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229768895171L/2025-00008 | [ 发文字号 ] | 高楠府发〔2025〕8号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城口县高楠镇人民政府 | ||
[ 成文日期 ] | 2025-03-26 | [ 发布日期 ] | 2025-04-07 |
高楠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的通知
高楠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各板块(岗位):
为进一步提升全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应急响应效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实际修订了《高楠镇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现将印发给你们,请抓好工作落实。
高楠镇人民政府
2025年3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高楠镇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
为有效地组织开展救灾工作,确保应急抢险工作组织有序、措施得力,有效控制地质灾害的发展,防止和减轻灾害损失,保证人民生命财产不受侵害。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防治、防抢结合,坚持统一认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大局、团结协作;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力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坚持属地管理、公众参与,坚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尽可能调动社会力量参加抢险救灾。
根据《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庆市自然灾害处置办法》、《城口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城口县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城口县防汛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编制本预案。
镇境内共有溪流4条,全部汇入巴山境内。
姚家河岭楠段:发源地于大沟河。流经境内岭楠村、场镇,境内流程20公里。
南沟河:发源于河湾,流经黄河村,场镇,流程5公里。
姚家河丁安段:由高兴和阳坪两条小溪汇流而成,流经长岭、元坝注入巴山,流程10公里。
黄溪河:发源于方斗村四坝,流经三坝、二坝、头坝,注入巴山湖,流程10公里。
(五)区域内的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性
1.气象、水文
我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3.6℃,年际变化比较稳定。年均最高气温14.2℃,最低气温12.6℃。年均无霜期210天,年均降雨日166天,常年平均日照数1534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261.4毫米,平均风速为0.2米/秒,风向多为西南风。
2.暴雨、洪涝
高楠属大巴山暴雨区,暴雨多集中在5-9月,7-8月最多,最早出现在4月,最晚出现在10月,最大的暴雨区主要集中在丁安村、团结村、黄河村、场镇一带,年均2次,24小时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00-150毫米,24小时内最大暴雨量为130-460毫米。其中最大暴雨量和降雨时间持续最长的是2010年、2014年,因山洪和地灾损毁,其中24户、105人需要临时安置。
境内滑坡主要为基岩滑坡和松散滑坡两种类型,滑坡多发生在5-10月,与大雨、暴雨时节吻合。
2009年8月团结村窝凼出现最宽裂缝0.5米,有滑坡现象,涉搬迁20户85人。
2014年9月丁安村六社高兴出现地质灾害滑坡,搬迁6户24人,临时安置51人。
高楠镇境内土壤类型主要为黄棕壤土、砂壤土,另有少量稻田土,高山少量灰包泥土。耕地特点是坡地多,相对高差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层逐渐变薄,砂化土地和灰包土相对较多,单产较低。基本农田分布散,土质薄,易起旱,单产较低。
3.灾害特性及防御现状
由于我镇汛期雨量充沛,季节性强,河网稠密,地质灾害发生机率高。地质灾害主要是因降暴雨形成的山洪地质灾害,山洪到来,肆意横行,冲毁良田和房屋,根据降雨来判断观察洪水,布控防御灾害,转移受威胁群众。
二、地质灾害防治组织体系及职责
根据城口县应急组织机构设置规划和现行的管理体制,结合《高楠镇人民政府突发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规定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按管理权限的层次,防汛应急处置机构的设置及职责如下。
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
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职责为:向县政府及时汇报灾害防治情况,执行镇党委、政府的指示和命令,指挥协调全镇防灾救灾工作,发布防灾抢险指令;负责全镇应急救援管理,掌握汛情并及时发布信息和预警;编制并监督实施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确定和发布启动预案;直接储备和调运镇级防灾救灾物资和调动镇级抢险队伍;向县级指挥部办公室汇报防灾救灾决定,必要时候申请支援。高楠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如下:
指 挥 长:郭孝军 党委书记
邱守坤 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指挥长:詹同波 党委副书记
任安勇 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副镇长
崔 炜 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副镇长
成 员:机关科室(中心、队、站)负责人,村(社区)支部书记。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村镇建设服务中心,由詹同波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陈友荣、石文虎、彭毅、周利娅负责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高楠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楠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成员通讯录见附件1)
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坚持统筹协调全镇救灾工作,会同镇政府有关科室(中心、队、站)提出救灾资金、物资的安排建议,协调落实本级救灾专项资金,并对救灾专项资金及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提出自然灾害处置工作建议和意见;会同相关科室(中心、队、站)做好监测预报工作,编制减灾规划。
平安法治办公室:负责组织调度应急抢险队伍。
驻守地质队员:负责地质灾害的预防预警工作。
基层治理综合指挥室:负责救灾资金的调度管理,督察落实;负责信息收集,及时报送相关工作情况。
便民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协调救济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安置工作,做好外援物资的接收分发工作。
平安法治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村镇建设服务中心、片区派出所负责交通畅通,防汛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制止破坏防洪、水文、通讯设施以及盗窃防汛物资的行为。维护水利设施的安全。在救灾期间组织撤离地质灾害隐患区的群众,对特定的重点区域实施交通管制。
卫生院:负责组织、调配急救队伍抢救负伤人员和灾民,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及时检查、监测饮用水源、食品等安全。
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农村基本农田农业生产的灾情调查工作和预防畜病的预防预警工作。组织实施农业生产的灾后复耕、抗灾自救工作及灾区的畜病进行防治,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畜禽病流行。
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地质灾害危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抢险救灾工作、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工程设计施工及临时集中安置点建设等。
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员:负责地质灾害点日常巡查检查工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上报。(高楠镇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员通讯录见附件2)
3.村(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各村(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应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领导下开展工作,制定和实施辖区内的防灾应急预案,指挥本辖区的救灾工作。
以防灾应急响应过程为主线,提出灾情发生、预警、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调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主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详细组织结构如图所示:
高楠镇地质灾害救援预案组织结构图
三、预防、预测和预警
坚持预防为主,做好防灾抢险物资的准备和队伍组织,做到汛前、汛中、汛后的检查等日常预防工作。
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气象水文部门和县防办的雨情、水情通报,及时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报告,并向各村(社区)及驻镇单位、企业通报雨情、水情和预报工作。
通过在城口县党政信息网络上发布的相关汛情信息和防汛救灾措施,及时向各村(社区)、企业,利用有线、无线通信下发通知。
1.地质灾害灾情分级
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特大型:因灾死亡三十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万元以上的;
大型:因灾死亡十人以上不满三十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五百万元以上不满一千万元的;
中型:因灾死亡三人以上不满十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的;
小型:因灾死亡不满三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一百万元的。
2.地质灾害险情威胁程度分级
特大型: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员在一千人以上或者可能造成经济损失一亿元以上的;
大型: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员在五百人以上不满一千人或者可能造成经济损失五千万元以上不满一亿元的;
中型: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员在一百以上不满五百人或者可能造成经济损失五百万元以上不满五千万元的;
小型: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员不满一百人或者可能造成经济损失不满五百万元的。
(五)预警行动
预警级别根据县防汛指挥部确认的通报,由镇人民政府向社会发布并采取预防抢险行动。
灾情发生时,群众及时向镇人民政府报告灾情。报警电话号码:023-59500000。
根据预警级别,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同时报告县人民政府和防汛应急指挥部,并向各成员单位和村(社区)发出预警级别通知,相关部门进入紧急状态,并给应急抢险队伍物资支持。
以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为基础平台,建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信息管理系统,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县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镇防汛抗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实行互联,处理水情、雨情、险情等各类应急信息,与村(社区)实行有线、无线通讯连体,按上级要求报告镇政府、县防办等单位。
1.全镇防灾救灾工作和防汛救灾应急处置工作由镇政府统一领导,镇防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指挥和协调,领导小组组长负总责,镇属各单位联动配合,指挥部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2.发生地质灾害时,由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参与相应抢险救援工作机制。必要时设立现场指挥部,由书记、镇长担任现场指挥长,对抢险救灾工作有现场处置权,副指挥长由指挥长确定,成员主要由相关科室(中心、队、站)、镇属单位和村(社区)负责人担任,协助指挥长开展工作。
3.现场指挥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工作小组,完成现场的抢险救助、医疗救护、卫生防疫、畜病防治、交通管制、人员疏散、安全防护、社会动员、灾害评估等应急处置工作。
(四)紧急处置
1.突发地段紧急处置。对本辖区灾害突发地段的住户、居民、单位,由相关村(社区)和单位负责派人巡查,如有险情发生,领导小组指挥长统一调动抢险救灾人员,抢险救灾人员主要由民兵应急分队、志愿者服务队组成,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动。
2.交通设备主要由镇政府调动工作车、社会车辆参与抢险救灾工作,同时根据现场需求调动挖掘机、铲车等工具参加抢险救灾工作。
3.物资由便民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发放,基层治理综合指挥室协调预拨资金,并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药品由镇卫生院负责组织、保管、发放。
4.所有资金、物资、药品、器械由指挥长统一负责调动。抢险救灾人员集中主要以镇政府为大本营,同时各村(社区)办公室作为临时集中点。
(五)群众、物资转移安置
根据本方案成员职责,在指挥长的统一指挥下,动员社会力量和个人参加抢险救灾工作。
在重点区域,指挥部组织动员公众力量投入抢险救灾工作,对受威胁的群众就近确定安全点,派出所干警和志愿服务队人员负责群众的安全转移,基本生活保障由便民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具体负责实施;群众医疗救助、疾病控制由镇卫生院具体负责实施;畜病控制由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具体负责。
(六)社会力量动员参与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汛救灾抢险工作和保护汛期监测设施的义务。在灾情发生期间,组织动员社会公众力量投入抢险救灾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听从指挥承担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抢险任务。
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应急分队人员,各级防汛服务组织和社会化服务机构是参与防灾救灾工作的主要力量。
(七)新闻报道
按照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讲究方式、注重效果、遵守纪律、严格把关的原则,经本级防灾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
(八)应急结束
按照预警信息发布原则,经各级监测显示、灾害状态已经结束,由本级防灾领导小组报镇党委、政府审批,宣布解除应急状态。
由本级政府牵头,对受灾区域进行处理,做好广大群众重建家园的前期准备工作。镇卫生院要定期对灾区进行消毒,防止疫情爆发。平安法治办公室要及时统计上报受灾情况,对严重受灾的群众请示上级部门给予救助,稳定民心。
灾害发生后,个人和外区向灾区捐赠的资金和物资,统一由镇政府接受,并按规定加强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灾害发生后,镇政府应及时协调有关保险公司提前介入,按照相关程序作好参保的理赔。
灾害结束后,应组织专门力量总结应急措施在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修改应急处置预案的建议,及时统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毁坏情况,形成调查报告报上级主管部门。
1.地质灾害防治抢险应急通讯配置
(1)利用党政网络、电信、移动、联通等公共通讯网络。
(2)利用本级政府党政网了解、上报情况。
2.通讯保障
(1)正常情况下使用电信、移动、联通等公共通讯网络。
(2)公共通讯网络无法实施通讯保障时,通讯部门应开通战备通讯网络,保障信息畅通。
1.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本镇以志愿者服务队、应急分队民兵预备役部队为主要力量,承担本辖区的救灾抢险任务,由镇武装部统一调动指挥,装备由镇政府统一调动。
2.应急队伍保障:本镇主要以政府机关、镇属部门、志愿者服务队、民兵应急分队。各村(社区)由五职干部、村民小组长及志愿服务队组成。必要时请求县武警队、消防中队支援。
3.交通运输保障:辖区村级公路坡陡弯急,交通运输难以保障,指挥救助抢救人员应做到灵活处理。
4.医疗卫生保障:以卫生院为主要力量,村(社区)卫生室辅助,必要时可请求县卫生防疫部门支援。一旦发生灾情,卫生院应迅速组织医疗队伍进入灾区,组建临时医疗所,抢救、转运、医治伤病员。及时检查监测饮用水源,食品安全等;迅速向灾区提供所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5.治安保障:巴山派出所协助灾区加强管理和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好治安,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必要时可请求县公安、交巡警大队、武警中队支援。对重点地段、单位和重要目标加以警戒,保证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6.物资保障:平安法治办做好防洪抢险物资的准备工作,基层治理综合指挥室、民生服务办公室共同做好防汛抢险物资的准备,并在汛前做好对储备物资的检查,抢险物资、资金不足时,及时向上级部门请求支援。
7.经费保障:基层治理综合指挥室根据政府的统一安排,做好应急资金和物资的储备,并进入年初预算和年终决算。不足部分向相关部门请求支持及发动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解决。
8.社会动员保障:组织志愿者服务队、民兵应急分队、对参加人员给予适当的补贴,并对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9.紧急避难场所保障:各村(社区)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就近居高靠向高处平坦处设立临时避难场所,受灾群众也可采取投亲靠友或搭建临时帐篷予以解决。
为保护抢险工作科学合理,产生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使洪灾损失减少到最小,必须加强历年灾情资料的整理,随时收集上级防汛、气象部门的相应资料加以储备,提高对重大险情的应变能力,为抢险提供技术装备与保障,利用党政网络、移动、固定通讯设备等建立技术信息系统。
1.宣传:利用走访入户、院坝会、社员会等各种形式宣传地灾防灾减灾常识,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宣传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提高安全自救的防护能力。
2.培训:各村(社区)根据本方案的要求,组织相关人员熟悉实施方案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懂得在发生不同等级的地灾后,知道该做什么和怎么做,适时开展演练,做好实施预案的准备、培训工作。
3.演习:本级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每年开展一次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实战演习,提高应急抢险的实战能力。
本级政府、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为本辖区的监督主体,对本方案的实施开展全过程监督检查,保障应急措施到位。镇属单位、村(社区)应自觉接受监督检查。同时,本级政府应积极配合市县应急机构的监督检查工作,自觉接受监督检查工作。
本预案由镇政府管理,根据实际情况,每年组织修订一次。
1.奖励
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1)及时提供适时的防汛信息和分析预报准确并减少灾情损失的;
(2)积极组织实施地灾防治行动,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
(3)服从指挥,顾全大局,出色完成任务的;
(4)大力推广应用防洪新技术、新产品的。
2.责任追究
对实施地灾防治方案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责任人、主管人员和单位,由主管单位或有权机关给与行政处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1)有条件阻止而不行为的,拒不执行防灾紧急情况下的紧急处置预案的;
(2)拒不服从抢险统一指挥按紧急处置预案执行的;
(3)截留、挤兑、挪用抢险物资的;
(4)对如实报告情况和揭发违纪行为者进行打击报复的;
(5)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本预案由高楠镇人民政府制定,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本预案报镇党委、政府批准后实施。
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应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
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汛期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线路。转移路线要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带。不要顺着溪河沟谷上下游、泥石流沟上下游、滑坡的滑动方向转移,应向溪河沟谷两侧山坡或滑动体的两侧方向转移。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分散等安置方式。
附件1
高楠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成员通讯录
序号 |
姓名 |
工作单位及职务 |
电话 |
备注 |
1 |
郭孝军 |
党委书记 |
13896249256 |
|
2 |
邱守坤 |
党委副书记、镇长 |
13996521448 |
|
3 |
詹同波 |
党委副书记 |
15823793811 |
|
4 |
任安勇 |
党委委员、政法委员、副镇长 |
18183172628 |
|
5 |
崔炜 |
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副镇长 |
18108380830 |
|
6 |
叶婷 |
基层治理综合指挥室负责人 |
15870550234 |
|
7 |
徐从明 |
民政服务办公室负责人 |
17318240793 |
|
8 |
谢子洪 |
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 |
19115281422 |
|
9 |
魏少山 |
平安法治办公室负责人 |
19115306430 |
|
10 |
陈友荣 |
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负责人 |
19115538133 |
|
11 |
王琴 |
财务工作岗 |
17347747963 |
|
12 |
杨清维 |
丁安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 |
13628424062 |
|
13 |
冉维鲜 |
团结村党支部书记 |
13594407289 |
|
14 |
陈清斌 |
岭楠村党支部书记 |
13983549428 |
|
15 |
吴明有 |
黄河村党支部书记 |
15215295294 |
|
16 |
周传荣 |
方斗村党支部书记 |
13983528706 |
|
17 |
黄太锋 |
大河坝社区党支部书记 |
13996602398 |
|
值班室电话:023-59500000
附件2
高楠镇地质灾害点群测群防员通讯录
序号 |
地质灾害点名称 |
所在村社 |
监测人 |
手机号码 |
1 |
黄太云院子滑坡 |
丁安村六社 |
薛云凤 |
13896254344 |
2 |
冯家大槽不稳定斜坡 |
丁安村七社 |
李安秋 |
13108907108 |
3 |
瓦厂坪滑坡 |
丁安村四社 |
陈伦宇 |
17783538593 |
4 |
小马兰沟滑坡 |
方斗村一社 |
周传荣 |
13983528706 |
5 |
天福桥不稳定斜坡 |
岭楠村四社 |
杨运平 |
15923498905 |
6 |
蜈蚣寨危岩 |
团结村二社 |
王克润 |
19942208282 |
7 |
鸡心梁滑坡 |
团结村三社 |
冉维鲜 |
13594407289 |
8 |
陈家院子滑坡 |
团结村一社 |
冉宗兰 |
15683454215 |
9 |
蜂桶湾滑坡 |
丁安村6社 |
杨清维 |
19942208263 |
10 |
花坪滑坡 |
岭楠村6社 |
付洪伟 |
13186079069 |
11 |
田坝不稳定斜坡 |
岭楠村2社 |
陈清斌 |
13628439428 |
12 |
陈帮县院子滑坡 |
丁安村6社 |
宋玖昌 |
158264948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