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标准(2020年版)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通知》要求,制定重庆市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标准。
一、适用范围
(一)本标准适用于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
(二)本标准共设置4章120条,用于乡镇卫生院自我评价与改进,并作为对乡镇卫生院实地评价的依据。
二、标准分类
(一)基本条款。将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必须做好的列为基本条款,适用于所有乡镇卫生院。
(二)推荐条款。在基本条款基础上,针对医疗服务能力较强的乡镇卫生院增设推荐条款,以“★”标注。
三、条款分布
章 节 |
基本条款 |
推荐条款★ |
第一章 功能任务和资源配置 |
12 |
/ |
第二章 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
29 |
7 |
第三章 业务管理 |
39 |
11 |
第四章 综合管理 |
22 |
/ |
合 计 |
102 |
18 |
四、能力结果表达方式
(一)采用A、B、C、D四档表达方式。
A档:代表“优秀”;
B档:代表“良好”;
C档:代表“合格”;
D档:代表“不合格”。
(二)评判原则。凡是达到B档“良好”者,必须先达到C档“合格”要求;凡是达到A档“优秀”者,必须先达到B档“良好”要求。
(三)能力标准的性质结果。
档次 项目 |
A |
B |
C |
D |
结果表述 |
优秀 |
良好 |
合格 |
不合格 |
情况表述 |
有持续改进 或成效良好 |
有监管 有结果 |
有制度 能有效执行 |
仅有制度或规章,未执行 |
五、能力结果
类 别 |
基本条款(102条) |
推荐条款(18条) | ||||
C档 |
B档 |
A档 |
C档 |
B档 |
A档 | |
达到甲级标准 |
100% |
≥60% |
≥30% |
≥90% |
≥60% |
≥30% |
达到乙级标准 |
100% |
≥55% |
≥25% |
≥70% |
≥50% |
≥20% |
达到丙级标准 |
≥95% |
≥50% |
≥20% |
/ |
/ |
/ |
前置条件
检查项目 |
检查内容 |
检查结果 |
机构名称 |
执业注册第一名称为乡镇卫生院,名称格式为:县(市、区)名+乡镇名+(中心)卫生院。 |
符 合 □ 不符合 □ |
医疗安全 |
评价前一年及当年未发生过经鉴定定性为二级及以上负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 |
符 合 □ 不符合 □ |
机构管理 |
无对外出租、承包内部科室等行为。 |
符 合 □ 不符合 □ |
目 录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1.1.1基本功能 |
【C】 |
【B】符合“C”,并 具有辐射一定区域范围的医疗服务能力。 | |
【A】符合“B”,并 承担对周边区域内其他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指导。 | |
1.1.2主要任务 |
【C】 |
【B】符合“C”,并 1.提供住院服务。 2.开展一级常规手术。 | |
【A】符合“B”,并 1.开展二级常规手术。 2.承担辖区内部分急危重症的诊疗。 |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1.2.1临床科室 |
【C】 |
【B】符合“C”,并 设立儿科、口腔科、康复科、中医综合服务区。 | |
至少设立3个以下科室或1个特色科室:眼科、耳鼻咽喉科(可合并设立五官科)、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急诊科、皮肤科、麻醉科、手术室(可合并设立)、体检中心;特色科室有一定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 | |
1.2.2医技及其他科室 |
【C】 |
1.增设消毒物品储藏室(可依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 2.中西药房分设。 | |
【A】符合“B”,并 1.增设消毒供应室。 2.增设CT室。 | |
1.2.3公共卫生科或预防保健科 |
【C】 |
【B】符合“C”,并 1.预防接种门诊达到示范化门诊。 2.设置听力筛查、智力筛查室。 | |
【A】符合“B”,并 1.增设心理咨询室、健康小屋、预防保健特色科室等。 2.预防接种门诊达到数字化门诊建设标准。 | |
1.2.4计划生育科 |
【C】 |
【B】符合“C”,并 计划生育咨询室、手术室分开设置,布局合理。 | |
【A】符合“B”,并 计划生育科达到规范化设置。 | |
1.2.5职能科室 |
【C】 |
【B】符合“C”,并 至少设立3个以上职能科室:院办、党办、医务(质控)、护理、财务、病案管理、信息、院感、医保结算、后勤管理等。 | |
【A】符合“B”,并 独立设立病案管理科、院感科。 |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1.3.1建筑面积 |
【C】 |
【B】符合“C”,并 21~99张床位,每增设1张床位,建筑面积至少增加50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每床55平方米以上。 | |
【A】符合“B”,并 100张床位及以上,每增设1张床位,建筑面积至少增加55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每床55平方米以上。 | |
1.3.2床位设置 |
【C】 |
【B】符合“C”,并 实际开放床位21-99张。 | |
【A】符合“B”并 实际开放床位100张及以上。 | |
1.3.3设备配置 |
【C】 |
【B】符合“C”,并 配备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仪、十二导联心电图机、空气消毒机、麻醉机、胃镜、呼吸机以及与诊疗科目相匹配的其它设备。 | |
【A】符合“B”,并 配备CT、急救型救护车、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等设备。 | |
1.3.4公共设施 |
【C】 |
【B】符合“C”,并 1.厕所达到无害化卫生厕所标准。 2.候诊椅数量配备适宜,舒适度较好。 | |
【A】符合“B”,并 配备使用自助查询、自助挂号、自助打印化验结果报告等设备,使用门诊叫号系统。 |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1.4.1人员配备 |
【C】 |
【B】符合“C”,并 1.大专及以上学历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达到50%以上。 2.辖区内每万服务人口注册全科医师数不少于2人。 | |
【A】符合“B”,并 1.执业(助理)医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达到50%以上。 2.中级职称及以上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达到20%,并有1名中级及以上执业护士。 3.至少有1名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医师。 4.至少有1名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注册的医师。 5.至少有1名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中医类别医师。 |
第二章 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2.1.1门急诊服务 |
【C】 |
【B】符合“C”,并 1.设立咨询服务台、候诊区,开展导诊、分诊服务,提供轮椅、担架等便民设施。 2.能实现挂号、收费、医保结算等一站式服务。 3.在挂号、检验、药房、收费等窗口有针对抢救患者的优先措施。 4.有急诊登记资料,能够对患者的来源、去向及急救全过程进行追溯。 | |
【A】符合“B”,并 1.有缩短患者等候时间的措施。 2.独立设置急诊科。 3.职能部门对门急诊管理工作有分析评价,持续改进门急诊工作质量。 | |
2.1.2住院服务 |
【C】 1.能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住院诊疗。 2.执行留观、入院、出院、转院制度,并有相应的服务流程。 |
【B】符合“C”,并 1.能为患者入院、出院、转院提供指导和各种便民措施。 2.有部门负责协调转诊。 3.有部门或专(兼)职人员负责出院病人随访。 4.至少有1名主治及以上职称的执业医师。 | |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对住院诊疗情况有分析评价,持续改进住院诊疗质量。 | |
2.1.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
【C】 1.合理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 2.明确划分家庭医生服务责任区域。 3.明确签约服务包的内容(包含中医药服务)。 4.签订签约服务协议。 5.按照协议提供服务。 6.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有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或乡村医生。 |
【B】符合“C”,并 1.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 2.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 3.签约居民续约率达到70%以上。 4.每个签约服务团队服务人口不超过2000人。 5.以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人群提供相应的个性化服务。 | |
【A】符合“B”,并
2.至少有1个精品家庭医生团队。 3.推进医防深度融合工作。 | |
2.1.4转诊服务 |
【C】 1.至少有1家相对固定的转诊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 2.有转诊记录可查。 3.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并落实。 4.接收上级医院下转的疾病恢复期病人。 |
【B】符合“C”,并 1.转诊机构之间有转诊信息反馈机制。 2.能提供上级医院预约挂号服务。 3.有转诊信息系统。 | |
【A】符合“B”,并 能提供上级医院预约检查、预约住院服务。 | |
2.1.5远程医疗服务★ |
【C】 1.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络。 2.配备远程医疗的设施设备,能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3.有专(兼)职人员负责远程医疗服务。 |
【B】符合“C”,并 1.不断完善和及时改进设施设备、信息技术。 2.通信网络和诊疗装置维护完好,常态化运行并有记录。 | |
【A】符合“B”,并 相关职能部门定期进行评价,有记录,对存在的问题有改进措施及成效评价。 |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2.2.2.1检验项目 |
【C】 开展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淀粉酶、血脂、血清电解质、血糖检测、ABO红细胞定型、ABO血型鉴定等检验项目。 |
【B】符合“C”,并
2.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 |
【A】符合“B”,并
2.对临床诊疗临时需要而不能提供的特殊检验项目,可委托上级医院或第三方检测中心等单位提供服务,或多院联合开展服务,但应签署医院之间的委托服务协议,必须有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以及结果回报时限等保证条款。 | |
2.2.2.2检查项目 |
【C】 1.开展胸、腹部透视、CR摄片、心电图、B超检查。 2.检查设施设备配备符合相关要求,检查项目与临床工作相适应。 |
【B】符合“C”,并 1.开展DR摄片、彩超检查。 2.开展心电监测等。 | |
【A】符合“B”,并 1.开展消化道造影和静脉肾盂造影,DR数字图像拼接等,有条件的提供CT检查。 2.开展彩超检查,远程心电监测、动态心电监测、动态血压监测等。 |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2.2.4.1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
【C】 1.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有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相关的信息登记、统计和上报制度。 2.提供基本的宣教资料,并开展多种形式的避孕节育知识健康教育、咨询和就诊指导。 3.有专(兼)人负责统计并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
【B】符合“C”,并 1.能够开展计划生育手术,提供咨询和随访服务。 2.能够对手术并发症进行处理。 | |
【A】符合“B”,并 1.连续3年以上无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事件。 2.相关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定期检查,持续改进有成效。 |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2.3.1服务效率 |
【C】 |
【B】符合“C”,并 1.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不低于10人次。 2.辖区居民年平均就诊人次数不低于1人次。 3.病床使用率不低于60%。 | |
【A】符合“B”,并 1.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不低于12人次。 2.辖区居民年平均就诊人次数不低于2人次。 3.病床使用率不低于85%。 | |
2.3.2满意度 |
【C】 1.定期开展居民满意度调查,包括对机构环境、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项目、服务时间等的满意度。 2.定期开展职工满意度调查,包括工作环境、绩效分配方案、工作量等。 |
【B】符合“C”,并 1.有提高职工和居民满意度的具体措施。 2.职工满意度不低于80%。 3.居民满意度不低于80%。 | |
【A】符合“B”,并 1.职工满意度不低于90%。 2.居民满意度不低于90%。 |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3.1.1执业管理 |
【C】 1.执行医疗技术准入及监督管理相关制度。 2.执行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审核与执业准入相关规定。 |
【B】符合“C”,并 1.在机构醒目位置公布诊疗科目、诊疗时间和收费标准,接受社会与公众监督。 2.职能科室对全院卫生技术人员执业监管有记录。 | |
【A】符合“B”,并 对科室诊疗活动进行全程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 |
3.1.2规范诊疗 |
【C】 1.卫生院及其医务人员应当遵循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和临床路径等有关要求开展诊疗工作。 2.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知识更新及时。 |
【B】符合“C”,并 1.设立专门职能科室,有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和考核。 2.根据医学发展和本院实际,及时补充完善诊疗规范。 | |
【A】符合“B”,并 相关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评价、分析和反馈,持续改进。 |
3.2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3.2.1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3.2.1.1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
【C】 1.成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有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图,院长是第一责任人。 2.有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 3.有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 |
【B】符合“C”,并 1.对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 2.对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进行定期检查,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 | |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对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有证据表明成效显著。 | |
3.2.1.2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
【C】 1.有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并有明确的核心制度。 2.有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实施方案及配套制度、考核标准和质量指标。 3.有医疗质量管理的考核体系和管理流程。 4.有医院及科室的相关培训制度,医务人员掌握并遵循本岗位相关制度。 |
【B】符合“C”并 1.落实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覆盖本院医疗全过程。 2.医疗质量考核有记录,可查询。 3.利用多种形式对医疗质量控制的结果及成效进行反馈通报。 | |
【A】符合“B”,并 1.定期修订和及时更新制度。 2.对方案执行、制度落实等有监督、检查分析、总结、反馈及改进措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效果明显。 |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3.3.1查对制度 |
【C】 1.有查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相关人员熟悉上述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 2.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就诊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3.对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的身份标识有制度规定。 4.至少同时使用包括姓名在内的两种身份识别方式,如出生日期、年龄、性别、床号、病历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5.重点科室及对无法进行身份确认者,有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 6.对重点患者转科交接时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 |
【B】符合“C”,并 1.完善关键流程中对就诊者的识别措施。 2.对就诊者住院病历身份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如使用医保卡编号或身份证号码等。 3.各科室对本科制度的执行力有监管。 | |
【A】符合“B”,并 1.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急诊、产房、手术室)病人使用条码管理。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有监管、反馈和改进措施。 | |
3.3.2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
【C】 1.有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的相关规范与制度。 2.有手术部位识别标识相关制度与流程。 3.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明确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三方共同核查。 4.择期手术患者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以及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
【B】符合“C”,并 1.落实择期手术术前准备制度,执行率≥90%。 2.手术核查、手术风险评估按制度执行。 | |
【A】符合“B”,并 相关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检查、分析,持续改进有成效。 | |
3.3.3危急值报告制度 |
【C】 1.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有记录。 2.医技部门(含临床实验室、医学影像部门、心电图检查等)有“危急值”项目表。 3.相关人员熟悉并遵循上述制度和工作流程。 |
【B】符合“C”,并 1.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2.根据临床需要和实践总结,更新和完善“危急值”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项目表。 | |
【A】符合“B”,并 相关职能部门每年至少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有效性进行一次评估。 | |
3.3.4患者安全风险管理 |
【C】
2.有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制定相应的制度、流程、预案或规范。 3.有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并体现多部门协作。 4.有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相关制度、处置预案与工作流程。 5.主动告知患者跌倒、坠床风险及防范措施并有记录。 6.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有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
【B】符合“C”,并 1.卫生院内有防止跌倒、烫伤等安全措施。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 2.对患者安全风险质量监控指标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3.有指定部门统一收集、核查、分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采取防范措施。 | |
【A】符合“B”,并
2.职能部门有督促、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3.建立跨部门的协调与讨论机制。 | |
3.3.5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
【C】 1.有医务人员履行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责任和义务的相关规定。 2.医务人员知晓重点环节,尤其是患者在接受侵入性诊疗或手术等有创诊疗前、或使用药物治疗前、或输液输血前,有具体措施与流程,并邀请患者或其家属主动参与患者安全管理。 3.宣传并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
【B】符合“C”,并 1.专业人员向患者提供安全用药咨询。 2.患者及家属、授权委托人了解针对病情的可选择诊疗方案。 | |
【A】符合“B”,并 1.有数据证实“患者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取得的成效。 2.职能部门对患者参加医疗安全活动有定期检查、总结、反馈,并进行整改。 | |
3.3.6落实患者安全目标 |
【C】 1.院、科均将实施“患者安全目标”作为推动患者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 2.为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提供所需的人力与物力资源。 3.组织“患者安全目标”相关制度的员工培训与考核。员工对患者安全目标的知晓率≥90%。 |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患者安全目标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反馈,有改进措施。 | |
【A】符合“B”,并 1.患者安全目标在日常运行的工作流程中得到完全落实。 2.员工有较强的患者安全服务意识,院内逐步形成人人参与的安全文化。 |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
3.4.1护理组织管理体系 |
【C】 1.有在院长(或副院长)领导下的护理组织管理体系,定期专题研究护理管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 2.按照标准配置护理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明确。 3.有护理工作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与卫生院总体发展规划和护理发展方向一致。相关人员知晓规划、计划的主要内容。 | |
【B】符合“C”,并 1落实岗位职责和管理目标,建立并落实各层次护理管理人员考核评价机制。 2.有效执行年度计划并有总结。 | ||
【A】符合“B”,并
2.护理管理体系惯性有效运行。 | ||
3.4.2执行《护士条例》 |
【C】 1.按照《护士条例》制定相关制度,实施护理管理工作。 2.依法执行护士准入管理。有统一管理的护士分级管理档案。 3.相关职能部门管理全院护士信息,合理配置护士。 |
|
【B】符合“C”,并 1.科室定期对护士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等内容。 2.护理部或人事部门对《护士条例》执行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3.护理部门能够按照临床护理工作量对临床科室护士进行合理配置和调配。 4.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定期监管检查的结果反馈和整改意见。 |
| |
【A】符合“B”,并 1.对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持续改进。 2.护士对薪酬和福利待遇满意度较高,绩效考核方案能够体现优劳优得,多劳多得。 4.有紧急情况下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并演练,持续改进。 |
| |
3.4.3临床护理质量管理 |
【C】 1.依据《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制定分级护理制度,有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2.护士掌握分级护理的内容和岗位职责要求,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有护理级别标识,患者的护理级别与病情相符。 3.有定期护理查房、病例讨论制度。 4.有修订制度、职责、常规等相关文件的规定与程序。修订后的文件,有试行--修改--批准--培训-执行的程序,有修订标识。 |
|
【B】符合“C”,并 1.依据患者的个性化护理需求制定护理措施,并能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授权委托人了解患者病情及护理的重点内容。 2.科室落实护理管理目标并按标准实施护理管理,对分级护理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3.在实施专科护理常规过程中,定期补充、修改与完善。 4.相关护理管理人员知晓修订规定与程序。护士知晓修订后的相关制度并执行到位。 5.有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规范明示,并有效执行。每位护士平均负责病人数≤8人。 |
| |
【A】符合“B”,并 1.职能部门对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价、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 2.有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成效及结果。 3.对开展的新项目、新技术有相应的专科护理常规补充完善和培训。有追踪与评价,有持续改进。 4.每位护士平均负责病人数≤6人。 |
| |
3.4.4护理安全管理 |
【C】 1.制定并落实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2有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及演练。 3.严格执行针对病人服药、注射、输液的查对制度,减少操作差错。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查药品的有效期,配伍禁忌,查药品有无变质、浑浊,查药品的安瓿有无破损,瓶盖有无松动。七对:查对床号、查对姓名、查对药名、查对剂量、查对时间、查对浓度、查对用法。) 4.对护理核心制度(分级护理、查对、交接班、安全输血等制度)和岗位职责有培训、考核。 |
|
【B】符合“C”,并
2.科室对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有自查、分析、反馈及整改。 3.职能部门定期进行临床常见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价。 |
| |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对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追踪和成效评价,持续改进。 |
|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3.5.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
【C】 1.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配备专(兼)职人员承担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咨询、指导工作。 2.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和完善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3.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卫生院总体工作规划和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4.有针对各级各类人员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计划和内容。 5.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制度、职责并履行。 |
【B】符合“C”,并 1.有对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及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每月召开专题会。 2.对上级管理部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调整完善工作计划和内容。 | |
【A】符合“B”,并 1.对医院感染管理定期评估,对存在问题有反馈及改进措施,并持续改进。 2.两年内无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发生。 | |
3.5.2医院感染监测 |
【C】 1.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和监测设施配备符合要求。 2.有医院感染监测计划、监测的目录/清单,开展感染发病率监测,符合(WS/T312—2009)《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3.有针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和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并落实。 4.对感染高风险科室及感染控制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针对性措施。 5.有医院感染爆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 |
【B】符合“C”,并 1.手术部位感染按手术风险分类,对切口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与反馈。 2.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与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 | |
【A】符合“B”,并 1.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水平持续改进,并有成效。 2.相关人员对院感爆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知晓率达到100%。 | |
3.5.3手卫生管理 |
【C】 1.有手卫生管理相关制度和实施规范。 2.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有记录。 3.手卫生设施种类、数量、安置的位置、手卫生用品等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WS/T313-2009)。 4.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 |
【B】符合“C”,并 1.有院科两级对手卫生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有整改措施。 2.随机抽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70%,洗手方法正确率≥70%。 | |
【A】符合“B”,并 随机抽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80%,洗手方法正确率≥80%。 | |
3.5.4消毒及灭菌工作管理 |
【C】 1.有满足消毒要求的消毒设备、设施与消毒剂(可依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 2.定期对有关设备设施进行检测、对消毒剂的浓度和有效性等进行监测。 3.有卫生院和重点部门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和落实措施,并执行。 4.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 5.医用耗材、消毒等相关一次性物品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证件齐全,质量和来源可追溯。 |
【B】符合“C”,并 1.职能部门对医用耗材、消毒隔离相关产品的采购质量有监管,对设备设施及消毒剂检测结果进行定期分析,有总结、反馈,及时整改。 2.有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有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程序、规范及判定标准。 | |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和相关部门对持续改进的情况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有记录。 |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3.6.1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管理制度 |
【C】 1.有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2.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工作,上岗前经过培训。 |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制度与岗位职责落实情况开展监管,并有记录。 | |
【A】符合“B”,并 根据监管情况,对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管理工作进行持续改进、追踪与成效评价,有记录。 | |
3.6.2医疗废物处置和污水处理 |
【C】 1.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并与生活垃圾分开存放,医疗废物的处理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有运行日志。 2.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并运转正常,有运行日志与监测的原始记录。 3.医疗废物处理符合环保要求,无环保安全事故。 |
【B】符合“C”,并 定期开展医疗废物处置和污水处理的培训,并有记录。 | |
【A】符合“B”,并 1.医疗废物全部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集中进行处置。 2.定期对污水进行相关监测,并达标。 3.有根据监管情况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并得到落实。 |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3.7.1放射防护管理 |
【C】 1.有院领导及专(兼)职人员组成的管理部门负责此项工作。 2.职能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熟悉有关规定,能够履行相关制度和岗位职责。 3.每年1次对放射设备及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并达标,有警示标志。 4.制定工作人员和受检人员放射防护制度并配备相应设施。 5.每90天至少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1次个人剂量监测。 |
【B】符合“C”,并 有根据监管情况进行改进的措施并得到落实,有记录。 | |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对设备检测、操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定期分析,及时反馈和整改。 | |
3.7.2放射防护设备管理 |
【C】 1.有保障设备使用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范。 2.对设备实行统一保养、维修、校验和强检。 3.有设备使用情况的登记资料,信息真实,完善,准确。 |
【B】符合“C”,并 1.操作人员能执行日常保养和维护。 2.有放射医学设备故障维修情况的分析报告,用于指导设备的规范使用。 | |
【A】符合“B”,并 有根据放射装置使用监管情况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得到落实。 |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3.9.1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
【C】 1.明确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科室和责任人,有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 2.制定本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制度和绩效考核与经费分配方案。 3.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4.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如实完整报送相关服务数据。 |
【B】符合“C”,并 1.年度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内容充实、有分析评价。 2.开展居民调查,了解服务对象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晓率和获得感。 | |
【A】符合“B”,并 针对存在问题有持续改进措施并跟踪管理。 | |
3.9.2落实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与经费补偿 |
【C】 1.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原则上每季度对村卫生室考核1次。 2.考核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按照要求落实40%左右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与经费补偿。 |
【B】符合“C”,并 考核内容完整,考核指标涵盖考核对象承担的各项服务。 | |
【A】符合“B”,并 考核实施方案中对考核结果的应用方式具有可操作性。 |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4.1.1党的组织建设 |
【C】 1.成立党的组织,按期换届。 2.严格党的组织生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按要求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党建述职,认真开展党的各类主题学习教育实践活动。 3.严格落实党务公开,按时足额交纳党费。 |
【B】符合“C”,并 1.实现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 2.定期组织开展党建主题日活动,有活动记录和照片。 | |
【A】符合“B”,并 党的基层组织获得县(区、市)级及以上先进基层党组织或支部内党员获得县(区、市)级及以上优秀共产党员荣誉。 | |
4.1.2党风廉政建设 |
【C】 1.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书写错误,建议改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岗位风险分级和监管等制度。 2.定期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廉政警示教育活动。 3.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反对“四风”。 4.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 |
【B】符合“C”,并 重点风险岗位制度完善、有监督机制,提醒管理常态化。 | |
【A】符合“B”,并 党风廉政建设获得县(区、市)级及以上相关部门的表扬和肯定。 |
4.2决策与协作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4.3.1绩效考核制度 |
【C】 1.有基于医德医风、服务质量和数量并综合考虑岗位、技术、资历、风险和政策倾斜的绩效考核方案。 2.绩效考核公平、公开、公正,考核结果与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挂钩。 |
【B】符合“C”,并 | |
【A】符合“B”,并 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绩效考核。 | |
【C】 1.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考核、培训、继续教育等。 2.制定卫生院人才培养发展计划。 3.每年组织卫生技术人员(至少1名)到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进修。 4.做好专业技术人员岗前培训,新员工须经卫生法律法规培训后方可上岗。 | |
【B】符合“C”,并 1.人才梯队建设合理,满足卫生院持续发展需要,按规定选派符合条件的临床医师参加住院规范化培训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 | |
【A】符合“B”,并 1.有人才引进优惠政策。 2.在岗人员按照规定完成医学继续教育要求的相应学分,学分达标率≥90%。 |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4.4.1财务管理 |
【C】 1.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符合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 2.全面落实价格公示制度,收费价格透明。 3.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固定资产明细目录,台账完整,账物相符。 4.财务人员配置到位,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的机构配备经过培训合格的报账员。 |
【B】符合“C”,并 1.认真执行卫生院财务年度预算,定期进行经济(财务)运行分析,有分析报告。 2.有内部监督制度和经济责任制,定期开展财务管理制度培训。 | |
【A】符合“B”,并 有定期财务管理总结分析报告,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持续改进财务工作。 | |
4.4.2运行分析 |
【C】 有明确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卫生院运行与医疗业务指标数据收集,根据卫生院工作需要定期报告。 |
【B】符合“C”,并 使用适当的方法和管理工具对卫生院运行和医疗业务指标进行分析、检查。 | |
【【A】符合“B”,并 将分析、检查结果应用于卫生院管理的改进与完善,并取得良好效果。 |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4.6.1信息系统建设 |
【C】 1.制定保障卫生院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和信息资源共享的相关制度。 2.设置信息化管理专(兼)职机构或人员。 3.建立财务、药房、门诊、住院、检验、放射等信息系统,满足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需求。 4.定期召开信息化建设专题会议,建立信息使用与信息管理部门沟通协调机制。 |
【B】符合“C”,并 1.机构内医疗、健康档案、公共卫生、检查检验等信息互联互通。 2.信息系统支持运行、管理、监管及签约服务等业务。 | |
【A】符合“B”,并 1.信息系统支持双向转诊和远程医疗的开展。 2.系统具备临床决策支持功能。 3.建立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部署在县级及以上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 |
4.6.2信息安全 |
【C】 1.有加强信息安全的相关制度。 2.有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实现网络运行监控,有防病毒、防入侵措施。 3.有信息网络运行、设备管理和维护,系统更新、增补记录。 |
【B】符合“C”并 信息安全采用身份认证、权限控制,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病人隐私。 | |
【A】符合“B”并 1有信息安全运行应急演练。 2.具有防灾备份系统。 |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4.8.1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
【C】 1.实施辖区内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2.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考核和乡村医生业务培训。 3.开展村卫生室星级评定,应设置村卫生室的行政村至少有1个村卫生室达到三星级标准。 |
【B】符合“C”,并 1.组织乡村医生每月召开例会,并有记录。 2.25%的行政村卫生室达到四星级标准。 | |
【A】符合“B”,并
2.25%的行政村卫生室达到五星级标准。 |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4.9.1分工协作 |
【C】 1.建立分工协作制度,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机制。 2.以业务、技术、管理等为纽带,探索建立包括医疗联合体、医共体、双向转诊在内的多种分工协作模式。 |
【B】符合“C”,并 通过分工协作,卫生院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 |
【A】符合“B”,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