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工作情况

明通:谱好“三部曲”奏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日期:2024-10-09

只争朝夕勇奋进,策马扬鞭开新局。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打好“翻身仗”,明通镇聚焦产业振兴、群众服务、矛盾化解,奏响和美乡村新乐章,逐步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路径。

聚焦产业富民,谱好“发展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优化产业布局。明通镇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系统性思维完善产业发展规划,聘请县农业农村委、县林业局相关业务科室及大巴山中药材研究院专家实地指导分析,从海拔、气候、土壤等方面分为低山、中山、高山三个区域规划谋定产业发展路径。在原有笋竹、山地鸡、中药材、生猪等第一产业基础上,规划形成低山蔬菜、中山林果、养殖、高山药材的产业发展格局并针对性包装项目实施。

引进市场主体。依托自身产业,采取“本地培育+外地引进”的方式,多方发展市场主体,以区域产业链合作和乡土特色品牌打造为目标,目前已引进3家市场主体在明通发展种植“重楼、淫羊藿、川贝母”等中药材产业,同时在大塘村、龙泉村等地适度规模地推广试种辣椒、石斛等经济作物,抓住经济发展的“金钥匙”,积极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有效合作机制。

延长产业链条。聚焦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积极引进电商企业入驻明通,开展农特产品运营销售。并结合镇域内现有产业,推动采摘、研学、体验、深加工等一二三产融合项目,让农产品成为具有更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加农产品经济价值。

聚焦群众服务,谱好“行进曲”

为了有效摸清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及反映诉求,明通镇积极开展“入户大走访、情况大排查、问题大整改”行动。聚焦“大走访”,答好为民解惑“基础题”。7月以来,全覆盖走访监测户、低收入脱贫户、已脱贫户299户,召开院坝会、社员会30余次,采取宣传栏、乡村大喇叭、村民代表会等线下宣传与网格微信群、融媒体等线上平台相结合的方式,构筑宣传“线上”“线下”一张网。依托“非遗”文化,编写政策宣讲三句半6则,采用“理论+非遗”的宣讲模式到村(社区)宣讲党的理论、惠民政策15场,切实做到宣传到每家每户。

聚焦“大排查”,答好为民解忧“难点题”。根据走访排查发现问题的风险程度分类,摸排梳理86个问题并建立台账、制定工作措施,责任到人,限时销号。同时,为强化排查质效,镇机关全体职工采取分村包干的原则对所辖区域“十类重点人员”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排查,切实清零“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

聚焦“大整改”,答好为民服务“效率题”。积极打造基层治理观察点,聘任66名基层治理观察员,协助政府有效解决10余个民生问题,化解30余起矛盾纠纷。同时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镇党委政府深入一线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意,努力答好为民服务“一线考题”。今年以来实施照明设施新增49处、停车场2个(停车位56个)、农贸市场1个(摊位40个)、电子拍照设备24个、公共厕所3处,更换场镇井盖、修复高铁建设损毁部分路面等惠民措施。

聚焦矛盾化解,谱好“协奏曲”

明通镇聚焦“双网格”,切实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多角度联系服务群众,激发网格治理最大效能。聚焦“线上”网格,提升服务效能。推动网格长、网格员广泛进群、主动建群,实现“建圈入群”,通过宣传引导、解决诉求、风险预警三步走,实现双网格治理效果最优化。积极探索基层网信工作新模式,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利用“网信”+“网格”,听民声、纳民意、解民忧、聚民心,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明通镇事业发展“最大增量”。今年以来,共开展“评理说事点”集体议事9次,收集意见建议30余条,协商解决民生问题35个。

聚焦“线下”网格,提升服务质效。党委政府班子、全体职工下沉基层一线,将服务阵地从办公室转移至村民家中,面对面向群众宣讲理论知识、惠民政策,“换位思考想办法”,与群众一道想办法解难题、谈想法促振兴,进一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要求,党员干部化“坐等来访”为“主动服务”,定期“串门”走访辖区贫困户、大病户、五保人员、孤寡老人等100余人次,主动询问生活情况及问题困难,现场能办的立即办,特殊情况的上门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