价值创新创造,提升创新主体专利创造能力,深入开展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培育工作,打造企事业单位核心专利,提高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推进区域知识产权工作,打造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知识产权质量高地。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综合布局,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以及关键技术领域进行专利布局,努力获取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专利权,形成一批高质量专利组合。推进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开展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优势培育工作。

(三)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能

健全完善知识产权运用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有效利用知识产权运营载体,扩大知识产权交易,健全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支持银行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引导价值评估、交易撮合、法律事务等机构进入知识产权金融市场,探索创新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风险分担、风险补偿机制。支持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价值识别、许可转让、收购托管、作价入股、交易运营等工作。完善知识产权转化运营相关制度机制,培育一批高价值专利、高品质商标品牌、高质量版权作品。围绕城口山地鸡、城口老腊肉、中药材、食用菌“两种两养”主导产业,加强地理标志培育和产品推广,争创市级地理标志运用示范基地。

(四)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利用重庆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服务机构设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站。推进知识产权申请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发展,提高知识产权数据、咨询、代理、法律、培训等领域服务能力。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恶意商标注册等违法行为。

(五)创新品牌建设

1.加强生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

发挥生态特色农产品比较优势和品牌优势,促进城口产业发展的品牌化建设。深度参与打造大三峡区域生态绿色产品公共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协同推进“三峡”系列农产品地方标准制定,加强有机、绿色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大巴山硒谷”区域公用品牌,制定品牌使用标准规范。推动“大巴山硒谷”品牌融入“巴味渝珍”区域公共品牌体系。壮大城口老腊肉、山地鸡、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品牌。力争建成1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提升农户和农业企业品牌意识,引导农民走高效农业之路,农业企业走品牌强企之路。

2.完善文旅产业品牌建设

依托城口山地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巴渝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创“大巴山山神”文创品牌,不断提高森林康养服务质量和水平,打造森林康养服务品牌,壮大城口漆器、森林康养、避暑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等特色品牌。坚持“农”为基础,“文”为灵魂,“旅”为载体,推动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不断释放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态红利。支持一批绿色发展生态产品转换企业,树立城口县生态产品地域品牌,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生态产品。

3.提升绿色工业品牌建设

加快培育大数据智能化企业及品牌产品,继续推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创建一批特色突出、影响力较强的城口公用品牌。鼓励企业加强商标注册和品牌培育,对注册商标和培育品牌效益发挥2年以上的实行分类奖励。大力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名牌农产品认证工作,推广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试行取得积极成效,加快形成一批在川渝及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



专栏4.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0.5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000万元,知识产权社会满意度≥90%。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1件,新增注册商标500件,新增地理标志2件。建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1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名牌农产品30个,重庆市老字号3个。


第七部分:纵深拓展聚力重点项目

(一)智慧化监管

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面向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监管等重点监管领域,扎实推进“互联网+监管”智慧监管模式,全力提升市场监管智慧化水平。建设城口县市场监管智慧食药安全系统,以市场监管智慧食药安全监管系统为基础,建设食药安远程执法调度系统、移动执法采集终端及APP、全民“智慧城口食药安”小程序、AI智能巡视工作台等内容,努力把城口打造成“智慧城市”,建设完成智慧监管二期、三期项目。

1.食品智慧化监管

建设智慧农超,全面推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明厨亮灶”,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推进传统监督管理向远程监督、全面监督延伸,打造监管服务“一张网”,强化监管手段,简化服务流程,创新监督方式,对企业和群众热切关注的食品安全响应知情、参与、监督、选择的权利享受,运用智能感知、智能预警等技术实现市场监管智能化和服务的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平台化、协同化,使监管服务流程效能显著提升,参与形式更加多元,沟通渠道更为畅通,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显著提升。加快覆盖餐饮、特殊食品的安全系统建设和运用,探索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逐步推动餐饮、特殊食品安全监管“机器换人”,有效提高餐饮、特殊食品安全信息化智慧化监管能力。面对“食品安全监管资源少,难度大,手段弱、效能低”的痛点,紧密贴合新时代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的迫切需求,建设投用食品智慧化监管系统。

2.药品智慧化监管

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药品智慧监管方面的应用,切实发挥大数据在风险防控中的作用,紧跟法规制度体系新变化,确保“智慧”切实服务监管,智慧监管服务公众健康,为公众提供权威的信息获取渠道。推动药品电子处方、电子审方工作,确保全县零售药品经营单位合法经营处方药。开发药品销售监管系统,监管人员可通过系统对药店的登记销售数据随时查看、自动统计分析,形成药品的信息化监管。

3.特种设备智慧化监管

大力推进特种设备分类评价和智慧化系统管理,进一步加强电梯物联网和气瓶等质量安全追溯技术运用。创新监管思维,发挥大数据作用,对特种设备智慧化监管系统进行数据挖掘,围绕“落实管理机构、落实责任人员、落实规章制度,设备有使用证、作业人员有上岗证,对设备依法按期检验,制定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对智慧化监管系统大数据进行全面挖掘、分析、汇总,切实掌握使用单位、设备、作业人员以及特种设备检验等基础动态数据,实现县域内全部特种设备风险智能分析预警,隐患智能识别,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在线智慧化监管。着力健全电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电梯“应急救援处置服务平台+重点场所物联网监测”项目,建设电梯应急救援公共服务平台,统一协调指挥全县电梯应急救援工作。

(二)标准化建设

一是综合行政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管理。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综合行政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管理,推进规范文明执法。严格落实配发制式服装和标志的配发范围、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加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督促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规范穿着制式服装、佩戴标志,严肃仪容仪表及执法风纪。

二是统一市场监督视觉识别系统。规范统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和应用,从基础元素及其组合、颜色应用、执法执勤车辆涂装和导向系统设置等方面进行规范。规范应用市场监管部门行政标志、车辆涂装、标准字使用、主体形象标志、图形标志系统、室外导向系统和室内导向系统等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三)基层所建设

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强城口县市场监督管理基层所建设,通过实施市场监管所标准化建设,厘清县市场监管局和市场监管所基本事权;规范市场监管所业务流程和工作要求;统一市场监管所执法装备、硬件保障和对外服务形象。探索形成市级主管部门统筹指导,县市场监管局组织实施,监管、执法、技术支撑相互衔接的监管体制机制,新建2个基层所(鸡鸣市场监管所、巴山市场监管所)。

县级相关工作部门在制度和政策上对市场监管所标准化建设给予支持,尤其是在人力资源、办公场地和设施设备等方面,加强办公场所功能配备、强化执法装备配置、加强资源配置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市场监管基层所的工作指导和业务考核。


第八部分:强化保障夯实发展基础

(一)健全制度完善机制

健全完善新型监管机制,推动市场监管向纵深发展。一是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运用创新性思维,积极探索改革创新,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落地见效。二是强化责任担当。紧紧围绕市场监管“十四五”主要目标和分解指标,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扎实推进规划的实施。三是强化督查考核。结合年度工作部署和绩效考核要求,将规划目标任务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问效,建立年度监测、中期评估、总结评估制度。

(二)综合执法改革到位

持续深化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市场监管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事项源头治理,持续清理取消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执法事项,切实解决多头执法、违规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完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人员编制管理,充分体现综合行政执法特点,切实解决综合执法队伍管理不规范问题。打造业务精湛、秉公执法、人民满意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大幅提升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基层队伍能力建设

加强市场监管队伍建设,紧紧围绕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区县、乡镇)三级行政权力和责任事项清单912项事项和11项公共服务清单,健全完善市场监管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引育用结合,选优配强市场监管行政管理和综合执法干部队伍,到十四五末期,食品、药品、特种设备、法律等专业人员比例达到50%。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质量强县战略,护航城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四)加大资金政策投入

加大财政投入,市场监管业务综合保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重点安排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等安全抽检,提高装备水平、提升业务培训,实现车辆、快检、执法装备标准配备。强化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检验检测、风险监测、宣传教育以及创建工作经费保障。扩大综合奖补资金池规模,重点用于品牌培育和质量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等,切实确保城口县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




附件下载:

城府办发〔2021〕136号,城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城口县市场监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docx

部门解读:

关于《城口县市场监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政策解读

一图读懂:

【一图看懂】城口县市场监管“十四五”发展规划

违法和不良
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