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城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
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县委、县政府: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的精心指导下,县市场监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和《2024年全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等文件要求,持续推进市场监管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现将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积极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用法,领导干部年度述法,组织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3次。结合部门特色制定出台《城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以“党建+高质量发展”为平台,邀请相关专家和单位业务能手开展法律法规和执法办案能力培训,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综合素质。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确保科所队各司其职,全面推进。
(二)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
一是奏响双圈建设“最强音”,维护市场秩序“新环境”。依托“川渝通办服务专区”,办理业务2件。联合万州、开州、达州、巫山发布消费提示9条。健全风险防范和突发事件应急联合处置机制,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5次。二是办好开办企业“头等事”,丰富市场主体“生力军”。设立10处证照帮办指导站。新发展市场主体2182户,提供开办企业结果免费邮寄100次,发放免费印章472套,为企业节约印章成本约11.7万元。推行企业注销“一件事”集成化办理,实现企业注销登记、食品经营许可(食品生产许可)注销同步办理。三是打好公平竞争“攻坚战”,破除市场壁垒“绊脚石”。审查政策措施170件,会审政策措施12件,督查抽查县级部门3家。帮助1家企业提交申报商业秘密保护基地相关材料并接受评估。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梳理问题线索2个。四是推行包容审慎监管,落实“双随机一公开”。通过行政约谈、警示教育、现场指导等方式,依法落实轻微违法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制度。2024年,共免予处罚案件14件,减轻处罚案件102件。牵头制定印发《2024年度城口县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并联合14个部门完成全部12个抽查计划。
(三)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一是成功撤销他人抢注我县“亢谷”商标,并成功注册我县亢谷品牌。二是申报创建重庆市唯一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城口老腊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三是修订完善《城口县品牌培育和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促进我县知识产权奖励政策更加合理,充分调动了市场主体知识产权培育运用积极性。四是完成我县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实现零突破。
(四)强监管,守牢安全底线
一是以食品生产经营环节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严禁制售“特供酒”专项整治,畜禽产品、城区猪肉市场、节日食品市场、禁止使用生鲜灯“回头看”,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等各类专项整治。采用“数智化”监管新手段,让餐饮厨房在“阳光”下接受监督,目前327家餐饮经营单位实施“互联网+智能AI+明厨亮灶”工程。按计划完成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29组。二是推动零售药店远程处方工作,加强处方药的销售管理。拓展药品监管服务职能,助推城口中药材产业发展。灵芝、淫羊藿2个基地于今年11月通过了市药监局的延伸检查。完成药品抽样40批次,器械抽样24批次,化妆品抽样35批次。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37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101例、药物滥用报告20例、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71例。检查经营单位389家次,上报风险隐患21条。三是聚焦特种设备安全生产领域整治,推动民生实事建设,为65台电梯加装智能阻车系统,检查各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78家次,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41份,排查整治问题隐患113个。四是扎实推进产品质量安全“两个责任”落实工作,强化对烟花爆竹、燃气用品、电动自行车等专项整治,实施重点共同成品监督抽查143批次,新增检验检测机构2家。查封扣押不合格燃气灶具2批次、改装电动自行车11辆。开展燃气具监督抽检13批次、电动自行车产品配件2批次、消防产品1批次
(五)提升监管效能,保障民生权益
一是市场稳价保质,撑起价格“保护伞”。监督抽查计量器具1562台,检查加油(气)站27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份。对殡葬领域服务机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收费及公示情况开展检查及行政约谈2次,发放提醒告诫函8份。二是维权服务暖心,铸就消费“防护盾”。12315平台和消委会共接受各类投诉举报707件,其中12315平台671件,消委会36件。接受投诉533件,占比75.4%,同比增加55.4%;接受举报174件,占比24.6%,同比增加34.9%。发布消费警示提示13条,发布宣传系列视频4条。三是包容审慎监管,守护民生“清朗天”。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措施和轻微违法免罚规定,坚持过罚相当和柔性执法原则,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四是强化行政复议应诉处置,维护行政“公平权”。对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进行研究分析,举一反三地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有效提升了依法行政水平。认真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100%。2024年以来,我局被提起行政复议21件,行政诉讼1件,均实现零撤销、零纠错、零败诉。
(六)加强执法监督,落实依法行政制度
一是开展规范性文件合法合规性审查工作,全年未发现有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范性文件。二是积极落实执法全程监督指导,制作行政处罚一般程序执法流程图,规范执法办案程序,减少行政复议和诉讼,防止执法履职风险。三是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通过文字记录、录像、拍照等方式积极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严格执行行政处罚案件法制审核制度。全年共办结行政处罚案件204件,通过案件审核182件,法制审核22件。规范行政执法信息公开,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时公示行政处罚、行政许可事项。四是开展行政处罚案件评查工作。督促指导规范行政执法案卷立卷规定,积极参加市局、县级案件评查,共参加案件评查案卷16卷,均获得优秀等次。五是持续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高效完成248项执法事项划转认领和“执法+监督”平台执法要素录入工作,为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奠定基础。六是落实法律顾问制度,聘请1名职业律师担任单位法律顾问,参与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充分发挥重大决策和合规性审查法律支撑和顾问作用。七是落实普法宣传责任。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要求,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知识产权日”“12•4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宪法、民法典和市场监管领域法律法规宣传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执法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市场监管部门经历多次机构改革,现在又开展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新增248项行政执法事项,但并未将对应的执法人员或者执法编制划转。原大量的执法工作和新划转的行政执法事项均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执法队伍编制和执法水平均还存在不足。
二是执法监管效能有待提高。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提升,各类市场主体迅速增长,新业态不断更新,传统的监管模式已无法满足监管执法需求,急需通过引入现代先进的数字化、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监管效能。
三、2025年工作思路
一是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学法用法,不断提升执法人员法治思维和执法水平。
二是持续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积极开展平台系统培训和应用工作。
三是持续推进市场监管执法工作,严守“四个最严”安全底线,维护消费者权益,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