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通:“一线工作法”助力农业产业生产,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城口县明通镇的田间地头,处处涌动着春耕备耕的热潮,党员干部纷纷走出办公室,深入田间地头,用“一线工作法”为农业产业发展“把脉问诊”,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一线调研,摸清产业“家底”
为破解农业产业发展瓶颈,明通镇组织党员干部成立调研工作组,以“1名分管领导+3名工作人员+1名村干部”为1个小组,深入各村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他们走进基层,与企业负责人、种植大户、普通农户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群众需求。
一是了解产业发展现状。重点了解各村主导产业发展情况、规模效益、市场前景等,以及农户参与产业发展情况、收入水平等。二是了解产业发展存在问题。重点了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资金、市场、人才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农户对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三是了解群众需求。重点了解农户对产业发展政策、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方面的需求,以及他们对乡村振兴的期盼和建议,为科学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今年来,明通镇因地制宜谋划“中山低效林改造、高山发展中药材”思路,采取“强村公司+市场主体+合作社+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中高山谋划种植中药材淫羊藿、重楼等4000亩,龙泉村现已种植重楼300亩、黄连150亩、箭叶淫羊藿200亩,大塘村和平安村已种植大黄300亩。
一线服务,破解发展难题
由各村联村领导牵头,明通镇通过入户走访、院坝会及微信网格群积极宣传动员,召开宣传培训会达18次以上,宣传到户产业扶持政策,包括农业补贴、贷款优惠、技术培训等内容,帮助农户更好地利用政策红利。针对走访调研中发现的农业技术落后、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该镇积极整合资源,组建农业技术服务队和农产品销售服务队,为农户提供“保姆式”服务。
农业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帮助农户提高种植水平。农产品销售服务队积极对接市场,拓宽销售渠道,帮助农户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面对300余亩喜获丰收却遭遇销售瓶颈的青菜头,销售服务队积极对接周边区县企业,帮助农户售出2000余斤,销售额达5000余元。
龙泉村家庭农场负责人向中芬表示,“党员干部深入一线,为我们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解决了我们的实际困难,增强了我们发展农业产业的信心。”
一线示范,激发内生动力
据了解,该镇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率先垂范,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调研,结合本地资源优势,确定了以“特色种植+乡村旅游”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
村干部曾能均带头承包60亩土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并积极联系农业专家提供技术指导,确保产业项目顺利推进。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明通镇涌现出一批特色农业产业示范村和示范户,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带头干、带头闯,只有我们行动起来,群众才会跟着干。”平安村党支部书记刘兴国在村民大会上说道。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产业发展队伍中,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明通镇将把发展农业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继续推行“一线工作法”,激发农民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为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