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数据解读

[ 索引号 ]11500229771767293X/2025-00007 [ 发文字号 ]无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 ]城口县统计局 [ 主题分类 ]统计 [ 成文日期 ]2025-02-08 [ 发布日期 ]2025-02-08 [ 体裁分类 ]统计分析

2024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24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88亿元,同比增长5.1%,低于年度目标1.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29位、渝东北片区8位。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4.01亿元,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17.61亿元,同比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44.25亿元,同比增长4.0%

从主要指标看: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3.43亿元,同比增长2.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注册地建筑业总产值实现11.30亿元,同比增长5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34亿元,同比增长4.1%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25元,同比增长5.7%。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7272元和15259元,同比分别增长4.0%6.8%

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19亿元,同比增长60.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5.35亿元,同比增长12.4%

二、县域经济运行趋势

2024年县域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三增两稳三降运行趋势。

三增建筑业、商贸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主要支撑县域经济增长,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和拉动力达71.2%3.63个百分点。(结构占比分别为13.7%12.2%3.3%)一是建筑业保持高速增长。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带动建筑业高速发展,县内注册地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0.3%,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2%,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和拉动力分别达到47.9%2.44个百分点。二是商贸业呈现恢复性增长。受一揽子刺激消费增量政策利好影响,特别是两新行动的承接推进,批零住餐四个行业销售额(营业额)分别达到22.88亿元、14.36亿元、2.59亿元和4.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5%6.9%7.4%8.5%;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商贸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和拉动力分别达到16.8%0.85个百分点。三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加快发展。三县一城一枢纽加快建设推进,消费逐步复苏,全年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和邮政业务总量分别同比增长10.3%20.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和拉动力分别达到6.6%0.34个百分点。

两稳第一产业、其他服务业发展总体稳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和拉动力分别达到25.8%1.32个百分点。(结构占比分别为18.5%30.1%)一是第一产业生产稳定。随着一主两辅多支撑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全年粮食、蔬菜和中药材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0%8.3%2.9%,支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4%,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和拉动力分别达到8.6%0.44个百分点。二是其他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长。因规模以上居民服务业、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无规上企业,导致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和拉动力分别达到17.2%0.88个百分点。

    三降牧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和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是影响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牧业产值同比下降4.2%,生猪、牛、羊和山地鸡出栏分别同比下降2.9%19.4%29.5%4.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6.5%,水电产值同比下降46.6%;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1.9%

三、预期转弱的影响因素

(一)畜牧业持续低位运行。受畜牧产业生产周期长和生产链短的影响,较大部分养殖仍处于农牧生产初始阶段,对市场的扩张能力有限,加之在全市畜牧产能调减大环境影响下,畜牧产业产品持续低位运行,2024年生猪、牛、羊和家禽出栏分别同比下降2.9%19.4%29.5%4.3%

(二)规上工业生产持续下行。受同期基数扩大影响,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增速较前三季度回落1.8个百分点。特别是水电生产产值同比下降达到46.6%,影响规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6.5%,增速较前三季度回落11.2个百分点。

(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行。1—11月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8%,增速较1—8月回落13.0个百分点

(四)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行。2024年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1.9%,增速较前三季度回落3.7个百分点。

四、当前经济运行需重点关注的方面

(一)畜牧产业生产质效相对偏低。受进口牛肉冲击影响,牛肉价格持续下跌,进而影响生猪、家禽等其他畜禽产品的价格,加之生猪大型养殖户规模下降,山地鸡产业链仍处于屠宰销售的初始阶段,产业链上联种植、下接屠宰加工不完整,对市场扩张影响有限,在全市畜牧产能调减大环境影响下,我县畜牧产业市场潜力难以释放。

(二)工业产业发展不平衡。一是水电产业对规上工业发展趋势的影响较大。五经普后,规上工业中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产业结构占比为6.4:23.4:70.2,而水电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和全口径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64.8%29.6%,水电产业的增速波动会直接影响工业产业发展趋势,加之2024年规上采矿业和制造业产值高速增长,分别同比增长67.9%12.0%,导致基数规模快速扩大,规上经济发展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加大。二是规下经济结构占比扩大。五经普后,规下工业占全口径工业经济的比重达到54.3%,从长期看市局核定的我县规下工业增速持续中速增长趋势,可能会成为制约工业经济增长的因素。

(三)建筑业增长难度逐步加大。一是建筑业产值的高基数影响。2024年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0.3%,形成的高基数达到11.30亿元,在高基数影响下建筑业总产值持续高增长的难度加大。二是投资存量不足影响。随着2024年重大项目的加快建设实施,项目投资余量不多,全县在库项目投资余量仅有43.94亿元(重大项目投资余量38.05亿元),若无新的项目开工建设,现有投资余量难以有效支撑明年建设领域稳定增长。

(四)消费外流趋势仍没有扭转一是消费市场有效供应不足。当前我县消费市场仍以低端消费(传统经营)为主且性价比偏低,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中高端消费的需求,绝大部分市场经营主体仍保留卖方思维,县内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的支撑不足。二是消费虹吸效应进一步加剧。在城开高速畅通后周边区县(开州和万州为主)对我县消费市场的虹吸效应影响加大,且明年夏季银白高速全线贯通后,部分消费需求外流的趋势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五、下步统计工作的重点

(一)加强统计监测分析,共同抓好统计基础工作。一是加强统计监测分析。围绕全县经济运行各项经济指标,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调研分析,特别是农业产业链不完整、工业产业发展不平衡、建筑业总产值基数扩大和消费外流等产业发展难点问题开展实时监测,提升统计服务资政水平。二是夯实统计基础资料。当前全国统计督察重庆后,对统计工作的要求也更高,国家、市统计局的数据核实、查询任务更多,做好统计基础工作显得极为重要,必须提高各报表单位统计资料规范化管理,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等统计基础资料,共同配合完成好上级的核查、查询工作,共同夯实统计数据质量。三是强化统计调查力量和业务培训。落实统计工作分管领导和统计工作人员的责任,统筹抓好调查统计报表工作及行业统计督促指导工作,抓好统计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统计工作质效。

(二)统筹推进产业发展,找准拉动经济增长着力点。五经普后县域经济明显变化,建筑业增长的动力大幅度减弱。要实现2025年年度目标,必须高效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加快主导产业培育,尽快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高效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围绕一主两辅农业特色产业定位,逐步构建主导突出、规模扩大、链条健全、竞争力强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体系。要持续扩大大巴山药谷品牌的影响力和辨识度,择优授权商标使用和推广,稳定城八味道地优势品种种植规模,加快推进中药材GAP实施;要持续培育大中型养殖户,围绕生猪和山地鸡产业链精准发力,聚焦城口老腊肉和山东临沂山地鸡购销,持续壮大产业融合发展的规模;要持续鼓励支持农户发展五小经济,加快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二是推动工业主导产业规模化。围绕“1+3+N”现代制造业集聚目标,持续扩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中药材和清洁能源等主导产业规模,尽快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种群;高效推进绿色建材及新材料尽快建成投产,扩大制造业在工业中的结构占比,提高产业发展抗风险能力。三是保持建筑业的拉动力。虽然建筑业增加值占比缩小,但在县域经济中的占比仍居前位,仍是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要加快推进小县大城试点工作,提前谋划争取两重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和政府专项债项目,推进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的储备和建设,督促和服务资质等级内建筑业企业投资放量和资质等级提升,重点是中铁十二局重庆工程有限公司及4家二级资质等级以内建筑企业的投资放量。四是促进消费市场回暖。充分运用《关于引导网络交易平台发挥流量积极作用、扶持中小微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深入实施两新提升行动,围绕地标性消费地建设,加快名豪商业综合体整体招商和统一运营管理,逐步完善大宗商品和中高端消费市场,健全县域消费品市场有效供给,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消夏避暑消费服务水平和承接能力。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同时培育壮大农村电商产业发展,活跃县内消费市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