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工作情况

明通:多措并举 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日期:2024-11-22

近年来,城口县明通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丰富的文化活动、多元化的文艺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效能,推动文化阵地“强起来”,文化活动“火起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盛宴”,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切实让文明实践种子在群众心里生根发芽。

以选树典型促进乡风文明


选树先进典型,引领文明新风。明通镇积极开展“最美庭院”“最美婆婆”“最美媳妇”等评选活动,挖掘、推选、树立先进典型,弘扬崇德尚礼的优良传统。同时,邀请党员干部、模范村民组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队,经常性开展宣讲活动,将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讲给群众听,倡导形成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的文明风尚,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真正入脑入心,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据了解,明通镇中心腹地大塘社区居民委员会纳入县级第一批基层治理观察点,现有县级评选基层治理观察员3名,镇级评选基层治理观察员23名,基层治理观察员在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红白喜事管控、禁止大操大办、引领乡风文明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组织成立红白理事会,全程参与监督,设立“红黑榜”公示,引导居民摒弃大操大办的陋习。该镇还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签订拒办“无事酒”承诺书,带头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推动乡风文明规范化、制度化。

这一年来,明通镇表彰文明卫生、孝老爱亲、勤劳致富、和睦友善家庭等56户,表彰好婆媳、好儿女、好夫妻、好邻居、新时代好少年、身边好人、好引领者55人。

以遗产保护推动文化传承


明通文化底蕴深厚,千年盐井、百年庄园、民俗文化,位于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带,钱棍、山歌、“三人锣鼓”(耍锣鼓)广为流传。2011年,明通镇被重庆市文广新局授予“文化艺术之乡”。2012年“三人锣鼓”被评审认定为“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通因古盐井“明井”“通井”而得名,盐业的兴盛为明通带来了商贸的繁荣,五代以及宋时已有通明院名,南宋绍兴中期设置明通县,2001年撤区组建新的明通镇至今。辖区内清澈透明的前河、汉昌河纵贯全镇。在前河水畔的“宣汉井”,可以体会旧时工业盐井生产之况,2011年“盐井工业遗址”被列为县级保护文物。

近年来,明通镇“三人锣鼓”传承人通过自编自演山歌向群众宣传勤劳致富、“无事酒”整治,助推乡风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促进明通和谐发展。“三人锣鼓”也成为明通镇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亮点,通过不断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开展非遗进农村等活动,让更多的社会群体在体验非遗的同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以文艺创作丰富文化内涵


乡村文化繁荣兴盛,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夯实精神基础、助推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明通镇顺应村民精神文化需求和农村文化发展实际,组织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文艺工作者动起来、让老百姓乐起来。

截至2024年11月,共开展“村歌村晚”等群众性主题活动60余次,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将志愿服务触角延伸到镇、村层面,为进一步激活乡村活力增添了“硬核”力量。

特别是11月9日,明通镇党委政府在政府广场精心策划了一场以“培育和涵养文明乡风、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活动,各村(社区)根据各自特色自创文艺节目,用歌曲、舞蹈、书画等文艺形式把新时代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村民,如平安村快板《幸福》、大塘社区瑜伽舞等。

          这场活动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与精神的触动,它以独特的方式将党的“好声音”送到群众心坎上,让党的“好政策”传进千家万户。

以全民健康倡导全民健身

为深入扎实推进文明实践工作,引导职工干部及场镇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文明素质,9月20日,明通镇组建了“仁文明通跑团”,目前共有20名成员,通过联动“仁文明通跑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

因场镇休闲去处少,为给场镇居民提供了一个休憩、健身的好去处,2023年底,在大塘村乐园路至大燕路修建了环山步道。

“以前大塘村的山路不好走,现在修了步道,很好走。不管是天晴下雨,爬山都很方便。”正在散步的群众说。

同时,明通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扩建了明通小学体育操场,校园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活动场所2000平方米,为场镇学生及群众拓宽了健身休闲场所。

下一步,明通镇将继续扎实开展好各项文化活动,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充分发挥出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重要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