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工作情况

筑牢饮水安全根基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日期:2024-10-25

筑牢饮水安全根基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行走在城口大地上,清澈的河水静静流淌,新修的蓄水池宽敞干净,畅通的沟渠纵横分布……一项项民生水利工程润泽百姓心田,铺展城口县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县水利局大力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动态监测工作,规范水利项目建设管理,牢牢守住农村饮水安全底线,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水利保障。

在传统干旱片区——高燕镇红军村,因其喀斯特地貌明显,蓄水层薄,全村无地表径流,无天然湖泊,水资源严重不足,属传统旱片区,长久以来饱受“饮水难”之苦。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高燕镇联合县水利局拿出了一系列可行性举措,向季节性缺水发起攻坚。

针对存在的问题,立足“蓄水过夏、蓄水过冬”理念,先后在红军村投入财政资金150万元,整治木旺坪山坪塘为红军村集中供水水源地,蓄水能力超过10000m³。同时,灵活使用有限的水资源,先后投入财政资金56万余元,将原用于灌溉的白鹤湾山坪塘改造为饮用水水源地,蓄水2200m³,不仅保留了丰水期该山坪塘灌溉的原有功能,当旱季来临,能够立即转化为饮用水水源地,群众饮水安全保障有序,让村民喝上了“干净水”“放心水”“幸福水”。

“现在看到蓄水池里每天都是满满的水,心里就很高兴。这个工程的钱花得太值了,我们老百姓享受到了实惠!”在高燕镇红军村集中供水水源地,管理员何少华看着眼前水管里冒出源源不断的水和满满当当的蓄水池,心情别提有多舒畅。

水源有了保证,做好供水管理是确保供水设施长效的重要保障。结合供水区域特点,通过培训培养,落实了6名管水员开展日常巡查、基本维修、蓄水调水等工作,并建立枯水期分时分段供水的精细化管水制度,最大化高效使用水资源。同时,通过建立收费制度,实现了饮水安全“四管”,即有制度管、有钱管、有人管、有技术管。根据灌溉用水需要,建立出台《高燕镇山坪塘管理办法》,按照“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通过集体管理和租赁管理两种方式落实管理管护。

无论农业产业发展还是乡村旅游接待,均离不开“水”的支撑保障。近年来,高燕镇红军村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和生态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引进五方农业、九智农业等市场主体,采取流转土地、技术扶持等措施,大力发展中药材、高山水稻等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目前,红军村种植黄连、大黄、云木香等中药材共2000余亩,其中黄连种植规模达1600余亩。

除了林下中药材产业外,红军村还积极探索“稻鳝”立体种养模式,在山下景区连片种植了150亩高山生态水稻田,并配套建设了田间生产观光小道和灌溉沟渠。每到秋季,成片的水稻随风摇曳,与远处的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田园画卷。

该村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产业,成功在红色土地上挖掘出了绿色经济的巨大潜力。2022年,红军村被评为3A级旅游村庄,农文旅融合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如今的红军村,处处洋溢着“人人向上、产业兴旺、游人如织、扬帆起航”的勃勃生机。

高燕镇红军村驻村第一书记周艳表示,在县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解决了红军村的缺水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下一步,该村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为核心,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依托红军村现有的红色资源,在保留农村传统特色的同时,引导村民打造“庭院经济”,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到红军村来“重走红军路,听红军故事,吃红军饭,体验农村生活”。

据了解,为了筑起全县供水保障坚固防线,县水利局多措并举,整体推进,完成30处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涉及16个乡镇,受益人口27065人,投入资金300万元;新建取水口6处、蓄水池9口、更换管道1.07万米,涉及人口近6500人;采购2批共计11.15万米的应急管道,已发放管道8万余米。

“农村供水安全有保障,关乎民生福祉,助力乡村振兴。”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县水利局将持续以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为蓝图,以建设项目为抓手,统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为加速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让每一滴清泉都成为滋润百姓心田的甘甜雨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